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收斂聚焦背後 萬村擬進行員工分流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9-03-08 16:12:48

中國網地産 陶婷  

3月春光無限好,是大展拳腳的時節。龍頭房企紛紛“思而變,變而動”:碧桂園對總部組織架構進行優化調整,啟動裁員計劃。3月8日,有媒體報道稱,在全面暫停簽約房源的同時,萬科正裁掉一批原本負責統租運營的員工。“之前萬村的統租團隊大概300多人,計劃分批掉100多人。”

萬科收斂聚焦背後 萬村擬進行員工分流-中國網地産

對此,中國網地産向接近萬村的相關人士求證,該人士回復稱,目前據業務開展情況了解,開年之際各業務都有人員流動的情況,包括萬村。這種流動包括部門間流動、轉崗和主動離職,而轉崗的比主動離職的多。

該人士並未透露轉崗人數多少,但據中國網地産了解,此次轉崗的方向包含目前萬科擁有的各項業務和部門。比如泊寓、教育、行銷、産辦、酒店、商業等。而長租公寓對人力需求較大,所以轉崗的人員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會去泊寓。

萬村裁員的傳言,這並非第一次在坊間流傳。去年11月份,在萬科方面宣佈暫停簽約房源的時候,深圳萬科“萬村計劃”項目運營公司便傳出了部分員工因裁員被公司辭退的消息。當時有萬科內部人士否認了裁員計劃,稱被辭退員工係試用期考核目標未過,或工作業績未達標。

4個月後,萬村裁員傳言的靴子終於落地,只不過不是裁員,而是進行員工分流。某業內人士認為,在大環境下,萬村計劃如所有租賃市場樣,盈利方面並不如預期。即便萬村裁員的話,其實也是符合收斂聚焦的策略,沒有什麼好避諱的。

面對業內的質疑,該人士回應稱,“所以要看大家如何理解人事架構的調整。因為從目前看來,萬科人員流動的動因也是雙向的,有員工的個人發展需求,也有各業務板塊的用人需求”。

那麼,萬村全面暫停簽約房源之後,萬村一部分人員進行轉崗後,萬科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呢?“目前會把已統租的物業做好運營”,上述人士説。

這一切早在預料之中。去年9月,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南方區域9月月度例會上的講話全文流出。鬱亮強調,在當前的局勢下,萬科要做四件事——策略檢討、業務梳理、組織重建、人事匹配。

彼時,鬱亮提出了5個基本原則:1)投入和産出的匹配問題,嚴重不匹配的項目必須要調整;2)風險和收益嚴重不匹配的業務必須要調整;3)做了3年還沒做成的業務不要再做;4)做了3年仍然靠萬科內部資源內生增長的業務,也不要做了;5)出於獎金導向建立的能力中心,可以公司化運作,但不算業務。

並且,在今年2月份流出,一份去年9月份的內部郵件、3月份鬱亮向小部分媒體透露的消息,這一切都透露出萬科收斂聚焦的決心,也要顧好萬科的基本面。

儘管鬱亮對萬村寄于厚望,但萬村計劃實施過程中,諸多問題引發了一系列性蝴蝶效應,萬村計劃一直備受外界質疑。而今萬村打響收斂聚焦的第一戰,表明瞭鬱亮收斂聚焦並不是説著玩玩,而是動真格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7月5日,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成立深圳市萬村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萬村計劃”項目運營公司。萬科花了一年時間,將“萬村計劃”的房源數從2000間拓展到7、8萬間,但在去年底萬科南方區域媒體發佈會現場,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南方區域首席執行官張紀文確認“萬村計劃”已經全面暫停簽約新房源。

事實上,對於萬科的整體策略,是“聚焦收斂、鞏固提升基本盤”,不是單一業務,而是指的所有業務。

這就意味著,由打響第一槍的萬村開始,萬科的收斂聚焦行動已緩緩鋪開。下一個萬科會收斂聚焦哪個業務?有業內人士認為,是萬科的代建業務。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代建業務其實是盈利空間比較小的,(利潤在2~3%左右)。這兩年很多企業其實自己開發進行銷售,反而可以實現高週轉,而代建業務背後涉及太多投資者和利益方,項目推進反而是有難點的。

萬科下個收斂聚焦對象到底是誰,中國網地産將繼續跟蹤!

本文配圖來源:攝圖網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萬科收斂聚焦背後 萬村擬進行員工分流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9-03-08 16:12:48
由打響第一槍的萬村開始,萬科的收斂聚焦行動已緩緩鋪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