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鐵欲建 帶動長江經濟帶提速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7-03-03 08:10:00

北沿江高鐵已列入江蘇省“十三五”規劃,到底何時開建,一直備受關注。3月2日,江蘇代表團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呼籲加快推進江蘇北沿江高鐵建設,助推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作為議案的牽頭人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鐵路辦事處主任、黨工委書記兼上海鐵路局副局長姜曦暉這兩年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作為一位資深“鐵路人”,每年上會,他的建議、議案幾乎都與鐵路發展有關。今年他再次呼籲全面啟動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明年開建。



寧啟線客運市場需求旺盛,但運能已趨飽和

“加快推進江蘇北沿江高鐵建設,是進一步完善路網佈局的迫切需要。”姜曦暉表示,從國家層面路網看,江蘇北沿江高鐵是沿江(滬漢蓉)客運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江北沿江城市與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快速直達的便捷通道,也是中西部地區快速連接長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又一重要通道。

從江蘇地區路網看,2015年底,上海鐵路局完成寧啟鐵路電氣化改造,于2016年5月15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技術標準由160公里/小時提高到200公里/小時),自5月15日至年底,寧啟線7站共發送旅客525萬人,比2015年同期增長60%(其中動車組發送212萬人,佔總客發的40%;往南京方向發送旅客212.1萬人,同比2015年同期增長255%)。

今年春運,寧啟線發送旅客同比去年春運增長44%,動車組列車平均票額利用率達到113%,最高達到154%。

“目前,寧啟線處於客貨共線運輸,沿線客運市場需求十分旺盛,但運能利用已趨飽和,迫切需要儘快建設北沿江城際鐵路。”姜曦暉説,隨著蘇北地區徐連、徐鹽、連鎮、連鹽、鹽通等高鐵相繼建成開通,建設北沿江城際鐵路,還將進一步放大蘇北高鐵成網效應,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沿江八市融合度不高,需要高鐵互聯互通

對於蘇北地區的鐵路建設,姜曦暉一直特別關注。此前他用近一年時間,開展兩輪走訪,提交的《關於加快江蘇蘇北地區快速鐵路建設,優化完善國家東部鐵路網》的建議案,反映了江蘇革命老區的願望,並得到了36位全國人大代表的主動附議。今年他再次提到了北沿江高鐵建設。

江蘇沿江兩岸八市,以佔全省近一半的國土面積、五分之三的人口,創造了全省八成的地區生産總值、超過九成的進出口額,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0萬元人民幣。姜曦暉認為,八市之間的融合度還不夠高,江北地區基於高鐵互聯互通的集群發展空間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江蘇北沿江高鐵途經三市均係革命老區,每人平均GDP不到蘇南五市的三分之二,差距明顯,發展潛力巨大,是江蘇省也是長江經濟帶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加快建設北沿江高鐵更顯迫切。特別是目前南京國家級江北新區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和水路,隨著北沿江高鐵的建設,在新區將形成南京新的客運中心,將服務周邊數千萬人口出行,也將有力地促進自身發展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

時速350公里,建議2018年開建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提出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形成快速大能力鐵路通道,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明確建設長江北岸合肥至南京至南通至上海的北沿江高鐵。然而,目前北沿江高鐵還沒有列入國家鐵路總公司的“十三五”計劃,這令沿線的群眾非常焦急。

“目前,鐵路總公司已經同意了將北沿江高鐵按350公里/小時的高標準來建設,老百姓希望2017年能夠全面啟動這條高鐵的前期工作,並在2018年開工建設,爭取早日建成投運。”

姜曦暉建議,江蘇北沿江高鐵自上海引出,跨越長江,經崇明島至啟東,向西經南通、泰州、揚州至南京,並延伸至合肥及長江中上游地區,設計速度目標值350公里/小時。由中鐵總公司牽頭,聯合上海、江蘇、安徽等省市,來做好這項工作。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沿江高鐵欲建 帶動長江經濟帶提速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7-03-03 08:10:00
北沿江高鐵已列入江蘇省“十三五”規劃,到底何時開建,一直備受關注。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