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年輕人都在煩惱什麼?中國香港青年“上車難”

來源:人民網 2018-12-11 11:06:28

中國香港:青年“上車難”之困擾

辜雨晴

“上車”,其字面意思指的是搭乘車輛的動作,然而在香港文化語境下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殊含義,它指的是人們首次買房;所謂“上車盤”,就是指性價比高、總價適合年輕人“上車”的樓盤。作為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之一,香港青年的置業問題一直倍受關注,近年來,儘管香港特區政府不斷推出“辣招”(指的是為遏制樓價過高而採取的措施),然而高樓價依然困擾著大多數香港青年。

80後林小姐是香港某企業的管理人員,與當下不少年輕人的想法一樣,林小姐希望先置業再結婚,但是高房價令她與相戀多年的男友遲遲未能走進婚姻的殿堂。據介紹,林小姐與男友月收入加在一起約為4萬港元,兩人經過5年的儲蓄,目前共有30萬港元的存款。然而,要想在香港購買一套400萬港元的“上車”樓房,首付三成,至少也要120萬港元,且不包含律師費、佣金等其他費用。林小姐與男友的儲蓄顯示與“上車盤”首付相去甚遠。

在香港,住宅房屋按照性質的不同主要分為私營住宅、公共屋邨(簡稱“公屋”)、居屋三大類。其中公屋由特區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該類房屋不容許轉租和買賣;居屋則是由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委員會負責興建,並以低於市值的價格在扣除地價後出售予低收入市民。然而公屋合資格門檻為個人每月最高入息限額不超過約1.15萬港元,將大多數香港單身青年拒之門外,(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佈,香港居民收入中位數為1.68萬港元)。因而,私人屋苑是香港市場上流通最多的房屋類型。

儲不夠首付的林小姐無奈之下只得將目光從私人屋苑轉移至居屋上。然而就2018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最新一次開放居屋申請情況來看,特區政府共開放3個屋苑合共4431個單位,卻收到27.2萬份申請,超額認購逾60倍,且政策優先家庭申請者。林小姐坦言,抽中居屋的機會相當於“中彩票”的概率,“片瓦遮頭”的奮鬥目標只能當作理想來看待。

事實上,與林小姐有著相同煩惱的香港青年不在少數。據諮詢機構Demographia發佈的2017年國際房價負擔能力報告顯示,香港連續第八年穩坐第一,屬於“極度負擔不起”之列,且過去兩年情況進一步惡化,處於空前高位。香港地狹人稠,房屋供應不足,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居住環境。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佈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數據顯示,香港家庭住戶的居所面積中位數約430尺(約40平方米),每人平均居住面積為161尺(約15平方米),全港逾八成住戶只居住在小于753尺(約70平方米)的單位之中。於是乎,地産開發商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劏房、籠屋、太空艙、水管屋等奇葩住所。

高企的樓價令不少青年只得“望樓興嘆”,甚至影響到青年的婚戀和生育計劃。據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有約50%的受訪青年因住屋問題而影響到婚姻(佔15.6%)和生育計劃(14.8%);有45.5%的20-29歲租戶與38.9%的30-39歲租戶,認為“買不到樓徬徨無助”;甚至有61.1%的20-29歲租戶與76.5%的30-39歲租戶“已經完全放棄買樓”。

除了對青年個人的成就感和歸屬感産生影響外,高樓價還帶來了一系列困擾香港社會的不良後果。首先,高樓價制約著香港的創業環境,令青年初創者對於高租金望而生畏,阻礙了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其次,它對香港安定的社會環境構成威脅,高樓價使得青年的驕傲與自信受挫,令他們容易産生悲觀和憤懣的情緒,滋生出許多社會問題。

樓價高企,公屋居屋供應不足,已然成為香港青年向上流動時面臨的嚴峻關卡,值得慶倖的是本屆特區政府決心迎難而上,已展開土地大辯論,逐步制定出新的房屋政策,正努力嘗試著打破這一障礙,讓青年人看到希望。

“期待特區政府可以為青年向上流提供機會,讓我們在實現‘置業夢’的同時,能夠擁有更多展示才能的空間,亦為香港的發展出一份力。”林小姐對於未來仍抱有美好憧憬。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各國年輕人都在煩惱什麼?中國香港青年“上車難”
來源:人民網2018-12-11 11:06:28
作為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之一,香港青年的置業問題一直倍受關注,近年來,儘管香港特區政府不斷推出“辣招”,然而高樓價依然困擾著大多數香港青年。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