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項目調研:給百姓一個溫暖的家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7-08-14 08:20:00

北京市通瑞嘉苑小區是通州區體量最大的保障房小區。4661戶住房全部為定向安置房、限價房、公租房等政策性住房。 右圖 北京市門頭溝區保障房梧桐苑小區不斷創新養老服務,圖為“誠和敬”養老驛站一角。

近日,一篇《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的文章在網上熱傳。其中,討論的內容之一就是北京住房問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居者有其屋,是中國人關於理想社會的永恒期待。時至今日,買房仍然是很多人談婚論嫁、落戶求職、養老安居的一道坎。特別是在一線特大城市的巨大虹吸效應下,住房供需矛盾更為突出,越來越多的夾心階層迎來了置業尷尬。

於是,各種保障性、政策性住房項目建設便顯得尤為迫切,它們不僅承擔著“民生紅包”“托底工程”的重擔,還更加強調向“民心工程”“優質工程”的轉變。千萬民眾的安居夢,需要更加細緻的呵護,更加踏實的托舉。

從“有其居”到“優其居”

作為社會保障政策亮相的保障性住房項目,正向普惠化、精細化、優質化邁進

剛剛下過一場大雨的通州,一掃半月來的悶熱氣息,顯得格外從容安適。通瑞嘉苑小區道路兩旁栽滿了各式各樣的樹木,在雨水的滋潤下更加青翠欲滴。

“小陳,我家現在手機信號總是不好,不知啥原因?”住在一樓的宋大姐碰到小區物業陳經理連忙説。

中國鐵建通瑞嘉苑小區物業公司項目經理陳志強馬上回應:“咱們小區佈線已經做完,已催促他們儘快入網,您別急啊!”

“好嘞,你們辦事我放心。”宋大姐對現在的生活很是滿意。

“我們從前那個小屋子總也見不到陽光,環境臟亂差,連物業都沒有,停水停電都不知道找誰解決。”今年64歲的宋貴英對記者説。

去年12月初,宋大姐一家終於告別了狹窄筒子樓的生活,遷入窗明几淨的新家,過了個其樂融融的好年。“現在好了,客廳和臥室都有兩扇大窗,每天一早陽光就能照進來。”宋大姐熱情地帶著記者參觀她的新家,眉眼間都是掩不住的喜悅和興奮。

退休在家的呂永權同樣對新住所極為滿意。“你看這窗紗,是金剛砂的。拿菜刀都砍不壞!”直爽的李大爺,操著一口京腔兒,走上前去敲了一番。“每天坐在家裏往外一看,滿眼是綠,綠樹綠草,心裏那叫敞亮,簡直就是住上了花園洋房啊!”

其實,通瑞嘉苑並不是李大爺口中的“花園洋房”高端住宅區,而是通州區體量最大的保障房小區。4661戶住房,全部為定向安置房、限價房、公租房等政策性住房。但在外人看來,這些拔地而起外觀講究的高樓與街道對面的普通商品房並無二致。

作為社會保障政策登臺亮相的保障性住房項目,正一步一個紮實的腳印向普惠化、精細化、優質化邁進。近日,北京市住建委對外發佈數據,截至6月底,本市保障房新開工37524套,已完成年度5萬套建設籌集任務的75%;竣工65676套,提前完成年度6萬套任務目標;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市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資260.1億元,同比增長19.5%,在全市房地産投資步伐明顯減速的形勢下,保障房建設可謂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更可喜的是,以通瑞嘉苑為代表的許多保障性住房項目正在力爭克服政策房既有的品質差、工期長、交付慢等通病,以商品房甚至高於商品房的標準要求自己,實現從“貧者有其居”到“貧者優其居”的轉變,給予業主有尊嚴的、體面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們的獲得感與歸屬感。

滿足不同層次需求

保障性住房項目凝聚著省吃儉用終獲“首套房”的喜悅,濃縮著老有所居的期待

通瑞嘉苑只是眾多保障性住房工程的一個縮影。對於日益龐大的城市和人口而言,保障性住房解決的絕不僅僅是“住”的問題,還有與之相伴的出行、養老、消費等配套問題。面對的也絕不是能夠“一刀切”的客群,而是有著層次性、個性化住房需求的人群,這要求政府、企業必須拿出針對性、全局性的解決方案來。

物業服務是小區的一扇窗口,透過這扇窗,人們能夠最直觀也最經常地感知到惠民的溫度。細節之處,方顯真誠。在交付現場,給予業主週到服務和耐心答疑,單日最高交付量達380套,收到業主錦旗20余面;小區落成之初,由於區域內各項商業配套設施還不健全,物業公司及時引進菜籃子工程便民菜站,改善了小區近兩萬名業主買菜難的問題;為紓解業主收發快遞的不便,物業公司還在小區門外設置了快遞“蜂巢”,憑手機二維碼即可實現自助收發。

“哪怕半夜12點,打個電話都隨叫隨到。”提起通瑞嘉苑的小區物業,宋大姐不禁拍著物業經理的肩膀連連稱讚。

保障性住房項目往往承載著超出常規地産開發範疇的更多使命,它凝聚著省吃儉用終獲“首套房”的喜悅,也濃縮著畢生耕耘老有所居的期待。

地處豐台區的山語城小區,是定位特殊的政策性住房的代表。在山語城中,5萬平方米屬於定向分配中國航太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安置房,安置對象以院士、享受政府津貼專家、學術帶頭人為主。配合航太單位解決好這些在航太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職工住房,不僅關乎這些業主的個人福利,更蘊涵著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囑託。

中國鐵建山語城項目負責人於立雄説:“山語城樓面價每平方米達7000余元,定向安置房回購均價定為每平方米5658元,但我們還是堅持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不僅將全部戶型定為一梯兩戶、六層電梯入戶,還設計了泉語、鳥語、林語三大園林。”航太十一院辦公室副主任賈志傑也對山語城的居住環境讚不絕口:“綠化覆蓋率高,尤其是雨後,鳥語花香,物業服務也極其週到。”

在門頭溝區梧桐苑小區,老有所養的理想圖景不僅展現在優質的居住環境上,還體現在創新的養老服務模式中。記者隨中鐵梧桐苑項目物業公司經營部負責人周鳳波參觀了梧桐苑小區“誠和敬”養老驛站。

作為國資公司和小區物業的合作項目,“誠和敬”養老驛站探索著養老服務的全新體驗。驛站不僅提供日間照料、老年餐桌、文化活動等傳統服務,還開辦了法律援助、心理慰藉、健康養生等新式服務。門口的課程表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舞蹈課”“書畫課”等豐富多彩的選擇。

閱覽室的書桌上,還留著一位老人剛剛書就的書法作品。驛站工作人員介紹,豐富的文藝和交流活動,切實滿足了剛遷入新居老人的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為他們建立起堅固的“朋友圈”。“今天下了大雨,本以為不會有老人來了,結果還有30多位老人一大早冒雨過來排練舞蹈。”

正如中鐵房地産集團創新産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柳金平所説:“我們自己也是業主,所以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總會換位思考,想想業主還需要什麼。”安居是樂業的前提,唯有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才能真正滿足公眾普惠、均好的期待。

雙贏的“加減乘除法”

保障房項目應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企業與業主雙贏

“當初選擇購房時,因為是限價房,我們曾擔心房屋品質不好,懷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可從交房至今,房屋品質情況非常好。”房山區長陽國際城業主劉麗偉説。

像劉麗偉這樣對政策性住房品質問題持有疑慮的業主不佔少數。但在長陽國際城辦公區陳列的長城杯、文明安全工地等一座座獎盃,卻印證著保障房“降價不降品質,提速不提風險”的承諾。

對於企業而言,不賠錢賺吆喝又過於理想化,那麼保障房項目是如何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企業與業主雙贏呢?這需要精打細算,用好“加減乘除法”。

“加”的是新工藝、新方法,力求最優質的用戶體驗。柳金平介紹説,梧桐苑項目建設之初,曾借助建築設計單位和諮詢單位,同時設計多套規劃方案,在基礎底板選型、車庫頂板選型、地下室埋深、管井尺寸等細節設置上作了嚴格論證和優化,極大地節約了建築成本,達到更少投入、更高性價比的效果。

“減”的是項目投産風險,守住“不虧本”的底線。積極順應樓市調控方向,推進惠民房地産項目研究開發,不僅反映了國企的社會責任與勇於擔當,更需要其對收益、風險的精細化核算。中鐵房地産集團北方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代春利説,在項目投資決策前,需要經過項目公司、區域公司、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的層層研究測算,至少也要召開6個到8個會。“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背後,是優秀的風險管控能力與敏銳的前景預期。

“乘”的是業主長期收益,賺得企業的響亮名牌。中國鐵建房地産集團海外公司總經理費洪偉介紹,通瑞嘉苑項目的最早設計方案是採用自建燃氣鍋爐房供暖,供暖費為每季每平方米30元。後來項目部主動同地方供暖單位磋商,確定本項目採取大市政供暖自建換熱站方式,將供暖費每季每平方米降低為24元。僅此一項,公司多投入近3000萬元,卻得到業主多年居住的便利和良好口碑。

“除”的是冗員冗費,以最低的管理成本謀求最高的經營效率。據介紹,通瑞嘉苑項目公司員工最多時也僅有24人,但卻釋放出遠遠大於24人的運作能力。“在接手這個項目之前,我體重170多斤,來到這裡一年多,已經瘦了20多斤。”陳志強笑著對記者説,這便是他們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兵團式作戰的良好作風。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項目調研:給百姓一個溫暖的家
來源:中國經濟網2017-08-14 08:20:00
北京市通瑞嘉苑小區是通州區體量最大的保障房小區。4661戶住房全部為定向安置房、限價房、公租房等政策性住房。 右圖 北京市門頭溝區保障房梧桐苑小區不斷創新養老服務,圖為“誠和敬”養老驛站一角。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