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發商新山淘金 改變了馬來西亞房地産行業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7-01-25 07:38:00

(原標題:中國開發商新山淘金,改變了馬來西亞整個房地産行業)

作為“一帶一路”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馬來西亞不僅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重要的貿易夥伴國,也憑藉地理位置的優勢、相對低廉的投資成本與適當的回報率,成為近年來中國人海外資産配置的熱門選擇之一。

位於亞洲大陸南端、面積相當於新加坡3倍的馬來西亞柔佛州首府新山,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被認為“可能成為下一個深圳”,吸引了眾多中國開發商來此投資。

懷著極大熱情的中國開發商相繼來到新山淘金,一個個項目鱗次櫛比地建起來:碧桂園金海灣項目已經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森林城市項目將建在4座人工島上;距新山市中心約20分鐘的陳厝港,綠地拿下了128英畝的土地;新山關口附近,富力用85億元人民幣取得了6塊土地;在柔佛州伊斯幹達特區中心位置的美迪尼,新華聯規劃了5棟高樓……

這些開發商向國內購房者大力推薦其項目的諸多優勢,比如低廉的價格、靠近新加坡等,讓中國投資者對新山産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事實上,這些項目也多出售給中國人。

新華聯置地(馬來西亞)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龔凱民透露,即使是考慮到馬來人的喜好,對産品進行了適度的本土元素融入,但新華聯南洋國際度假中心在上一年的銷售業績中,也僅有10%來自馬來客戶。每月高達近千套成交量的碧桂園,吸引的也是中國客戶。

除了更為信任本地開發商,不同於中國人對投資房産的狂熱,馬來人對於投資相對謹慎,一般的閒錢會用來購買更安全的基金,在已有居住房産的情況下,對於投資房産興趣不大。

中國開發商看得很清楚,龔凱民直言,“就算改戶型,也沒有誰是為了馬來西亞人改的。”

為了吸引中國購房者,房企使出渾身解數。龔凱民透露,中國開發商大多對産品進行過改造、更新,增加更多的車位,推出更多的小戶型産品,以便更好地銷售。

“中國買家更關注投資屬性。”新華聯南洋國際度假中心副總監高黎強調,除了希望産品增值,“第二家園”計劃是吸引中國買家的重要因素。該計劃是馬來西亞政府為吸引外國資金、促進旅遊、發展經濟而出臺的一項長期政策,目的是鼓勵外籍人士在馬來西亞長期居住和投資,且門檻較低。

中國開發商更多地打出了教育牌。例如新華聯就與美迪尼區域內的五所高校達成排他性協議,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以吸引更多重視子女教育的中國客戶。

此外,美國《國際生活》雜誌公佈的2017年度24個最適宜退休養老的國家,馬來西亞位列第6名,蟬聯亞洲最佳。

諸多中國開發商的進入也令新山以及馬來西亞的房地産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中國開發商給馬來西亞的整個行業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龔凱民稱,“無論是産品還是行銷手法,都比之前改變了很多……中國開發商把馬來西亞人沒見過的東西都帶進來了。”

善於行銷的中國同行將本地開發商的銷售成本直接拉升了近30%,同時也給了馬來西亞同行很多啟發:熱衷造城、開發大盤的中國開發商,讓馬來西亞本地開發商選擇拿下更多的土地;以往在建工程的圍欄只有白墻,但現在馬來西亞的開發商也學會了如何利用這些廣告牌。

更重要的是,此前目光局限于本土及東南亞區域的馬來西亞開發商,面對大量涌入的中國人,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金礦,開始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宣傳項目,與中國同行共同爭奪中國投資者。

就在1月13日,中國直飛新山的第二條航線在深圳正式開通,而廣州直飛新山的第二條航線預計將於2月份啟動。去年11月,馬總理納吉布訪華時也宣稱,未來計劃在中國開通11條新航線。隨著多條直航航線的開通,新山有望迎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這也將為在新山投資的中國房企帶來更多的希望。

(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國開發商新山淘金 改變了馬來西亞房地産行業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7-01-25 07:38:00
作為“一帶一路”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馬來西亞不僅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重要的貿易夥伴國,也憑藉地理位置的優勢、相對低廉的投資成本與適當的回報率,成為近年來中國人海外資産配置的熱門選擇之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