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扎堆進入銀川樓市量價齊升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8-07-17 07:47:03

今年以來,銀川延續消化現有商品房庫存的態勢,樓市成交量回暖明顯,大量樓盤項目集中開盤,一些房企巨頭進入銀川,土地交易明顯活躍,樓市量價齊升成為主基調。

由於此前銀川樓市發展水準低、“價格洼地”現象明顯,在去庫存過程中,整體來看銀川樓市仍保持良性穩健的“補漲”狀態,並未出現虛火、偏離價值及“一房難求”等現象。

“近年來,萬科碧桂園、中海、恒大等多家一線房企紛紛進駐寧夏,特別是融創綠城等以往只進二線及以上城市的高端房企也開始進入銀川,對當地房地産市場意義重大,樓市産品不斷豐富,以滿足不同購房者的需求。”銀川易大融創行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易榮華説,全國一線房企會帶來先進的理念、規劃、服務等,有效提升了銀川市整體人居水準。

高端房企的涌現,在一定程度上攪熱了銀川房地産市場。從去年至今,銀川市土地供應變化明顯,拿地價格持續刷新高,土地成交量價齊升。今年6月份的一次土地競拍,位於銀川城北的一個地塊,被一家外地房企以每平方米樓面價4220元價格拍下,溢價率超過68%。而相隔不遠的一個地塊,其樓盤價格目前每平方米不過六七千元。

銀川市一家正在處理尾盤的房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態勢看,近期不少樓盤的價格有了一個明顯的漲幅,房企在銀川拿地開發的熱情是比較高的,有些單獨拿不到地的房企開始聯合其他房企一起競拍拿地。不過,從拿地的情況看也很不均衡,城北顯然最熱,其他區域則表現一般。另外,從開發思路來看,大家更希望推出新産品,以滿足購房者的多樣化需求。

隨著房企巨頭的激烈競爭,近年來,銀川市高溢價率拿地現象顯現,但高地價拍下並不代表就能高房價銷售。記者走訪多個樓盤採訪發現,雖然購房者熱情一定程度上被釋放,但是目前很多樓盤並未達到銷售預期,有些去化緩慢,資金鏈短缺壓力大,再加上打造景觀等提高樓盤品質的成本投入,房企的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目前來看一些房企經營壓力仍然不小。

據了解,近五年來,銀川整體樓市均價漲幅並未超過20%,前期房價基數低,目前除了部分樓盤每平方米達到7000元以上外,市面上很多普通住宅均價仍維持在5500元至6000元的水準,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裏處於最低行列。

業內人士認為,銀川房地産發展相對滯後,開發水準較低,因此房價也比較低,這也是眾多房企紛紛“掘金”銀川的一個重要因素。

銀川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銀川房地産市場銷售面積小幅增長。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89.4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額51.1億元,分別增長4.6%和21.7%。待售總量明顯減少,截至3月底,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積630.7萬平方米,比前兩個月減少19.5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減少43.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4%。

“一方面銀川樓市‘價格洼地’效應明顯,另一方面購房需求整體處在從剛需向改善性需求轉變的階段,百姓購房也日趨理性,因此,房價仍屬於溫和上漲,很難出現炒作、投機需求,以及捂盤銷售等違規行為。”易榮華説。

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幾年,除了部分高端樓盤價格可能會破萬元,銀川樓市漲幅依然不會太大,均價或不超過6500元,去化週期仍在兩年左右。

隨著眾多新盤加速入市,加之銀川市對周邊陜西、甘肅、內蒙古毗鄰地區人口吸附能力難比往常,不排除去庫存週期不減反增。因此,高價拿地之後,如何讓消費者接受、把房子賣出去還是一個考驗。

另外,記者了解到,除了首府銀川城區去化週期有所縮短外,周邊縣區及其他地級市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學區房、景觀房等傳統熱盤被消費者追捧外,一些競爭力較弱的樓盤甚至降價銷售。在“看上去很美”的表像下,去庫存仍是銀川樓市發展的重頭戲。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有中高端産品不斷引入銀川,各樓盤持續造勢,但是樓市表面風光的背後,各房企去庫存壓力仍然很大,政府有關部門應正常維繫,密切做好監管工作,著眼于推動樓市平穩發展,防止房價暴漲,避免去化週期進一步延長。

□記者 于瑤 銀川報道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巨頭扎堆進入銀川樓市量價齊升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8-07-17 07:47:03
銀川延續消化現有商品房庫存的態勢,樓市成交量回暖明顯,大量樓盤項目集中開盤,一些房企巨頭進入銀川,土地交易明顯活躍。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