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起飛這些城市將擠入“新一線” 有你家鄉嗎?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7-01-17 17:38:00

房價是否是衡量一個城市進入“一線城市”標準?是,但並非唯一標準。因為房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發展。近日,安居客發佈了《2016國民安居報告》,報告顯示去年表現最搶眼的不是“老一線”北上廣深,而是新崛起的樓市“四小龍”——蘇州、南京、合肥、廈門,平均漲幅超過30%,四城中又數合肥飆漲最快,二手房價格漲幅高達76%;位列第三的是石家莊,同比漲幅達65%。此外,武漢、鄭州同樣是漲速似飛,但是全年漲幅最高的卻是廊坊,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高達103%。但如果説廊坊會成為這一輪崛起的新一線城市,恐怕會被無情嘲笑。

判斷一個城市是否進入新一線城市跑道,勢必要對這個城市進行綜合考量,根據克而瑞報告,從房地産、企業競爭、經濟基本面、城市基建等四大維度進行建模分析,南京、杭州、蘇州、天津、武漢、重慶等市最終得分排名較高。

這是否意味高房價?未必。

房地産“洼地”樣板

若論國內房地産市場高房價的“洼地”,在今天看來,毫無疑問是重慶。近期由於“打飛的去重慶買房”讓全國人民突然認識了這個直轄市的房價居然還這麼“良心”。據重慶本地人、電影導演洪雲表示,雖然因為電影行業資源過度集中導致他必須經常待在北京,但是他依舊打算在重慶買房。“看了北濱路幾個樓盤,好些都不到一萬五。”洪雲説,北濱路在重慶是好地段,不但臨江,還是重慶正在打造的另一個“陸家嘴”——“江北嘴”的一部分。洪雲説,“從房價這個角度看,我的幸福感很強。”

對此,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奇洪曾撰文解讀高速發展的重慶為什麼能夠跳出高房價的魔咒。他在文章中引用: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2010年至2015年,重慶房價的漲幅是12%,而全國10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平均漲幅為22%。

劉奇洪先是指出重慶背負的“重”,城市總面積超大、老國企老工礦企業多、農村富餘人口多、貧困地區多。但重慶的聰明在於,當許多城市以房地産為主導的城市化綁架了政府財政的時候,重慶並沒有這樣做,這個城市實現了支柱産業轉換,其經濟增長依靠的是以高技術産業和新興産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對此,財經評論家葉檀也曾撰文表示,“根據最新數據,2016年重慶實體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首級增長超過60%,這意味著新的物流、産業鏈條在西部地區的形成。從汽車、電子到裝備,重慶在重走珠三角等地區二三十年前的路,並且是在控制房價、金融風險的基礎上進行,房價一定得平穩,不能大漲,也不能跌,比GDP增速略低,以完成産業轉移。”

劉奇洪表示,“從某種程度上看,重慶真正做到了系統性地從經濟和民生兩個維度去調控房地産市場,實現人的城鎮化。很多人都提到土儲平臺、地票制度、保障房制度、房産稅制度,共同創造了重慶成功控制房價的氛圍。總結成一條就是,綜合考慮房地産市場的長短期特點,控制房地産市場宏觀層面的供求關係。比如重慶市政府在長期管理實踐中總結出的25%原則:全市每年房地産投資不能超過固定資産投資的25%,以達到供求的平衡。”

不過,有一個共識,在這個經濟增速連續領跑全國的城市,房價在未來是肯定會漲的。但地方政府一定會繼續抑制房價,從2016年12月31日到2017年1月11日,重慶官方已經5次通過媒體“喊話”,為樓市降溫。多個業內人士也表示,重慶會漲,但大漲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有專家表示,從調控手段來看,重慶還沒有動用調控的重手段:限購限貸。

儘管重慶依舊在“負重”前行,但不可否認,這個西部城市潛力是巨大的。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房價起飛這些城市將擠入“新一線” 有你家鄉嗎?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7-01-17 17:38:00
房價是否是衡量一個城市進入“一線城市”標準?是,但並非唯一標準。因為房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發展。近日,安居客發佈了《2016國民安居報告》,報告顯示去年表現最搶眼的不是“老一線”北上廣深,而是新崛起的樓市“四小龍”——蘇州、南京、合肥、廈門,平均漲幅超過30%,四城中又數合肥飆漲最快,二手房價格漲幅高達76%;位列第三的是石家莊,同比漲幅達65%。此外,武漢、鄭州同樣是漲速似飛,但是全年漲幅最高的卻是廊坊,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高達103%。但如果説廊坊會成為這一輪崛起的新一線城市,恐怕會被無情嘲笑。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