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區”到“示範區”,深圳需要做些什麼?

來源:新京報 2019-08-20 07:42:09

經濟觀察

要從“特區”到“示範區”,深圳顯然需要進一步弘揚以開放促改革的精神,為改革者提供充足的試錯容錯的空間,以及激勵約束相容的體制機制。

深圳再次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對深圳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到2025年要求深圳的經濟實力和發展品質躋身全球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産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等;到2035年深圳高品質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之都等;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40年來,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的深圳業已進入了不惑,變得更加成熟、練達和強健。接下來,重任在身的深圳能否繼續出色地完成重托,成為中國屹立於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也值得期待。

憶往昔崢嶸歲月,深圳特區曾用實際行動踐行撥亂反正,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一盞先行先試的明燈,為中國探索出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嶄新路徑。如此成就,至少得益於制度與人等兩個方面。

之於制度,根據諾獎得主諾斯等新制度經濟學大師的研究發現,制度能否敏感性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環境,是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賦予了深圳等五個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惠,尤其是優於其他地方的立法權,使深圳人能夠基於本地實際情況,在遵循憲法和法律等基礎上進行靈活變通。通過制度創新,深圳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提高了深圳本地制度對經濟社會的敏感適應能力。

此次,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鼓勵深圳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遵循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基本原則前提下,允許深圳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做變通規定等,無疑有助於深圳再次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探尋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環境的制度體系。

這樣也有助於讓特區的制度體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潤滑劑,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共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厘清政府與市場的有效邊界,為深圳在創新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等方面打造全球標桿城市,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營商環境。

之於人,根據經濟學、社會學理論,人是經濟社會活動中能動的主體,良性的制度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設立特區40年後,再次出征所撥動的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創新能力和環境,這是經濟社會增長的皇冠,這方面深圳同樣有著過往亮麗的業績。

不得不説,過去的四十餘年,深圳特區能夠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明燈,源於這座城市涌現出了如袁庚、梁湘等一批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勇將。沒有他們坐鎮深圳,深圳很可能會與其他四個特區一樣,難以擔負起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明燈的重任。

深圳的成功,與這些改革勇將不計個人得失、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當前重任在身的深圳,能否進一步弘揚以開放促改革的精神,為改革者提供充足的試錯容錯的空間,以及為改革者提供激勵約束相相容的體制機制,無疑左右著深圳能否擔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一任務。

當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已經為深圳繪畫出了壯麗的畫卷,這也需要深圳能夠充分領會中央精神,用好用足特區立法權,探索出能夠敏感適應經濟社會變遷的制度矩陣,並在這個制度框架下不斷孕育一批又一批敢闖敢拼、敢為天下先的真正改革者。

如此,深圳才能真正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翟秀艷(資深財經媒體人)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從“特區”到“示範區”,深圳需要做些什麼?
來源:新京報2019-08-20 07:42:09
要從“特區”到“示範區”,深圳顯然需要進一步弘揚以開放促改革的精神,為改革者提供充足的試錯容錯的空間,以及激勵約束相容的體制機制。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