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副省級城市半年GDP增速“大曬” 成都領跑

來源:成都商報 2019-08-06 08:07:17

全國副省級城市半年GDP增速“大曬” 成都領跑-中國網地産

全國副省級城市半年GDP增速“大曬” 成都領跑-中國網地産 

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這個夏天,與晴雨不定的天氣相似的,是各個城市的經濟運作情況。

城市經濟“半年報”相繼出爐。目前,15個副省級城市中,13個已經公佈數據。其中,成都以8.2%的增長率,在已公佈數據的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一,領跑副省級城市。緊隨其後的,是另外兩座“網紅”城市——武漢和南京,增長率均為8.1%,“季軍”則是廈門,增長8%。

GDP增速高於8%

成都武漢南京廈門表現搶眼

從總量上看,上半年,兩座副省級城市邁入“萬億俱樂部”,分別為廣州和深圳。其中,深圳和去年同期8%的增速相比,今年上半年7.4%的增速有所滑落。

“半年報”也反映出經濟趨勢。新舊動能轉化帶來産業升級,分析13座副省級城市,新經濟正在強勢崛起,成都、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先進製造業、“網際網路+”等産業均表現亮眼。同時,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成都、廈門、青島、廣州等城市涌現出夜間經濟、新經濟等消費場景。

半年報中,國家統計局用“錯綜複雜”來描述國際國內形勢,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相比去年同期6.8%的增速,有所下滑。

上半年,副省級城市經濟實力強悍,但是城市之間也存在差距。

副省級城市中,從增長來看,4座城市表現亮眼——成都、武漢、南京和廈門,增速達到或超過8%。

其中,成都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702.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96.90億元,增長3.2%;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3113.83億元,增長7.4%;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4391.64億元,增長9.0%。三次産業比為2.6:40.4:57.0。

武漢上半年的關鍵詞是“穩定”,從産業發展情況來看,三次産業均保持了持續穩定發展的勢頭。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投資、消費和出口均保持增長。上半年,武漢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0.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02.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0%,進出口總額998.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5%。

與武漢一樣,南京的增幅也是8.1%,關鍵詞依然是“平穩”,三次産業中,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同比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65.07億元,可比增長6.8%,服務業增加值4154.61億元,增長9.4%。

廈門上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中,9項達到年度預期。此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城鎮登記失業率等8項指標好于一季度。

13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一 成都憑什麼?

“六穩”穩得住

連續10個季度增速8%以上

上半年,成都經濟運作的關鍵詞之一,是“穩”——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成都經濟增速已經連續10個季度保持在8%以上。

中央提出“六穩”,排在首位就是“穩就業”。

經濟增長背後,是需求增加推動擴大再生産,有效需求特別是內需的持續增加,則依賴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穩定增長,就業正是確保居民擁有工資性收入、擁有足夠購買力的源泉。

上半年,成都就業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4.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7%,成績背後,是就業促進“五大行動”和人力資源協同示範“三大工程”。

金融市場也備受關注,上半年,成都實現金融業增加值915.08億元,增長7.8%。6月末,成都本外幣存款餘額為3.96萬億元,增長4.9%;本外幣貸款餘額為3.5萬億元,增長11.8%。

下行壓力下,經濟沒有大起大落,緣由之一,是成都提早佈局。

從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到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再到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近年來,成都多維度、無死角,支援經濟穩增長。

特別是,今年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召開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成都下大力氣築巢引鳳,以環境競爭力大力引進高品質項目、促進有效投資、集聚轉型動能。

“佈局”顯成效

産業動能新力量崛起

此輪城市經濟運作中,産業動能呈現出新趨勢,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增長,廣州、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都崛起特色産業。

這也是上半年成都領跑副省級城市的關鍵詞之二“新”——新動能澎湃,新經濟崛起。

2017年11月9日,成都市召開新經濟發展大會,提出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用經濟“六大新經濟形態”,構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經濟産業體系。

從新經濟發展大會召開,到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主會場落地,再到在全國首設新經濟委;成都,正成為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之一。

到今年上半年,新經濟新模式成為新的增長點。比如工業經濟中,高技術製造業表現亮眼,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業、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9%、21.0%、37.5%。另一方面,新興工業産品産量不斷增長,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分別增長2.4倍、1.0倍、52.1%。

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近年來一直在“升級”還是“降級”的爭論裏。

成都以“塑造新消費場景”破題,“首店”“旗艦店”加速在蓉城聚集,打破了“你有我有、千店一面”的傳統商業格局,除了把新的品牌文化引入成都,也帶來了全新的經營之道、消費體驗。

上半年經濟數據中,成都“兩店”經濟成效顯現,舉辦成都首店經濟發展交流大會,招引國際品牌首店,改造升級傳統門店,新增落戶237家首店,超過2018年全年數量。

“夜間經濟”是城市競爭中的新賽道。 《成都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行動計劃》中強調,要挖掘夜間消費新動能,加強夜間經濟的環境營造,加快培育錦江夜消費商圈,引入現代新興消費業態,打造成都夜消費地標。今年以來,北京“故宮燈光秀”、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夜遊錦江”等活動,均引起轟動。

上半年,成都“夜遊錦江”“夜遊都江堰”等夜間旅遊新業態蓬勃發展。全市接待遊客1.1億人次,增長16.2%;實現旅遊總收入916.1億元,增長23.8%。

“外貿”新格局

東盟成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市場

上半年副省級城市釋放出另一個信號:外貿新趨勢下,新門戶樞紐崛起。

沿海熱門城市中,廣州、深圳進出口部分數據由負轉正。

成都此輪外貿表現亦搶眼,上半年,成都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614.5億元,增長21.5%,高於全國17.6個百分點,累計進出口總額和增速分別位於副省級城市排名第6位和第1位。這也是成都領跑副省級城市的動力之一。

成都進出口為何實現逆勢增長?一個變化是,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正在打開外貿多元市場,歐洲、東南亞潛力無限。

“一帶一路”為成都帶來歐洲、東南亞市場潛力,成都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除面向四川9000萬人口外,還輻射中西部。以鐵路為例,上半年,鐵路通道提質增效,全社會鐵路客運量、貨運量分別增長19.1%、35.0%。開行國際班列1285列,增長38.9%,綜合重載率91.5%,居全國第一。

中歐班列(成都)是國內最早開行的中歐班列之一,正在全面構建互聯互通的“四向”國際物流通道,其中,南向通道以經欽州港至東南亞的海鐵聯運班列為主線,開行經憑祥全程鐵路出境至越南及經廣州港出境的鐵海聯運班列,形成“一主兩輔”的陸海大通道。這為成都打開了東盟市場。

這也讓上半年成都領跑的進出口,呈現出新的面貌。

一方面是進出口市場佈局不斷優化。1-6月,成都與東盟、歐洲分別進出口536.7 億元、528.3 億元,分別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20.5%、20.2%,分別增長22.8%、48.1%。其中,成都對東盟出口430.2億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29.6%,高於對美國出口占比5.9個百分點,東盟已成為成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市場。

同時,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升級。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醫療器械、工業機器人等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産品出口快速增長。全市高新技術産品出口748.5億元,佔出口比重51.7%,增長27.3%。

龍頭企業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成都外貿前50強企業進出口占全市比重超90%,合計進出口增長23.5%,拉動全市進出口增長10個百分點。

上半年,航空通道網路不斷拓展,成都加快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佈局,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18條,其中國際(地區)定期直飛航線66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2734萬人次,增長4.7%。

可以期待的是,天府國際機場一旦建成,開放新格局還有更多機遇。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全國副省級城市半年GDP增速“大曬” 成都領跑
來源:成都商報2019-08-06 08:07:17
城市經濟“半年報”相繼出爐。目前,15個副省級城市中,13個已經公佈數據。其中,成都以8.2%的增長率,在已公佈數據的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一,領跑副省級城市。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