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原何既君: 原·聚場致力於打造社區開發運營平臺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8-02 15:09:00

本報記者 唐韶葵 實 習 生 瞿宸 海南三亞報道

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産論壇第18屆年會暨2018年度中國地産頒獎盛典上。原·聚場助力東原集團斬獲21世紀博鰲地産論壇“社區發展創新大獎”。東原行銷管理中心總經理何既君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東原致力於打造社區開發運營平臺,以此開拓品牌溢價能力,並在適當的時候將原·聚場輸出到其他非東原開發的小區。

原·聚場2017年春節後開始運作,目前已在重慶、杭州等地落地。從童夢童享到原·聚場,東原堅持以客戶導向做産品贏來的是好口碑和成長率高達163.3%,東原的創新“雪球”已經越滾越大。

今年東原的社區運營標簽明顯加強了,而原·聚場社區運營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也更具代表性。“我們是2017年6月23日正式推出第一個原·聚場,到現在已經呈現或在過程當中的是10個。在地産公司裏面,它是我們的一個很好的特色配套,”何既君以這個邏輯來解釋目前原·聚場的發展狀況,“但從外面的視角來看,原·聚場有自己獨立的品牌,包括公司的整個體制體系都是獨立的。”

“現在走出去不是最重要的”

談及原·聚場的擴張計劃,何既君指出:“現在走出去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公司希望原·聚場是東原自己的業主能夠享受到的一個很好的配套。現階段,原·聚場僅僅作為東原地産的一個標簽,做大社區吸引力。”她透露,今年原·聚場會嘗試一些對外的小合作。因為有很多開發商找過來尋求合作機會,而最近談的比較深的是前20強房企的一個項目。

何既君認為,目前原·聚場與其他房企的接觸,只是做一些嘗試,如果真的要走出去比如説某一些公司有一些存量的資産適合“植入”原聚場的話,會考慮正式洽談合作。但目前還處於打磨成熟週期,“我自己每個項目都在做一些新的嘗試。希望今年沉澱一下,明年它的價值更顯現出來。”

對於原·聚場的規模,何既君解釋:“大部分會在500平方米左右,比如500平方米原·聚場所匹配的社區比較合理的規模是15萬方左右,這個是最好的。但是它會有很多的因素,社區規模是一個,也和社區人群有關係。現在原·聚場杭州業主的互動性是最好的,因為他們在共用這個理念上比其他城市走得靠前,所以大家對原·聚場這個接受程度會更高,所以這個跟人群有關係,比如説有些大盤很大,但是人群很附和。”

關於原·聚場本身的發展戰略,何既君提到要紮根在一二線城市,鋪開規模。“只是在不同的社區類型當中活動層面,它會有差異。不過基本理念不會變。”

原·聚場目前是主打自主經營,少數時候會和外面資源對接合作。合作的邏輯,也是所有的事情最關鍵的一步,一定是原聚場自己做運營。

全自持運營

原·聚場暫時不對外出租,何既君也承認雖然第三方業態會入駐,但它不是長期行為。因為原·聚場的目的不是做出租商業,核心是通過運營一個社區平臺,希望原·聚場能夠提升小區業主居住滿意度,以此滿足業主物質和精神層面更高的需求。

談到盈利,何既君坦承:“我現在10個店看起來好像還挺多的,實際上盈利的話根本不夠的,我只有有了50家店以上才會談盈利。現在是要做規模,不過現在經營也都沒有問題,因為會有一些經營的內容在,這些內容現在都能夠覆蓋掉我的運營成本。”

何既君透露,做原·聚場最意外的其實是政府對這個事感興趣。因為政府有一個部門是主管精神文化建設的,而且政府也有物業空間,因此政府旗下物業是有可能引入原·聚場的。

何既君強調,原·聚場是獨立的業務,目前以收取服務費的形式運營。由於對整個樓盤形象品牌各方面都是有提升,因此原·聚場現階段對東原銷售有利。

對於原·聚場具有社區商業化特徵,卻又全部自持、不出租,何既君透露:“社商原來是我們的設想,但出租很難保證品質,那將來有沒有可能(出租)也不一定。”

最後何既君談到未來,“原·聚場剛剛開始做,還在方案的設想階段,希望從經營上來説符合業主需求,在形象上也能夠更好。在核心模式不變的前提下,原·聚場品牌的溢價能力、産品的競爭邏輯均獲得提升之後,有合適的機會才會讓原·聚場真正進入其他品牌開發商的社區裏面。”

(編輯:李清宇)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東原何既君: 原·聚場致力於打造社區開發運營平臺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8-02 15:09:00
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産論壇第18屆年會暨2018年度中國地産頒獎盛典上。原·聚場助力東原集團斬獲21世紀博鰲地産論壇“社區發展創新大獎”。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