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外並購投資為掩護的轉移資産行為,不僅隱藏資産、逃稅避稅,還消耗了國家大量得之不易的外匯儲備,惡化了金融市場環境。近期,有關部門初步剎住了轉移資産之風,這頭“灰犀牛”奔跑的腳步放慢了,接下來還要嚴格執行監管措施,牢牢鎖定相關金融風險,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上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強勢上漲,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漲破6.66,創今年以來新高。同時,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30807億美元,連續第六個月出現回升,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連續減少的態勢,在今年得到逆轉。分析認為,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不僅與經濟基本面密切相關,與監管部門出手干預企業和個人的海外“非理性”投資,也有重要關聯。
近期,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回穩向好,人民幣市場供求有所改善,這些良好勢頭的取得,首先得益於基本面情況回暖。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態勢,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好于預期。受此提振企業、居民的購匯行為趨於理性,市場預期穩定,外匯儲備規模因此趨穩。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也讓人民幣匯率得以走穩並獲得一定上行支撐。
除了基本面因素,近期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匯率的良性表現,與外匯需求壓力明顯減輕也有直接關係。近年來,中國企業跨境並購大潮風起雲湧,在2016年,中企跨境並購交易金額更是超過2000億美元。同時,過去以國企佔多數的海外並購,已演變為民企唱主角。各類民企瘋狂海購,在房地産、酒店、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屢屢出現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一些並購案更是具有明顯的向海外轉移資産嫌疑。
包括海外並購、居民海外置業在內,各種資本外流、轉移資産活動近年來持續活躍,這導致從2014年6月到2017年初,我國的外匯儲備劇減了近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快速下降,也帶動人民幣貶值進一步加劇,中國金融市場一度蒙上了陰影。
所幸的是,監管部門終於出手。自2016年底,商務部、央行等部門逐步加強了對企業對外投資行為的監管。而在今年5月,國稅總局聯合六大部委發佈了《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資訊盡職調查管理辦法》,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企業及高凈值個人在海外的大部分金融賬戶資訊,都將傳送給中國稅務機構。此舉無疑極大地了震懾跨境逃避稅、洗黑錢以及轉移資産行為,對我國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匯率的企穩,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7月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之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中國官方也首次提到“灰犀牛”現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還明確列出了目前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五大“灰犀牛”,包括影子銀行、房地産泡沫、國企債務杠桿、地方債務以及非法集資問題。所謂“灰犀牛”現象,就是以犀牛的龐大來比喻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件,與其對應的是小概率的“黑天鵝”事件。與“黑天鵝”強調事件發生的偶然性不同,“灰犀牛”理論更強調危機事件發生存在的必然性。
雖然有關部門沒有提及,但毫無疑問,轉移資産也是一頭重要的“灰犀牛”。以海外並購投資為掩護的轉移資産行為,不僅隱藏資産、逃稅避稅,還消耗了國家大量得之不易的外匯儲備,惡化了金融市場環境。轉移資産行為如果任其氾濫,將直接導致國內實體經濟投資迅速減少,還將進一步導致産業空心化,以及就業萎縮和社會消費能力下降。轉移資産行為所誘發的羊群效應,還將令社會財富加速流失,並會耗盡整個社會的發展信心。
近期,有關部門初步剎住了轉移資産之風,這頭“灰犀牛”奔跑的腳步放慢了,接下來還要嚴格執行監管措施,牢牢鎖定相關金融風險,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房企早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