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態旅遊法庭打造專業化糾紛處理機制

來源:中國日報 2019-06-28 09:26:48

5月某天深夜2點,忙完工作正在打遊戲放鬆的生態旅遊法庭負責人梁君接到一通電話。挂斷後,他立刻開著一輛貼著“旅遊巡迴法庭”標識的小巴,前往井岡山某景區附近的一家餐館。

原來,到井岡山遊玩的兩隊旅客在飯桌上發生了口角,鬧得不可開交,餐館老闆不得不報了警,並撥打了井岡山旅遊生態法庭24小時求助熱線。

攜手當地警方、市場監管等部門一起對涉遊客糾紛進行綜合治理、定紛止爭,是江西井岡山法院2016年開始推行的聯動機制。運轉至今,效果良好。

“警方偏重處理涉刑事和治安案件,法院主要幫助景區管理人員、旅行社和遊客處理民商事、經濟類糾紛。”生態旅遊法庭負責人梁君對記者説。“畢竟,法律是我們的強項,從法律角度幫著老百姓分析問題也是我們的工作。”

那天,梁君趕到餐館後,先穩定了雙方情緒。隨後,他向遊客解釋了其應該遵守的義務,並告知他們,如果不聽勸解,進入訴訟程式,在司法程式上消耗的時間和花費都將增多。最終,雙方各自退讓了一步,矛盾得以化解。

像這樣,在訴訟前進行紛爭化解是梁君每天要面對的工作。“調解也是法院的司法服務之一,而且能將糾紛及時有效的化解,可以減輕法院後期立案、審案的壓力。”梁君説。

井岡山生態旅遊法庭在當地主要5個景區設立了司法服務聯絡點,在景區門口的顯要位置都張貼出熱線電話。接到投訴後,梁君和他的團隊會開著標有“生態旅遊巡迴法庭”的巡迴審判車,穿梭在山間,迅速趕到矛盾發生地,在車內對雙方進行現場處理。

記者注意到,巡迴審判車內的座椅已被改造成類似法庭模樣的內設,雙方當事人可以各坐一邊,速食麵對面溝通。同時,車內還配有印表機和傳真機,若調解不成,遊客可以在車中當即立案,進入訴訟程式。

“我們就是移動的法庭。”梁君笑著説。“這幾年紅色旅遊興起後,旅客不斷上漲,司法需求不斷增大,這也是我們探索出的一套糾紛處理的創新機制。”

5月,文化和旅遊部公佈了《2018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為大力推進紅色旅遊工作,我國召開了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建設行動推進會,開展了6期紅色旅遊示範性培訓,培訓紅色旅遊行政人員、景區和旅行社負責人、骨幹講解員、導遊1300余人。

途牛旅遊網也在今年年初發佈了《2018年度紅色旅遊消費報告》。報告中也指出,紅色旅遊市場活躍,旅遊人數呈上升趨勢,江西也在紅色旅遊景點TOP10上榜上有名。旅行方式以自駕、高鐵為主,時間一般為5天左右。

“遊客增多,矛盾也難免增多。我們提供的司法服務就是要督促旅行社、景區嚴格規範管理,快速解決遊客在景區的法律問題。”瑞金葉坪法庭庭長鄧澤平説。

每逢節假日、週末或者當地桃花節期間,鄧澤平都要和同事們到瑞金幾個景區裏提供司法服務,為旅行社、旅遊景區工作人員以及前來遊玩的遊客進行法律講解。比如,提醒旅行社在簽訂旅遊合同時對遊客要盡到告知義務。

旅客糾紛的“綠色通道”

2017年至今,梁君所在的井岡山生態旅遊法庭共立案受理涉旅遊類糾紛、出具相關法律文書30余件;鄧澤平所在的瑞金葉坪法庭共立案受理9件涉旅遊類案件。

“案件數量不大,是因為有大量的糾紛都以調解的方式結案。也就是説,糾紛在景區現場就得到了化解,沒有進入訴訟程式。”梁君説。

他告訴記者,五一、十一節假日以及雙休日旅遊旺季的時候,他電話不斷,有時候一天馬不停蹄,需要處理8、9件涉遊客糾紛。“我們生態旅遊法庭24小時不打烊。”他説。“熱線電話會自動轉接到我的手機,我不關機。”

據他介紹,糾紛類型主要涉及旅遊合同、買賣合同和人身損害賠償,對於小額的涉遊客民商事糾紛,或以調解結案的糾紛,都不收取司法服務費用。

“我們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幫遊客化解矛盾。他們大多都是外地遊客,到井岡山來,人生地不熟,遇到了法律問題,産生了糾紛,都希望儘快在當地解決,避免在旅行結束後,還要因為訴訟再奔波過來,産生訴累。”梁君説。

據井岡山茨坪法庭庭長劉詮介紹,遊客王先生就在該法庭的快速調解中受益。王先生攜家人到井岡山茨坪天街遊玩,他的小孩不慎將商家擺放在櫃檯上的一個名貴雕刻工藝品碰壞。雙方就賠償問題發生激烈爭執。遊客隨即撥打了生態旅遊法庭的熱線。

接到電話後,生態旅遊法庭法官立刻趕往糾紛地,召集雙方當事人就地調解,不到兩個小時,遊客與商家便達成一致意見。“多虧了法官的調解,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我們旅程也沒有因此受到太大影響。不然我們相互賭氣爭吵,不知道結果會怎樣。”王先生説。

瑞金葉坪法庭庭長鄧澤平把這套在江西紅色旅遊景區探索出的矛盾糾紛化解模式比作遊客司法服務的“綠色通道”。“司法服務的目標就是及時高效,在遊客糾紛發生的第一時間介入,避免矛盾升級惡化。而且調解工作,書記員、法官助理都可以勝任,也給予法官更多時間和精力審理其他案件。”他説。

但他也表示,糾紛處理的速度上去了,調解的品質也要跟上。

專業化團隊釋法普法

“有困難找警察”是許多百姓遇到麻煩事時常見的做法,在井岡山和瑞金的紅色旅遊景區也不例外。“但在一些旅遊過程中産生的經濟糾紛,我們對於法律法規的了解確實不如法官們多,也沒有他們在普法、釋法方面專業。”井岡山茨坪派出所教導員熊達説。

在熊達看來,2016年啟動糾紛解決聯動機制後,通過法院在矛盾調解仲介入進行普法、釋法,景區的管理得到了規範,同時一些常見的涉及旅遊合同、買賣合同類的經濟糾紛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他告訴記者,之所以想通過這種聯動機制集中解決問題,也是因為在他們接警處理矛盾糾紛的過程中,遊客表示出希望法官來調解的需求。

“畢竟,丟錢這類案件如果由警方走刑事程式立案,根據法律規定,是需要立案門檻的,也就是説沒有三五千塊錢,是沒法立案的。”他説。“但遊客又有解決這類糾紛的需求,所以與法官的聯動機制就很有必要。”

井岡山市管理局景區行政執法處處長周建華對此也深有同感。“以前,遊客到我們這裡投訴,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走司法程式立案,但立案、受案、案件處理需要的時間很長,而遊客旅遊的時間都很短暫,這種情況下權益受到侵犯,確實比較難找到合適的途徑解決。”他説。

“而且,有時案件過於專業,我們也處理不好。比如有時糾紛涉及賠償數額,我們也評估不了。聯動機製成立後,由法院法官對此專業問題及時為遊客在現場做出講解,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他補充説道。

瑞金葉坪法庭庭長鄧澤平表示,專業化隊伍解決專業化問題其實是最佳化解糾紛的方式。“矛盾糾紛發生時,遊客最想知道的是誰對誰錯,到底能賠償多少錢,誰的責任更大……這些問題,我們到現場了解情況後,通過法律專業知識,可以給出明確的答覆,也就更容易定紛止爭。”他説。

“其實,大部分遊客都不希望鬧到法院,走訴訟程式,畢竟耗時耗力,對於來遊山玩水的他們來説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法律,明確各自責任,把問題矛盾化解掉,其實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他補充説道。

在鄧澤平看來,每次糾紛的調解也是一次普法釋法的好機會。2017年初,他處理一起瑞金景區內一員工因施工粉刷墻壁不慎骨折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瑞金生態旅遊法庭的運作下,景區負責人同意擔負幾萬元的醫藥費,傷者也同意調解結案,不再走訴訟程式。

“第二天,景區就把錢負擔了,雙方矛盾得到了解決。”鄧澤平説。“我們並沒有單純地調解結案,而是也通知景區工作人員在顯要位置標明安全注意標識,同時加強安全管理。”

紅色旅遊法律保障“更上一層樓”

近年來,紅色旅遊蓬勃發展,隨之而來,一張生態旅遊法庭建設的“藍圖”也已經在江西全面鋪開。繼井岡山、瑞金設立生態旅遊法庭後,梅嶺、上饒等地也先後建立了生態旅遊法庭。據中國旅遊報數據顯示,2017年開始,江西已在井岡山等9個風景區設立生態旅遊法庭,在生態旅遊法庭司法服務不斷推進下,江西省涉旅遊類糾紛超過八成以調解、撤訴結案。

江西省明確要求,在審理旅遊糾紛時,要切實落實立案登記制,積極受理書面、口頭起訴,積極運用小額訴訟程式,簡化訴訟程式,實現速審速裁,注重調解、簡化法律文書,儘量做到及時履行。

瑞金葉坪法庭庭長鄧澤平建議,鋻於“紅色旅遊”線路多樣,相關司法服務也可以形成規模,達到“一站式”解決旅客矛盾糾紛的目的。“比如,江西和福建相鄰,紅色線路從我省井岡山、瑞金到福建古田均有涉及,若我們兩省可以在旅遊法庭方面多溝通借鑒,形成一條龍司法服務,其效果更好。”

考慮到旅遊類糾紛在江西井岡山主要景區逐步得到緩解,呈下降趨勢,井岡山茨坪法庭庭長劉詮告訴記者,法庭將開始側重“生態”二字,在化解旅遊矛盾的同時,探尋如何處理好生態相關的糾紛,打造美麗江西,使遊客享受安全的旅行,讓當地居民有美好的環境。(記者 曹音)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江西生態旅遊法庭打造專業化糾紛處理機制
來源:中國日報2019-06-28 09:26:48
5月某天深夜2點,忙完工作正在打遊戲放鬆的生態旅遊法庭負責人梁君接到一通電話。挂斷後,他立刻開著一輛貼著“旅遊巡迴法庭”標識的小巴,前往井岡山某景區附近的一家餐館。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