上海市貫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0-01-10 17:02:09

中國網地産訊 1月10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到2025年,上海“五個中心”核心功能和服務輻射能級顯著增強,跨區域多領域深化合作達到較高水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建立,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更好發揮,努力形成長三角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合作與競爭相互促進、集聚與輻射相輔相成的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格局。

以下為全文:

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以下簡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佈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上海要主動承擔國家使命,強化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戰略支點地位,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前沿和集聚輻射優勢,引領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為深入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發揮上海核心城市功能和龍頭帶動作用,推動國家戰略更好貫徹落實,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明確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和上海虹橋商務區建設為重要抓手,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準開放,加強跨區域分工合作,促進全方位協同聯動,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和路徑模式,不斷提升區域發展的整體效能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當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橋頭堡,帶動長江經濟帶和華東地區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服從服務國家戰略。始終把上海發展放在國家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總體部署中思考和謀劃,著眼國家戰略定位,立足國家有需要、區域有需求、上海有優勢的重點領域,著力增強高端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功能,推動長三角形成高品質發展的區域集群。

2.堅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面向全球、面向未來,著力構築戰略新優勢,積極牽頭協調,主動做好服務,以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為載體,增強核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努力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引領長三角共築全國強勁活躍增長極。

3.堅持項目化清單化推進。加強溝通對接、協調互動,梳理形成重點工作、重點事項、重大項目清單,逐條逐項細化指標、分解責任,明確任務書和時間表、責任方、路線圖,加強督促檢查,狠抓落地落實,確保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各項目標任務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4.堅持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在國家統籌指導、綜合協調下,推動完善“上下聯動、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各負其責”工作機制,堅持各揚所長、優勢互補,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共贏,支援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作用,鼓勵多元社會主體廣泛參與,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形成各領域、各地區、各方面聯動協同、高效務實的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上海“五個中心”核心功能和服務輻射能級顯著增強,跨區域多領域深化合作達到較高水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建立,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更好發揮,努力形成長三角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合作與競爭相互促進、集聚與輻射相輔相成的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格局。

高水準對外開放新高地率先形成。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成一批標桿性高層次開放平臺,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顯著增強,高水準外資集聚地和對外投資策源地加快建立,總部經濟能級全面提升,引領帶動長三角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水準邁上新臺階。

科創産業融合發展體系加快建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支撐國家創新體系發展的核心作用進一步凸顯,共同推動長三角成為全國重要創新策源地,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培育和集聚一批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若干世界級産業集群。

功能性樞紐型網路化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成。國際大都市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不斷提升完善,與周邊城市和主要節點互聯互通,樞紐航線通達全球,設施功能齊全完備,管理運作和服務高效便利,能源互濟互保能力明顯提高,率先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率先佈局成網並推廣應用。

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取得重大進展。重要生態空間和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跨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治機制有效運作,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下降,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大氣和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機制初步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建立,綠色生産生活和城市治理水準明顯提升,推動長三角打造和諧共生綠色發展樣板。

公共服務便利共用水準不斷提升。跨區域公共服務政策協同機制不斷完善、便利化程度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和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保障水準逐步提升,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品質,率先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醫療衛生、養老服務、文化旅遊等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城市管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明顯提升。

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建立。上海城市功能佈局持續優化,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與周邊城市同城化水準顯著提高,上海大都市圈相互聯繫更加緊密,區域合作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統一開放透明、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體系基本建立,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基本形成,區域發展成本分擔和利益共用機制建立健全。

到2035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凸顯,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建成,城鄉實現高品質融合發展,公共服務水準趨於均衡,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基本建成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引領長三角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二、聚焦重點領域協同推進

圍繞增強輻射帶動能力,聚焦關鍵領域,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完善基礎設施網路佈局、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推進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全面擴大開放和建立統一大市場體系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提升上海服務輻射能級,共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1.持續深化“五個中心”核心功能建設。牢固樹立“以畝産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的導向,建立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及政績考核體系。保持建設用地合理開發強度,分類確定土地利用規劃參數,拓展單位土地的經濟承載容量,提高單位土地産出水準。增強國際金融中心資源配置功能,積極探索合格境外投資者全面參與上海各類要素市場,大力吸引國際金融組織、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總部入駐,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加快打造全球性人民幣産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提升在全球貿易網路中的樞紐作用,大力推動文化貿易、技術貿易、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創新發展,打造一批服務全國、面向國際、內外連接、期現聯動的大市場和大平臺,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數字貿易等新型貿易業態。鞏固世界級國際海空樞紐港地位,優化航運發展環境,吸引更多國際航運組織、功能性機構和知名企業入駐,探索更具國際競爭力的航運制度創新,提升高端航運服務能力。大力集聚跨國公司和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加快構建高水準科技創新平臺,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世界一流實驗室和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群,深度參與全球科技合作,促進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營造一流創新生態系統。

2.持續打響上海“四大品牌”。打響優質高端的“上海服務”品牌,擴大服務半徑和輻射範圍,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提高服務型企業提供解決方案、開展跨地區業務、運作全球市場的水準。打響享譽全球的“上海製造”品牌,加快發展高端製造、智慧製造、綠色製造和服務型製造,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發展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加快培育生物醫藥、民用航空、前沿新材料、智慧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著力提升上海製造在品質、標準、研發、設計和管理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加快邁向全球卓越製造基地。打響時尚繁榮的“上海購物”品牌,以支援品質消費、時尚消費、服務消費為發力點,建設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上海購物”平臺,打造面向全球市場的新品首發地、引領潮流的風向標和創新發展的新零售,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城市。打響獨具魅力的“上海文化”品牌,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優勢,做大做強文創産業,推出“上海原創”的文化精品,打造城市精神標識和文化地標,培育集聚文化名家大家,建設更加開放包容、更具時代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以“上海品牌”認證活動為抓手,推動“四大品牌”的培育、評價和發展,持續提升“上海品牌”認證服務能級,樹立一批新時代品牌標桿,著力把“上海品牌”打造為馳名中外的城市名片。

3.推進上海大都市圈協同發展。加快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圍繞上海和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寧波、嘉興、舟山、湖州的“1+8”區域範圍構建開放協調的空間格局,發揮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在功能、交通、環境等方面的銜接,促進區域空間協同和一體化發展。

鼓勵支援虹橋-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倉、金山-平湖、楓涇-嘉善等跨省市城鎮合作。推進崇明東平-南通海永-南通啟隆、嘉定安亭-青浦白鶴-蘇州花橋、金山楓涇-松江新浜-嘉興嘉善-嘉興平湖等三個跨省城鎮圈協調發展,進一步實現功能佈局融合、基礎設施統籌、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用。

4.大力推進城郊融合型鄉村振興。實施“美麗家園”工程,全面完成村莊佈局規劃、郊野單元(村莊)規劃編制,實施鄉村規劃師、建築師制度,優化村莊佈局,加大政策力度,鼓勵和引導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編制“四好農村路”建設規劃和設計導則,推進實施提檔升級改造,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鞏固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收運處置體系,全面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生活污水處理。實施“幸福樂園”工程,實施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推進城鄉一體醫聯體建設,實施上海市農村地區養老服務美好生活行動計劃,發展互助式養老,實施“離土農民就業促進計劃”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推進農村綜合幫扶。實施“綠色田園”工程,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創建農村産業融合新載體,建設一批優質農産品線上線下産銷對接平臺,打造一批精品鄉村旅遊路線、民宿集群,提升和培育一批農村雙創空間,加快長三角農創平臺建設,支援長三角“田園五鎮”鄉村振興先行區等省際毗鄰地區探索鄉村振興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快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二)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共建協同創新産業體系

1.全力打造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動張江實驗室創建為國家實驗室,與安徽合肥共建量子資訊科學國家實驗室。加快推進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上海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線站工程、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上海光源線站工程、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開展若干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儲備項目前期研究工作。

2.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推動産學研用聯合攻關,加快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深入推進國家積體電路創新中心、國家智慧感測器創新中心建設運營,加快培育上海積體電路研發中心裝備材料産業創新中心,共同打造積體電路共性技術研發公共平臺。在人工智慧基礎演算法、核心晶片、腦機融合、開源框架等重點領域加快佈局,籌建類腦智慧、演算法研究院等重大基礎平臺,加快建設上海國家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創新應用先導區、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辦好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推進生物製品、創新化學藥物、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發展佈局。

3.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依託上海技術交易所深化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功能,建設線上技術轉移服務平臺,推進長三角技術市場一體化,建設全球技術交易市場。依託科技創新承載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閔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推動創新産品在長三角示範應用。建設一批高水準功能平臺和新型研發組織,推動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探索市場化的“綠色技術+金融”綜合解決方案,推進高新區“零排放”試點示範。引進和培育市場化、專業化科技服務仲介機構,推動建設高校技術轉移服務平臺。合力打造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合力辦好浦江創新論壇、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組織好長三角國際創新挑戰賽。

4.加快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出臺我市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開展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深化科技人才和科研院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規劃土地、財政金融支援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政策。擴大外資參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範圍和領域。推動長三角優質科創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聯合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加強長三角協同創新産業體系總體方案設計,合力培育“長三角科創圈”,共同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大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用力度,完善長三角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構建長三角科技資源數據目錄體系,推動建立區域科技資源共建共用服務機制。拓展“科技創新券”“四新券”通用通兌範圍和領域,在合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共建産業創新平臺、強化創新政策協同等方面出臺一批新舉措。

5.持續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導向和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積極開展産業園區合作共建,加快建設全要素科技成果對接轉化平臺和産業協同創新中心,共同打造長三角高端製造業主陣地。通過實體化運營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G60基地、建立特色産業基金等方式,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科創型企業的成效。深化G60科創走廊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試點,在推動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中發揮先行先試的區域作用。

6.著力提升製造業産業鏈水準。圍繞長三角共同打造電子資訊、生物醫藥、航空航太、高端裝備、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新材料等世界級製造業集群,立足上海優勢,聚焦研發設計、高端製造等環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推動産業迭代升級和産業鏈延伸,提升在全球價值鏈的位勢。加快推動船舶、汽車、化工、鋼鐵等傳統優勢産業改造提升,加快生産方式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柔性化轉變,培育發展新優勢。聚焦“3+5+X”重點區域整體轉型,打造高經濟密度“産業新區”。鼓勵臨港、漕河涇、張江、市北高新等品牌園區輸出開發管理標準和品牌,支援滬蘇大豐産業聯動集聚區、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海寧分區等一批跨省合作載體發展,推動産業鏈優化佈局。

7.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推動研發設計、文化創意、資訊技術、總整合總承包、檢驗檢測認證、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等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牽頭研究編制長三角高端生産性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支援“雙推”工程,加強生産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引導高端生産性服務業集聚。推進實體零售、文化服務、家庭服務、體育服務、旅遊服務、健康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加快在科技金融、現代物流、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佈局建設專業化平臺。協同推動專業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強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共同培育高端服務品牌。大力發展高能級的總部經濟,支援現有跨國公司總部提升能級、拓展功能。落實《上海市鼓勵設立民營企業總部的若干意見》,支援我市民營企業總部依託長三角腹地開拓市場。推進網際網路新技術與産業融合,共同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三)完善基礎設施網路佈局,共同提升互聯互通水準

1.加快建設區域軌道交通網路。加快構築“五個方向、十二條幹線”的鐵路網路,推進滬通鐵路一期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滬通鐵路二期,重點推進北沿江、滬蘇湖高鐵等項目規劃建設,啟動滬乍杭鐵路項目前期工作。促進城市軌道、市域鐵路、城際鐵路等不同層次軌道網路的融合,謀劃統一的技術制式和運營組織保障。

2.構建便捷高效的公路網路。加強跨省高速與普通國省道的規劃建設,推進G15沈海高速嘉瀏段拓寬等改擴建及S16蕰川高速、G228公路出省段項目前期工作。持續推進省際斷頭路建設,開展毗鄰地區公交客運銜接線路試點。科學編制我市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撤除方案,2019年底前取消路中收費站。

3.提升上海航空樞紐輻射能力。開展浦東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和三期擴建工程建設等相關工作,提高浦東國際機場服務能級。加快推進浦東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構建空鐵聯運體系,提升浦東國際機場對長三角的服務能力。加快推進機場聯絡線建設,完善浦東國際機場與虹橋國際機場之間的快速聯繫通道。制定實施航班正常性工作提升計劃和旅客體驗提升計劃,提升兩場航班放行正常率。優化空域資源利用。

4.強化國際航運樞紐港功能。落實《長三角港航一體化發展六大行動方案》,推進區域港航協同發展。推進鐵路進外高橋港區,促進海鐵聯運發展。大力推進長湖申線、杭平申航道項目建設,開展蘇申內港線規劃銜接和前期工作。推進長江集裝箱江海聯運綜合服務資訊平臺的建設。鼓勵上港集團與長三角港航企業開展多層次合作,聯合浙江省開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小洋山北側作業區規劃編制工作和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項目建設。深化滬蘇長江口港航合作,以市場化為導向優化集裝箱航線佈局。

5.推動綜合交通管理服務再提升。堅持客車擁有與使用雙控管理,抑制機動車總量過快增長。推進交通相關標準在長三角對接和互認,構建一體化的管理標準體系。強化與蘇浙之間省際交通運輸監管與協同共治,有效推進區域聯合執法。加大網際網路技術在交通行業應用與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智慧交通水準。

6.建設世界級的資訊基礎設施標桿城市。推動5G網路規模部署,打造“雙千兆寬頻城市”。到2025年,實現5G網路市域全覆蓋。支援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綜合應用示範,打造若干5G網路建設和應用先行區。構築“城市神經元系統”,賦能“城市大腦”。完善全市網際網路數據中心佈局規劃,試點毗鄰地區網路互聯。推動廣電、網路、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加大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興領域推廣力度,提升網路和應用基礎設施的IPv6承載能力。到2025年,上海網路、應用、終端全面支援IPv6。

7.推動重點領域智慧應用。聚焦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産業融合等重點領域開展示範應用,發展“網際網路+”“智慧+”等新業態。深化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上海)建設,做強工業網際網路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建設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國家先行區,建立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體驗中心,發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專業服務商推薦目錄,培育壯大專業運營商。推動上海電氣、上海汽車等企業集團開展安全試點示範。深化國家智慧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建設,在G2京滬高速、G60滬昆高速上海段等開展車聯網和交通設施智慧化技術創新試點,組織實施洋山港自動駕駛集卡示範運營項目,探索建立智慧網聯汽車一體化測試認證示範體系和産業發展標準。

8.推進能源設施規劃建設。組織編制長三角天然氣供應能力規劃。加快推進崇明-長興-五號溝天然氣管道、洋山LNG儲罐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配合推進滬浙聯絡線、中石油中俄東線南段工程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上海第二液化天然氣站線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完善港口LNG加氣站佈局,擴大LNG在港口集卡、水上交通的使用,鼓勵地方能源龍頭企業圍繞LNG加注業務開展多方合作。加快建設500千伏崇明輸變電工程、東吳-黃渡-徐行500千伏和黃渡-泗涇-新餘線路改造工程、遠東-亭衛線路加裝串抗等項目。穩步推進東海大橋、臨港和奉賢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探索實施深遠海域重大示範工程,開展分散式風電和用戶側分佈式風電試點示範。依託工商業建築、公共建築屋頂和産業園區實施分佈式光伏發電工程,積極實踐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多種開發模式。

9.提升能源服務保障水準。探索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加快提高能源綜合效率和服務水準。推動國家新能源微網、能源網際網路示範項目建設,在張江科學城、西虹橋等區域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示範工程。通過示範應用,推動關鍵技術産業攻關和能源體制機制創新。推進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貨市場建設,進一步增強長三角在國內外能源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四)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共築綠色美麗長三角

1.構建多元共生的生態系統。制定我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全面落實生態空間差異化管控,構築以自然保護區(地)、公園、生態廊道、農田林網、綠地組成的多層次、網路化、功能複合的區域生態空間格局。加強對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金山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的協同保護。推進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系統的保護性修復工程。加快開展長江口國家公園的規劃研究工作。高水準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到2025年,我市生態用地佔陸域面積59%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19%以上,濕地總面積保持在46.5萬公頃。

2.強化水源地保護和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共護太浦河、淀山湖、長江口等重要飲用水水源生態安全,建立全流域水源保護預警體系。制訂落實太湖水資源調度方案、太湖生態水位及黃浦江松浦大橋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建立跨省級行政區應急水源一網調度體系。加快實施青草沙-陳行原水系統連通方案,不斷提高水資源供應的安全穩定能力。按規劃標準實施江堤海塘達標改造工程,推進吳淞江(上海段)工程、太浦河後續工程建設,共同推進淀山湖岸線達標貫通工程,加強骨幹河湖水系和排澇泵站建設,不斷提高流域防洪和水資源調控能力。

3.加大跨界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配合製訂並實施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案。聯合製訂並落實太浦河等重要跨界河道聯保專項治理方案。共同制訂淀山湖聯保專項治理方案,協調急水港、千燈浦、大朱厙和白石磯等主要入湖河流納入治理範圍。深化落實跨界河(湖)一河(湖)一策方案,按規劃標準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達標改造及完善污水收集管網。聯合製訂長江口、杭州灣聯保專項治理方案,落實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的規劃建設,嚴禁航運船舶非法排污。到2025年,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比例提升到35%,淀山湖水質達到Ⅳ類(除總氮達到Ⅴ類外)。

4.深入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強化能源和煤炭總量雙控,繼續深化燃煤污染防治,禁止新建燃煤設施,全面完成中小燃油燃氣鍋爐提標改造,深化鋼鐵行業污染治理,全市鋼鐵行業鐵水産能規模控制在1502萬噸以內,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落實揮發性有機物總量控制和行業控制,在汽車製造及汽修、包裝印刷、傢具、集裝箱製造、船舶製造及維修、工程機械製造、建築等重點行業全面推廣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産品替代。持續加強大氣移動污染源管控,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制定出臺老舊車淘汰補貼延續政策。實施進入排放控制區船舶換燒0.1%低硫油措施,加強跟蹤評估和執法檢查。實行外環線(含)以內區域使用的機械排放滿足國三標準要求,推進全市禁止使用國一及以前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全面完成涉氣“散亂污”企業整治,落實精細化排放清單管理制度。到2025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到33微克/立方米。

5.統籌固廢處置設施佈局和危廢協同監管。制定上海市固廢處理處置綜合規劃,統一固廢危廢防治標準,提高無害化處置和綜合利用水準,探索固廢區域轉移處置合作機制,完善危廢産生申報、安全儲存、轉移處置的一體化標準和管理制度,嚴格防範環境風險。探索建立跨區域固廢危廢處置補償機制。建立健全區域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全過程資訊化管理體系,開展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督察考核工作,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跨界轉移、傾倒等違法犯罪活動。

6.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研究構建區域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逐步實現常態化數據共用和智慧化應用管理。統一環境監測監控體系,先行銜接跨界地區空氣品質監控站點體系和水環境自動監控站點體系建設。統一長三角移動污染源的油品品質標準和燃油、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政策。完善高污染機動車的資訊共用和聯動監管。深化落實臨界市區縣生態環境協作機制試點並複製推廣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長三角應急指揮體系,完善水源地過境危化品船舶資訊共用機制和突發水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及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完善長三角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機制和應對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聯合做好重大活動環境品質的協同保障工作。共同制定區域環保標準統一建設規劃,逐步推進區域統一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清潔生産標準、綠色産品標準和環境執法規範,配合研究建立太湖流域生態補償和污染賠償機制。

(五)強化政策協同制度銜接,共用公共服務普惠便利

1.全面實施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管理。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推進制度銜接和標準統一,在實現省(市)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上,促進長三角全域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大致相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跨區域人員流動趨勢,加強協作聯動,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準,逐步增加保障項目,提升保障標準。創新跨區域服務機制,共同探索建設長三角基本公共服務平臺。

2.持續提升異地公共服務便捷度。建立資訊溝通和應急聯動機制,探索異地就醫備案互認,深化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爭取實現全部統籌區和主要醫療機構兩個全覆蓋,完善異地就醫協同監管體制和運作機制。推動公共衛生聯防聯控,加強重大傳染病疫情資訊通報和衛生應急聯動,建立嚴重精神障礙重點患者資訊交換機制,完善跨省市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協作機制。探索建立資訊比對認證合作機制,便利長三角居民異地辦理社會保險。推動實施民生檔案跨區查檔服務項目,建立互認互通的檔案專題數據標準體系。

3.共同營造良好就業創業環境。制定相對統一的人才流動、吸引、創業等政策,完善長三角高校畢業生就業、參保等資訊共用機制,聯合製定針對性項目和計劃,幫助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成立區域公共創業服務聯盟,推動公共創業服務資源共用,開展長三角創新創業大賽,共推創業型城區(城市)建設。加強緊缺急需技能人才培養,推進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和培訓實訓資源共用,協同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深化勞動保障監察跨區域協查制度、勞動者工資支付異地救濟制度,制定協同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加強欠薪治理,建立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共用和聯動懲戒機制。

4.在互動合作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聯合開發長三角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協同開展監測評估應用,推動率先實現區域教育現代化。發揮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等平臺作用,鼓勵大學大院大所開展跨區域全面合作,推進校校、校企協同創新,聯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推進校長和教師聯合培訓、交流合作,鼓勵上海一流大學、科研院所面向長三角設立分支機構,鼓勵上海學校開展跨區域牽手幫扶。推進區域開放教育和社區(老年)教育聯動發展。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合作辦學,強化長三角國際化人才服務。統籌區域職業教育院校和專業佈局,做大做強聯合職業教育集團。探索教育人才評價標準互認機制。

5.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推動高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統籌佈局,採取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和專科聯盟等形式,支援推進優勢醫療資源品牌和管理向外輸出,探索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柔性流動。以常見病、多發病為切入點,實施跨區域聯合醫療品質控制。共建全民健康資訊平臺,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互聯互通。共建醫療協作系統,完善遠端醫療服務,實現雙向轉診、轉檢、會診、聯網掛號。加強急救資訊共用和網路連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聯動機制,逐步建立統一的急救醫療網路體系。加強中醫藥合作,共建中醫藥傳承創新一體化發展平臺。

6.加快推進區域養老服務合作。推動養老服務産業統籌規劃佈局,建設區域養老服務公共資訊平臺,推進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標準、服務標準、照護需求評估標準互認銜接,制定區域産業資本和品牌機構進入當地養老市場指引,支援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化、連鎖化發展。協同開展養老服務行業聯合執法監管。培育養老從業人員專業化市場,共同建立養老護理員綜合水準評價制度。建立跨區域養老服務補貼等異地結算制度,研究規劃和建設異地康養基地。

7.促進體育産業聯動發展。共同編制體育産業一體化發展規劃,推動建立長三角體育産業聯盟,搭建體育資源交易平臺,完善體育産業項目庫和數據庫,推動體育資源共用、賽事聯辦、資訊互通、項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培養,共同打造區域性體育品牌項目。加快群眾體育、競技體育與體育産業協同發展,促進長三角“體育+”發展。

8.提升區域文化協同發展能級。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打造一批彰顯文化特徵的示範點和城市文化地標。加快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協同共建一批資本化、數字化、平臺化重大創意産業和文化項目,培育一批文化龍頭企業,辦好長三角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建立長三角影視拍攝基地合作機制。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合作機制,加強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和群眾文化場館等館際聯動。強化長三角新聞宣傳聯動和網信協作發展機制。建立長三角非遺保護聯盟,開展聯合考古發掘和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推進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

9.打造世界級高品質旅遊目的地。深化旅遊合作,鼓勵扶持優勢旅遊企業組建戰略聯盟。依託上海特色自然人文資源,打造一批高品質休閒度假旅遊區和世界聞名東方度假勝地,推出“樂遊長三角”網路服務平臺和優惠聯票産品,聯手開發“一程多站”精品旅遊線路和互聯互通紅色旅遊線路。推進高鐵站點文化和旅遊諮詢、集散和服務設施建設,推出“高鐵+景區”“高鐵+住宿+門票”“高鐵+汽車租賃”等自由行要素組合産品。以“中國長三角”為統一品牌形象,共同拓展入境旅遊市場。建立假日旅遊、旅遊景區大客流預警等資訊聯合發佈機制。

10.合作提升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用水準。加強法規規章立法協同,研究制定區域社會治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促進法律適用標準統一,推動重點領域執法司法合作,探索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規範化體系建設。推動建設一體化城市管理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聯管聯控機制,完善重大活動維穩安保協作機制,聯手開展整治執法行動。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風險防控標準體系和規劃體系,建立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聯動機制,強化重大案事件防範處置合作。優化網格化管理標準和流程,建設和推廣標準明確、管理規範、聯動高效的城市綜合管理指揮監督體系。健全區域性重大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統籌應急救援基地規劃建設,依託華東應急指揮骨幹網建設,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資訊共用、預警聯動、演練協同,加快推進上海都市圈防災減災救災一體化。加快安全應急産業發展。建立健全安全生産責任體系和聯動長效機制,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産事故發生。完善文明城市(區)、文明鄉鎮、文明村莊共建協作機制,推進志願服務資訊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用和項目協同協作。

(六)深化對內對外開放聯動,共促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1.加快跨境貿易平臺建設。深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出臺市級跨境電商示範園區管理辦法。建設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吸引跨境電商出口企業集聚。推進業務流程改造,採取“清單核放、匯總統計”方式報關,提高直郵出口平臺業務問題半小時內解決比例。建設數字貿易交易促進平臺,拓展與國際標準相接軌的數字版權確權、估價和交易流程服務功能,打造數字內容和産品資源庫。

2.著力推動重點領域擴大開放。全面貫徹外商投資法,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縮減限制措施。加快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逐步放寬金融業外資市場準入,逐步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經營範圍。加快建設中以(上海)創新園。強化國家智慧財産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國際運營(上海)試點平臺功能,探索擴大智慧財産權跨境交易,完善智慧財産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實施外商投資資訊報告制度,健全外商投資權益保護工作機制,探索實現長三角外國人工作許可異地辦理,吸引高層次創新人才以柔性流動方式開展工作。支援持永久居留身份證外籍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

3.進一步優化對外投資促進服務。落實《上海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橋頭堡作用行動方案》,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夥伴關係計劃,加強長三角經貿外事協作,完善貿易投資促進網路,支援印尼青山産業園區建設,深化滬仰全面合作,打造一批示範性項目。做大做強長三角一體化對外投資合作發展聯盟,依託上海市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中心,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引導金融機構服務企業“走出去”。打造服務長三角的産業國際競爭力合作聯盟,加強重點産業國際經貿風險防範,推動上海自貿試驗區貿易調整援助制度複製推廣。依託上海國際爭議解決中心,推動多元化商事爭議解決服務機制聯動,提升區域商事爭議解決國際化水準。深化國際友城合作,組團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友城論壇,加強高端智庫國際交流。發揮新僑人事交流會平臺功能作用,用好華僑華商資源。

4.共同推進長三角口岸通關一體化建設。完善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數據互聯互通合作機制,開放上海口岸企業評價結果資訊查詢功能,推進上海口岸與長三角重點口岸實現“通關+物流”數據點對點對接共用。協同推進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路(APMEN)互聯互通。健全進出口商品品質安全追溯平臺,推廣應用溯源標簽,建立基於大數據風險評估的進出口商品差異化檢驗與監管機制。加強聯動協作,逐步在長三角推廣144小時過境免簽電子申請系統。

(七)建設統一開放市場體系,共創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1.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推進産業用地高品質標準化出讓和先租後讓試點,深化城鎮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擴大土地有償使用範圍。落實新增建設用地和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全面掛鉤,開展低效産業用地專項處置,推進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探索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用”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體系。穩妥推進宅基地改革,完善宅基地權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自願有償退出機制和閒置宅基地統籌利用方式。加強生態保護,統籌田水路林村等空間要素,有序推進區域土地綜合整治。探索建立區域土地指標跨省調劑機制,優先保障跨區域重點項目落地。

2.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完善專項建設債券、綠色債券、自貿區債券、創新創業債券發行機制,推動區域專項債發行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建立統一的抵押質押制度,推進異地存儲、信用擔保等業務同城化。支援符合監管政策的地方法人銀行在上海設立營運中心。推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加強服務基地建設,支援優質新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援依法合規發起設立主要投資于長三角的各類産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與浙江省共同建設期現一體化油氣交易市場,合作建設國際油品交割基地。建立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協作機制,聯合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和開展網際網路金融等專項整治。推動區域內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互聯共用,建立統一資訊發佈和披露制度,逐步完善統一交易規則和操作流程,建立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推動建設長三角産權交易共同市場。培育完善各類産權交易平臺,探索水權、排污權、智慧財産權等初始分配和跨省交易制度,逐步拓展權屬交易領域與區域範圍。

3.加快建設信用長三角。聚焦生態環保、全域旅遊、食品藥品安全、産品品質、交通運輸、安全生産、養老服務等重點領域,深化推進跨區域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建設完善信用長三角平臺,加大對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大數據企業的市場信用資訊採集力度,推動信用資訊按需共用、深度加工、動態更新和廣泛應用,與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實現資訊交換共用。鼓勵信用行業服務創新,共同打造一批信用服務産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信用服務企業,加快研究設立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

4.加強市場準入標準統一和市場監管執法協同聯動。推動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優化辦理流程,簡化登記材料。建立長三角標準化聯合組織,制定區域協同標準編號規則,在農産品冷鏈物流、基本公共服務、環境聯防聯治等領域開展統一標準試點。建設區域檢驗檢測認證資訊服務平臺,推進資訊共用、結果互認。推動實施統一的境內自然人與境外投資者合資、合作設立企業登記辦法。以壟斷、不正當競爭、價格違法、廣告違法、假冒偽劣、侵犯智慧財産權等行為以及食品品質、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為重點,加強監管協同,強化執法聯動。協同開展“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建設安全滿意消費環境。制定食品安全資訊追溯統一技術標準,建設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5.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統一規範區域政務服務標準,推進高頻事項接入長三角“一網通辦”平臺,實現線上“一地認證,全網通辦”、線下“收受分離、異地可辦”。創新政務服務移動端“無感漫遊”應用,實現跨區域異地服務自動切換。建設長三角數據中心和政務數據交換共用平臺,推進電子證照共用互認,促進區域數據資源互通共用、統籌調動和創新應用,實現區域數據廣泛共用和應用。

三、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突破

聚焦示範區等重點區域,探索一體化制度創新,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合,協同推進對外開放,實現共用共贏,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探索路徑、提供示範。

(一)高水準建設示範區,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1.打造生態友好型一體化發展樣板。探索生態友好型高品質發展模式,與江蘇省、浙江省共同制定實施示範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法規,加強對淀山湖、太浦河等區域的保護。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對生態保護紅線以外區域制定嚴格的産業準入標準,從源頭上管控污染源。提升淀山湖、元蕩、汾湖沿線生態品質,共建以水為脈、林田共生、城綠相依的自然生態格局。切實加強跨區域河湖水源地保護,打好生態品牌,實現高品質發展。

2.創新重點領域一體化發展制度。統一編制示範區總體方案,按照程式報批實施。共同編制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統籌土地管理,探索建立跨區域統籌用地指標、盤活空間資源的土地管理機制。建立統一的建設用地指標管理機制,開展基本農田規劃調整試點。建立要素自由流動制度,統一企業登記標準,實行企業登記無差別辦理,實行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繼續教育證書、外國人工作證等互認互準制度,制定統一的成果轉移轉化支援政策。創新財稅分享機制,理順利益分配關係,探索建立跨區域投入共擔、利益共用的財稅分享管理制度。加強公共服務政策協同,實行不受行政區劃和戶籍身份限制的公共服務政策。

3.加強改革舉措整合創新。系統整合、集中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的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率先推動實施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及政績考核體系。成立高層級決策協調機制、高效率的開發建設管理機構、市場化運作的開發建設平臺公司,負責示範區改革創新和開放建設的統籌協調。爭取國家加大對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支援力度,爭取中央分配新增地方債券額度向示範區傾斜。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完善空間佈局。

(二)高標準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帶動長三角新一輪改革開放

1.著力發展總部經濟。建設亞太供應鏈管理中心,完善新型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投融資服務的系統性制度支撐體系,吸引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等總部型機構集聚。

2.積極發展前沿産業。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太、維修和綠色再製造等前沿領域,制定新片區創新型産業發展規劃,推動國際開放型合作平臺建設,建立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前沿産業集群。

3.大力發展新型國際貿易。支援發展數字貿易,推動建立跨境電商海外倉。推進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交易規模。擴大服務貿易規模,重點發展文化服務、技術産品、資訊通訊、醫療健康等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

4.擴大投資自由。推動在電信、保險、證券、科研和技術服務、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放寬註冊資本、投資方式、經營範圍等限制,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制訂商事登記改革創新方案,加快推出新片區涉企政務服務方案。

5.深化貿易自由。研究出臺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管理辦法。支援浦東國際機場探索航空轉机集拼業務。創新跨境電商服務模式,鼓勵跨境電商企業在區內建立國際配送平臺。

6.推動資金自由。研究出臺金融支援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的相關措施。推動開展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一體化功能試點,支援新片區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參照國際通行規則依法合規開展跨境金融活動。

7.實施國際運輸自由。研究制定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開展沿海捎帶、國際船舶登記、第五航權等業務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提高對國際航線、貨物資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

8.實行人員從業自由。推動建立外國人在區內工作許可制度和人才簽證制度。制定完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和管理辦法。研究制定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備案管理辦法。

9.提升網路資訊服務能力。研究制定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跨境數據安全評估標準。加快推進國際通信設施建設,著力佈局5G、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不斷提升區內寬頻接入能力、網路服務品質和應用水準。

10.創新稅制安排。研究出臺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稅收政策實施細則(含産業目錄),重點在貿易、産業、人才等方面創新稅制安排,加快推動開放型經濟功能集聚。

11.建立健全風險安全監管體系。建立涵蓋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管理機構、行業主管部門、區內企業和相關運營主體的一體化資訊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智慧化監管基礎設施,實現相關監管資訊聯網共用,提高監管嚴密性、有效性和時效性。制定信用評價基本規則和標準,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管理機制,實施失信名單披露、市場禁入和退出制度。建立主動披露制度。聚焦金融、智慧財産權、生産安全、人員進出、反恐怖、反洗錢等重點領域,制訂新片區風險防控總體方案,實施嚴格監管、精準監管、有效監管。

12.高標準規劃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結合上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重點聚焦空間及土地利用、産業體系、交通運輸、社會服務等領域,加快推進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中長期專項規劃編制。出臺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管理暫行辦法。根據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發展的目標定位,加大特殊政策支援力度。建立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重大項目資源儲備和實施機制,佈局符合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産業導向、具有標誌意義的重大項目。

13.加強與長三角其他地區的協同發展。開展定期評估,制定推廣清單,按照程式報批後有序推廣實施。加強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動,放大上海自貿試驗區輻射帶動效應。

(三)高品質建設上海虹橋商務區,全力打造國際開放樞紐

1.高水準協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建立跨區域協同服務保障機制,強化安保、口岸通關、大氣、環保、水域、航空、智慧財産權保護等重點領域協作,聯合做好外事接待、住宿、旅遊、招商引資等工作,提供一流服務保障。完善會展配套相關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周邊綜合保障,形成常態長效機制。持續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帶動效應,加快建設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推進常態化交易服務平臺建設,助力上海成為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口商品集散地。開展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永久會址和高端國際會議中心規劃研究,協力把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打造成為比肩達沃斯的國際一流高層次經濟論壇,發出更多“中國聲音”。依託長三角城市會展聯盟,梳理目標展會和重點項目清單,推動長三角國際會展製造和裝備産業園項目建設。

2.加快建設國際化的中央商務區。對標國際最高水準,制定“虹橋標準”,健全統一規劃建設機制。聚焦發展總部經濟、創新經濟、會展經濟,推動功能融合、産業聯動的國際企業總部園區建設。大力發展高端會展業和配套專業服務業,培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活動,加強會商旅文體聯動發展,推動長三角各類品牌展會和貿易投資活動聯動,打造長三角高端商務活動集聚區。提升上海虹橋商務區對示範區的服務功能。

3.推進建設開放共用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加快建設虹橋海外貿易中心,集聚國際化區域性貿易組織和投資促進機構,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長效互動機制。建設上海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探索促進區域産業數據匯集、互聯、共用和應用,建立數字貿易城市聯盟。深化與長三角城市間的戰略合作與發展聯動,建成長三角城市特色展示平臺和知名品牌展銷平臺。加快建設長三角電子商務中心,吸引知名電商及供應鏈企業集聚,形成技術新穎、特色鮮明的電子商務集聚區。繼續推進長三角醫學聯盟、智慧能源與智慧辦公示範平臺等平臺建設,推動建設商事法律、貿易仲裁、海外投資等專業服務平臺。

4.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務生態環境。全面提升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完善上海虹橋商務區聯通內外的綜合交通體系,拓展國際航運、客運轉机功能,探索空陸、公鐵聯運,推動安檢一體化,加快長三角城際快線規劃建設,成為長三角聯通國際的樞紐節點。加快5G網路技術、城域物聯專用網平臺融合應用升級落地,建設虹橋綜合指揮“智慧”平臺。引進長江商學院、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等一批國際知名教育培訓和高端醫療服務平臺,推動教育、醫療和文化等市級公共服務項目優先落地。創新國內外高端人才服務機制,集聚便利化出入境相關機構和服務窗口,完善長三角企業海外人才互通機制,建成虹橋國際人才港。對標國際水準,全面提升商務區綠色建設和生態運作標準。

四、做好實施保障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協同配合,全方位推進、項目化重點突破,形成上下聯動、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一體化工作格局和體制機制保障,確保國家規劃綱要明確的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上海市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加強指導、統籌、協調,研究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點項目和年度工作安排,督促檢查有關工作落實情況。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並加強與各部門、相關區和有關單位溝通對接,做好日常統籌協調工作。發揮好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對接中央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服務平臺功能和協調三省一市抓落實的樞紐作用,做好統籌協調和綜合服務工作。

(二)動員各方參與

市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擔負起主體責任,按照本實施方案健全機制、細化措施、明確分工,切實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各方參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充分發揮人大立法保障、專項執法檢查督促落實作用,充分發揮政協專題協商、民主監督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援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實施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政策支撐

全力配合國家制定實施專項規劃和配套政策,健全區域政策協同機制,加強區域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的銜接。繼續深入推進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集思廣益,組織推動開展事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前瞻性議題、課題研究工作,為國家有關部門和三省一市黨委、政府做好決策儲備。積極推動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投資專項資金及各類基金,探索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成本共擔、利益共用機制。牽頭創新統計體系,加強一體化發展水準監測分析評價等工作。

(四)加強督查考核

加強跟蹤分析,動態掌握年度計劃和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加強督促檢查,將年度重點工作和重大合作事項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督查範圍。建立評估制度,適時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本實施方案落實進展進行評估。建立通報制度,定期將年度工作落實情況和第三方評估結果向領導小組報告,並在一定範圍內通報。加強考核管理,研究將相關工作成效和第三方評估結果納入部門和單位績效考核的內容。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上海市貫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0-01-10 17:02:09
1月10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到2025年,上海“五個中心”核心功能和服務輻射能級顯著增強,跨區域多領域深化合作達到較高水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建立,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更好發揮,努力形成長三角共性與個性相得益彰、合作與競爭相互促進、集聚與輻射相輔相成的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格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