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租房市場平穩,也須警惕機構囤房

來源:湖北日報 2018-08-22 09:08:44

連日來,北京房租暴漲的新聞刷屏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中國房地産測評中心近日發佈的《2018年7月中國城市租賃價格指數報告》顯示,在其監測的35個城市中,有10個城市7月租賃價格指數環比上漲,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全部在內。

武漢房租價格是否上漲?房租漲價是否需要監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武漢房租相對平穩

6月20日,武漢房地産經紀行業協會發佈武漢租賃市場統計數據。據統計,武漢市租賃住房家庭約佔全市家庭總數的22.5%,全市住房租賃人數約253萬人。中國社科院財經研究院數據顯示,全國租金最高的仍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中,除杭州、蘇州、珠海等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外,全國大部分二線城市的單套租金水準在2000元—2800元/套/月區間。武漢單套租金約為2800元/月,較其他中部城市稍高。

武漢房地産經紀行業協會負責人稱,從租金變化趨勢來看,一線城市租金呈明顯增長態勢,武漢等二線城市房租相對平穩。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武漢8月租金水準為34元/月/平方米,環比7月上漲0.3%,同比2017年8月下跌0.6%,近一年租金穩定在34元—35元/月/平方米,租金錶現較平穩。

2017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的彭大古,去年起和朋友在南湖合租一套三居室的長租公寓。他説,入住兩年來,房租並未上漲,“因為經常去北京,跟北京朋友相比,感覺在武漢租房要輕鬆很多。”

規模化租賃企業在漢未佔據壟斷地位

此輪北京房租暴漲,矛頭紛紛指向了自如公寓、蛋殼公寓等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曾任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的胡景暉稱,以自如、蛋殼公寓為代表的長租公寓運營商,為了擴大規模,以高於市場正常價格的20%到40%爭搶房源,人為抬高收房價格,這些長租公寓重裝修、N+1齣租模式加劇了租房價格上漲。

8月21日,記者走訪武漢多地發現,目前,武漢雖有多家規模化租賃企業入駐,但暫未形成市場壟斷地位,租賃企業更多是收集毛坯房源,裝修後做長租公寓隔斷出租。家住魯磨路的張威(化名)將1000多平方米的毛坯還建房整體出租15年,價格為38元一平方米。他説,自己出租每平方米要高3元到5元,“打包給租賃企業打理,省時省力。”

黃飛(化名)則仍選擇通過仲介出租位於中北路的房子,而不是和長租公寓合作。他説,長租公寓一般收集毛坯房,再隔成好幾間,他擔心會對房屋造成影響。

武漢房地産經紀行業協會負責人稱,目前,武漢機構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仍處於初級階段。據統計,2017年武漢代表性公寓企業實際管理的房源量約5.4萬間,佔市場租賃房源的比例約4%,遠低於北京的近20%。

房租難有較大上漲空間

“武漢房租難有較大上漲空間。”8月2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總監李國政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武漢新建商品房銷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前三,存量房市場大,租賃房源充足。同時,武漢是多中心格局,租賃需求不至於過度集中于某一區域,造成供求失衡。

他提醒説,規模化租賃企業確實對租金上漲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應警惕租賃企業掃蕩中低價位的房源,裝修後溢價出租。“多數長租公寓背後有資本推動,當一家企業在一個片區掌握5%以上房源時,就可通過規模化效應推動租金上漲。”

貝殼研究院武漢分院院長鐘濤認為,武漢的租金將繼續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大幅的上漲。從長期來看,武漢的租賃市場供需矛盾相對緩和;短期來看,武漢租賃客源在6月畢業季到達年內高點後開始持續下滑,7月和8月新增客源量環比分別下滑16%、13%,預計下半年,武漢租金將依舊保持平穩。

武漢房地産經紀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解決房租難題可參照深圳和重慶。深圳單套房屋租金,中等價位比北京、上海低一半,主要原因是有大量城中村,解決租房難題;重慶前些年新建了50萬套公租房,市民有較大的選擇空間。政府部門牽頭加強租房保障,才是根本之策。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武漢租房市場平穩,也須警惕機構囤房
來源:湖北日報2018-08-22 09:08:44
規模化租賃企業確實對租金上漲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應警惕租賃企業掃蕩中低價位的房源,裝修後溢價出租。“多數長租公寓背後有資本推動,當一家企業在一個片區掌握5%以上房源時,就可通過規模化效應推動租金上漲。”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