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領域的成績已不再是綠地控股僅有的目標,但其以轉型、升級之名涉足的多個領域,未來能否持續盈利仍存在很大變數
自2015年借殼上市之後,在房産上市公司市值第四的綠地控股,看起來與其他房産巨頭招數頗為不同。近幾年,除了繼續經營老本行房地産,綠地控股還在金融、消費等領域非常活躍。不過,這艘“大型戰艦”為何頻頻轉移目標?是房産大行業風氣皆是如此,還是綠地在房産板塊發展不佳、競爭力不夠強才不得不轉型?此外,近年來公司涉及的都有哪些領域,究竟在各種跨界過程中忙了些什麼?取得了多少成效?《投資者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曾致電公司董秘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性工作人員讓記者將問題發至公司郵箱,但截至發稿日,仍未給出回應。
再次無緣三甲
綠地控股2015年借殼上市之時,開盤市值一度達到3000億元力壓萬科,成為當時全球第一大上市房企。不過這“房産一哥”的位子並沒有坐得太穩,目前來看,綠地控股的市值已落到第四,除了落後於萬科,還落後於體量比自己小很多的 招商蛇口 和 保利地産 。
而在業績方面,綠地控股在2016年也無緣三甲。在最新公佈的2016年業績快報中,萬科、恒大、碧桂園(恒大、碧桂園均在香港上市)銷售額均突破了3000億元,相較之下,綠地控股2550億元的銷售額在千億房企裏面未免略顯“黯淡”。
那麼綠地控股的房産業務究竟發生了什麼?與其他房企相比又有哪些優劣?
從土地儲備來看,綠地控股仍然保持著一定實力,截至2016年中報的數據來看,其可售的建築面積有11480萬平方米,僅次於恒大。因為恒大在香港上市,也就是説,在A股房産上市公司,綠地控股土地儲備最為豐富。
這些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二線城市,佔了55%,三四線城市30%,一線城市因拿地日趨艱難佔比僅有14%。不過,雖然土地儲備最足,但房地産業務的毛利率卻並未有太大優勢,據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為24.2%,而與其體量相似的萬科房地産業務毛利率是28.6%,體量雖小但市值在綠地控股之前的保利地産這一塊毛利率更是達到了32.6%。也就是説,從同面積土地的産能來看,綠地控股並未有太大優勢。
公司的房子究竟建的如何?記者在大型知識社區“知乎網”曾看到一些房産業相關人士的評論。評論稱,綠地控股相對於潘石屹領軍的SOHO中國、王健林領軍的萬達地産,王石領軍的萬科地産,在地標建築上沒有SOHO建築群、萬達商業中心亮眼,在普通産品上,沒有“萬科系列”有品牌聚能效應。而在人氣和行銷方面,綠地控股無論在知名人物還是宣傳標語都不如這些公司,也令公司顯得過於“低調”。
房子在國內雖然為剛需,但在眾多開發商激烈角逐之下,房子的建築品質、位置、行銷、名氣,甚至與建築商等産業鏈關係的維護,都是影響定價和銷量的重要因素。
跨界領域眼花繚亂
也許,房地産業務在業界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地控股的戰略決策。自2014年以來,公司董事長張玉良就提出,要向“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領域轉型,並多次強調綠地已不再是單一的房産企業。從業績佔比來看,至2015年,房地産業務也僅佔總營收的48%,約995億元,而萬科房地産業務仍佔絕對優勢為97%,2015年的營收是1900億元。
綠地控股這幾年究竟都在其他領域忙了些什麼?從目前來看得到了哪些效果呢?
綠地控股的發家史用其董事長張玉良的一句話就可簡單概括:“做政府想做的事”。綠地控股在發展初期,幫政府做了大量舊城改造、公共綠地建設,也因此換到了便宜的土地和發展房地産更好的資源。這一思路顯然也運用到了綠地控股的其他業務裏。
比如其“大基建”板塊,核心還是與政府有密切關係的項目。比如與重慶、南京等5座城市簽訂的6條地鐵項目,預計總投資額已超過1150億元。關於這一板塊的收益,公司2016年報還未透露,其董事長張玉良在某採訪中也僅提到發展規模稱,“基建板塊在2016年已比2015年翻了一番,規模從500億元增長到了1000億元,2017年還要翻1倍達到2000億元。” 張玉良曾如是表示。從目前公佈的數據,2015年這一板塊營收為426億元。
除了基建領域,近兩年綠地控股在金融産業也表現得非常活躍。目前綠地集團旗下共有兩大金融平臺:綠地控股直屬的綠地金控和綠地香港平台下的綠地金服。綠地金控暫時未在二級市場買入上市企業的案例,但卻進行了多次一級市場投資,並持股多家非上市企業。綠地控股的投資思路也是重點關注金額巨大、門檻很高的國企並購案,以及參與城商行IPO進程,並投資與地産結合的熱門行業如創客空間、綠地辦公等。張玉良稱,“2016年,綠地控股金融方面的利潤約40億元,在集團的利潤構成中佔比約25%。”而金融業務在2015年營收僅為4.5億元。
在大消費領域,綠地控股涉及的業務就顯得更龐雜了。除了自建進口商品直銷實體門店,想進軍中等收入人群生活休閒産業。2月10日,又宣佈要與世界最大的航運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遠海運”)聯合,在航運物流産業、物流地産開發等領域展開闔作。
熟悉物流地産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物流地産的凈租賃回報率約為5%~6%,遠高於商業地産約3%的平均回報水準。而且,就目前來説,物流地産的拿地成本低於住宅和商業地産,投資回報將會更高。”
不過,綠地控股目前涉及業務領域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雜,這也不免令業內人士和投資者擔憂,“不務正業”、“一口吃不成個胖子”等言論出現在投資者的交流中,確實,這些領域都是在近一兩年才開始涉及,還未公佈具體的收益。目前綠地控股市盈率只有13.3倍,股價8.75元,也許只有看到業績向好的充足理由之後,投資者才能對公司的未來抱有更多信心。
(來源:投資者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