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城市發展多重利好 合肥院子聚廬州風華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7-05 17:18:16

迎城市發展多重利好 合肥院子聚廬州風華-中國網地産

廬陽區部分實景圖


廬陽作為合肥老城區的名片,是合肥版塊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2017年以來廬陽區建設不斷為城市發展加碼。近期,廬陽“三館三中心”、“一帶六園”的建設,地鐵線路的陸續開通,國際學校、少兒圖書館過渡館規劃建設等多重利好不斷加持,讓擇址于廬陽核心區的合肥院子擁享極致城市資源。

文化建設,院歸詩意生活


泰禾每到一處總會匠心解讀城市的文化脈絡,廬陽區四里河版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區域清晰的文脈與泰禾“文化築居中國”的理念相得益彰。


迎城市發展多重利好 合肥院子聚廬州風華-中國網地産

泰禾合肥院子效果圖


文化是人的精神寄託,沉澱城市厚重文化底色的廬陽區在政府政策支援下,將建設少兒圖書館過渡館,廬陽區文體中心也將落地,開展檔案館、文化館、圖書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群眾活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的“三館三中心”構建,未來將形成文化産業體系,極大地滿足普通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迎城市發展多重利好 合肥院子聚廬州風華-中國網地産

三館三中心效果圖


合肥歷史文化街區的恢復也提上日程,各類創意文化産業集聚於此,為四里河區塊帶來新的價值,這裡將繼續傳遞現代化城市深處的文化氣息。


生態資源,院與自然相擁


除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對城市稀缺資源的佔有也是品質人居的必要條件。


迎城市發展多重利好 合肥院子聚廬州風華-中國網地産

董鋪湖實景圖


合肥院子落址董鋪湖與大房郢之間,極目可觀蜀峰獨秀,近則可攬雙湖瀲艷,可謂佔據合肥得天獨厚的景觀資源。比鄰的廬州公園、蜀山公園、植物園、清溪公園、三國遺址公園,以及規劃中的國家級董鋪濕地公園,形成區域內得天獨厚的生態景觀,築就合肥院子的怡然居住環境。

迎城市發展多重利好 合肥院子聚廬州風華-中國網地産

蜀山公園遠景圖


優美的山水資源向來是可遇而不可求。合肥院子身處都市中的“桃花源”,無須攀高,落眼處皆風景,舉目縱觀,繁華中心也咫尺相依,以詩意棲居,譜寫一曲離塵不離城的寫意湖居生活樂章。

科學加碼,板塊量級飛升


依託長三角金融輻射優勢,合肥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合肥院子將於版塊內看繁花,在城市中閱繁華。


迎城市發展多重利好 合肥院子聚廬州風華-中國網地産

合肥泰禾院子實景圖


廬陽區順應時勢,將引進銀行、保險為主的大型金融機構的區域總部,擬建設四里河“金融小鎮”,未來將組成南有濱湖、政務,北有廬陽的鐵三角局勢。

另側科學島部署了除北京、上海外的第三個綜合性國家科研中心,高端人才和相關産業逐一引進,增添了四里河版塊的科學色彩,形成區域內科技與金融的迴圈發展。無論是政府定位還是基礎配套,科學島都獨佔鰲頭,四里河板塊的土地價值也隨之量化提升。

國際名校,教育助力未來


泰禾集團以“教育回報社會”為責任和擔當,在泰禾+多元服務板塊中,泰禾教育作為其中一環,以中國文化精髓為根本,融合中西方教育優勢,為泰禾的每位業主提供高品質、全年齡的“國際教育,學前教育,社區教育服務”。

2018年,廬陽區高品質地整改擴建8所幼兒園,4所小學,異地重建合肥市第47中學;未來5年內,廬陽區計劃新建、擴建19所中小學,新建29所幼兒園,建成合肥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暨廬陽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還將規劃建設國際學校,啟動國際教學引進,搭建國際間交流平臺,打造合肥教育的“國際范”。
名校教育利好加持,在學府環伺的書香環境中,給予孩子更多美好可能,進一步提升合肥院子的居住價值。


從阡陌之地到稀缺生態豪宅住區,板塊內的醇熟配套環境,不斷擴增的産業與教育資源,加之其山水腹地,促成四里河板塊成為高端人群首選棲居地。合肥院子在這廬州正脈之上,打造品質人居新典範。

亞洲十大超級豪宅締造者國家級董鋪濕地國際金鑰匙服務1.5容積率低密墅區合肥院子建面約143㎡新品臻貴席位,難止競藏!

項目地址:廬陽區董鋪路與四里河路交匯處

免責聲明:本資料所示圖文為要約邀請。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涉及版權請立即聯繫我司處理。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迎城市發展多重利好 合肥院子聚廬州風華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7-05 17:18:16
廬陽作為合肥老城區的名片,是合肥版塊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2017年以來廬陽區建設不斷為城市發展加碼。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