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房價總體穩定 北京二手房價再降

來源:新京報 2019-10-22 13:35:52

“房住不炒”定位下,53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比8月減少2個城市,上漲城市數量已連續4個月下降

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9月份,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均有所下降。新房方面,9月份,共有53個城市的新房銷售價格出現環比上漲,比8月份的55個上漲城市減少了2個城市;二手房方面,40個城市的銷售價格出現環比上漲,比8月份的43個上漲城市減少了3個城市。諸葛找房數據分析師國仕英錶示,9月上漲城市數量持續在減少,可見受市場調控影響,部分價格上漲過快的城市或熱點一二線城市房價開始下降。

9月房價總體穩定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孔鵬表示,9月份,各地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進一步落實房地産長效管理機制,房地産市場價格總體穩定,略有升降。

數據顯示,9月份,共有53個城市的新房銷售價格出現環比上漲,比8月份的55個上漲城市減少了2個城市。

新京報記者發現,新房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已經連續4個月下降。此前,6月份要比5月份的67個城市減少4個城市;7月份又比6月份的63個城市減少3個城市;8月份則比7月份的60個城市減少了5個城市。

此外,9月份新房銷售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12個,比8月份的10個城市有所增加。其中,新房銷售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除了大連、牡丹江、宜昌、岳陽、常德、湛江、韶關、瀘州外,還包括合肥、廈門、濟南、貴陽等較為熱點的城市。

國仕英錶示,“金九”期間,新房市場中房企為了回籠資金,紛紛降價或者打折促銷,這就使得新房銷售價格漲幅收窄或更多城市加入下降行列。

在53個新房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中,南寧以2.1%的環比漲幅領跑。據悉,南寧已經連續兩個月領跑,此前的8月份,南寧也以2.3%的環比漲幅,排名70城首位。

一位在南寧工作的房地産公司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近年來南寧房價一直在漲,畢竟是省會城市,地理位置還是不錯的。9月份新房價格之所以上漲,是因為幾個新房項目都集中在五象新區等熱門區域,熱門區域的房價確實要高一些,這樣新房的整體價格就被拉高了。

一線城市,4個一線城市新房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8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和廣州持平,上海和深圳分別上漲0.5%和1.2%。

北京二手房價格連續三個月下降

實際上,不僅新房銷售價格降溫,二手房的銷售價格也有所“退燒”。數據顯示,9月份共有40個城市的二手房銷售價格出現環比上漲,比8月份的43個上漲城市減少了3個。實際上,此前的8月份,二手房銷售價格上漲城市數量比起7月份已經減少了5個。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降溫城市數量增加的現象,充分説明瞭當前二手房市場進入淡季,購房需求不足的特點,這會導致二手房房東降低掛牌價格,其實際成交的價格也會有所下跌。

值得關注的是,唐山依然以2.6%的環比漲幅領跑,此前的8月份,唐山亦以1.8%的環比漲幅排名70城首位。

值得關注的是,9月份一些熱點城市例如北京、武漢、重慶、青島、長沙等二手房銷售價格環比均有所下降。總體來看,當月共有28個城市的二手房銷售價格環比下跌,數量較8月份增加了8個城市。

其中,北京和廣州分別下降0.5%和0.3%,上海和深圳分別上漲0.6%和1.3%。北京二手房住宅價格連續3個月下滑。

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分享了其看房經歷。作為一名“北漂”,今年11月份,王女士繳納的社保將滿足規定的年限,因此購房規劃也提上了日程。10月初,王女士並未外出,而是留在北京看房。“其實我們從今年4月份就開始看房了,10月初再去看房的時候,發現之前看的一些二手房總價有的已經降價數十萬,房産仲介告訴我們,基本上在網上看的報價都可以再談的,現在是買方市場。”(記者 潘亦純)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9月房價總體穩定 北京二手房價再降
來源:新京報2019-10-22 13:35:52
“房住不炒”定位下,53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比8月減少2個城市,上漲城市數量已連續4個月下降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