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對仲介散佈謠言等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整治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12-05 08:09:00

原標題:北京將對房産仲介散佈謠言等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住建委啟動房地産仲介“雙隨機”專項檢查,從2000多家仲介機構數據中,隨機抽取30家仲介,重點檢查明碼標價情況、房源資訊真實性等進行檢查,將在近20天內完成“突擊”檢查,一旦發現問題,會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處罰,絕不姑息。從今年10月開始,北京市按照市區兩級一直在進行房地産仲介專項檢查,其中,市一級執法隊每週不少於一次。

整治重點:散佈謠言 擾亂市場

那麼,房地産仲介究竟有哪些常用的違法違規手段呢?

很多有過購買二手房經歷的人都會有個感受,就是房産仲介機構的工作人員為了促成買賣雙方的交易,往往會利用對政策的了解,給購房者以各種各樣的建議,有時甚至會通過散播一些政策即將出臺的所謂小道消息,來鼓動購房者“迅速出手”。

不少購房者都有類似的經歷:明明在網上看好的房源,打電話諮詢房産仲介經紀人時,卻被告知房子要麼已經售出,要麼就是以各種理由搪塞稱房子買不了。但隨即,仲介就開始不斷向你推薦其價格更高的房源來。

而虛假房源之外,仲介還會不斷告訴你各種小道消息。今年春節後,天津一些仲介機構開始散播“政策傳言”,稱4月1日後天津市將出臺新政策,提高貸款首付比例,鼓動大家趕緊買房過戶。然而,4月1日所謂“新政”並未出臺,仲介機構又開始散播5月1日後將出政策的説法。

今年8月底,上海要實施“房産新政”的消息,迅速被網民及房産仲介大量散播轉發,致使上海出現“離婚買房潮”。據了解,這四條編造的房地産新政策,包括“名下有一套房,首付7成,利率最多1.1倍”、“離婚不足一年的購房者,限購及貸款政策按照離婚前的家庭情況處理”等。

受此謠言影響,上海房地産市場出現非理性購房情緒和成交量劇增的情況。針對謠言,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進行了緊急辟謠,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了7名惡意編造散佈謠言的涉案人員,市網信辦依法關閉了5個微信公眾號。近日,徐匯區檢察院以尋釁滋事罪依法對發佈虛假“房産新政”的犯罪嫌疑人倪某提起公訴。

除了散佈謠言,部分仲介擾亂市場的行為其實也一直存在。在房屋交易過程中,幾家房地産仲介為了搶奪房源簽單,肆意鼓動賣家抬價,再將價格虛報給買家,在買、賣方大作“忽悠”文章,以讓自身獲利。

中國房地産經紀人學會副秘書長王霞表示:“房地産仲介的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低,這種專業性也不高。賺到錢,可能就繼續在這從事這個行業,賺不到錢就一錘子買賣,就走了。而且,由於這些沒有準入門檻吧,對這些從業人員的,也就是説沒有準入和清出的制度,違規成本非常低,這就造成這種亂象,也是比較多。”

整治重點:違規開展金融業務

為了讓買賣雙方儘快達成交易,房産仲介甚至故意散播謠言,而一旦購房協議達成,在接下來的付款這個環節,房産仲介照樣有著違法違規的動作。尤其是這兩年,不少購房者找仲介買房,都會聽説“首付貸”。簡單説,首付貸,就是你去買房,但是首付不夠,房産仲介借給你湊首付的錢。今年3月份,央行明確表示,首付貸屬於違法金融業務,所有類似的金融業務要立即停止。但是,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房地産仲介公司仍然在提供首付貸業務,只不過由臺面上轉到了地下。

在北京市東二環附近的一家仲介公司,當記者表示買房的首付款不夠的時候,業務人員表示可以提供首付貸。

某房地産仲介公司工作人員稱:“比如説像你首付不夠的話,可以有首付貸這麼一個項目,可以先給您墊付50萬,等您過戶以後,您把房子做個小抵押,再給貸出來。(記者:利息呢?)利息還得問我們金融的部門,但不高,跟銀行的差不多。”

據介紹,首付貸的高杠桿,給房地産業帶來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一旦房價出現下降,購房者特別是投機性購房者的資金鏈條將立刻斷裂,最終所有的風險將由銀行和購買首付貸産品的投資者來承擔。為此,各地主管部門目前都加大了對首付貸等違規金融産品的查處力度。因此,在另外一家仲介公司記者發現,為了促成房地産交易,一些房産仲介現在又打起了消費貸的主意。

目前,房産仲介提供消費貸款從資金來源上分有兩種:一種是房産仲介先從銀行處申請經營貸款甚至抵押貸款,利息一般在6%左右,然後仲介再把這些錢借給購房者。因為仲介要承擔一定的壞賬風險,還有人力成本等,最後借給購房者的利息能達到18%。另一種是房産仲介把客戶推薦給銀行辦理消費貸款,審貸、放貸都是銀行的事,仲介向購房者收取5-10%的手續費。

整治重點:仲介兩頭吃“差價”

房産仲介作為房屋交易的中間人,賺取的是房屋交易過程中的服務費,買賣成了才有收入。因此,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仲介公司怕買賣雙方認識之後私下交易,造成“跑單”,往往不讓雙方過多溝通甚至互留電話。而這種不透明的交易方式,有時也給了不法仲介以可乘之機,使得他們在買賣雙方之間吃起了“差價”。而在一些新房交易中,一些地方的仲介竟然向客戶兜售房號。

在南京近郊的溧水區,這裡的新建樓盤幾乎家家一房難求。記者聽説,要想買到房,得找仲介買房號。為此,記者來到溧水的彎子口,這裡聚集了多家大小仲介,當聽説記者要買某樓盤期房,這些仲介直接報起價來。

南京溧水區某仲介工作人員稱:“新房是期房,馬上開盤了嘛,開盤了那個房子你要麼?要,房號,房號多少錢?5萬,面積和樓層任你選。房號錢給誰?放我仲介,買到以後把這個錢給他,相當於我們做個中間人。”

記者走訪了六家仲介,只有一家聲稱不賣房號,其餘都號稱可以代理房號,價格從5萬到8萬不等。因為最近正在嚴查,所以他們都很謹慎。

針對這一情況,南京住建部門近日加強了對房産仲介市場的執法檢查。目前已查出,南京源輝置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濱水花園梧桐苑,由於需求較熱,名叫“面對面”和“家創”的兩家房産仲介機構在市場上公開叫賣房號,購房人只要支付5萬元至8萬元不等就可以買到新房。為此,主管部門要求兩家房産仲介立即整改並被無限期停止辦理網簽手續,涉事仲介人員涉嫌詐騙已被移交公安部門查處。

南京溧水區住房保障和房産局監管負責人稱:“仲介把購房者的資訊,到開發企業那裏搖號,搖到之後收這個錢,沒搖到把這個錢退掉,這種現象也是仲介亂象,我們也在重點查處。”

不僅是江蘇,各地目前都加大了對房産仲介賺取房源差價的打擊力度。前兩天被住建部點名的安徽億恒地産代理銷售有限公司,其合肥市皖江路分公司經理戈某、業務員孫某,勾結社會人員劉某同時冒充“賣家”和“買家”,分別與同一套房屋的實際業主和實際購房人簽訂存量房買賣合同,試圖賺取差價,被房地産主管部門責令整改,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處理,並記入信用檔案。

整治重點:標準不一 費外有費

買房賣房的人都會發現,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仲介的收費項目有很多,具體哪個該收哪個不該收,全憑仲介人員的一句話。因為收費標準不透明,很多買家賣家對相關手續也不熟悉,所以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坑。

契稅、仲介服務費、貸款服務費、土地出讓金、印花稅、個人所得稅、買賣公證費、貸款資料費,這是目前仲介經常會告訴買房人要繳納的各種稅費。

正因為二手房買賣交易手續較複雜、涉及部門眾多,因此不少交易者選擇委託房産仲介辦理手續。然而有的仲介公司不明碼標價,收費標準不透明;有的則謊稱政府定價,重復收費;還有的房産經紀人不按規定收費,“看人索價”。

北京房地産仲介行業協會秘書長趙慶祥表示:“甚至過分一點講,叫做不擇手段,為了成交而成交。我們也看過一些糾紛的一些買賣合同,除了這個房屋坐落,買賣當事人資訊,價格是真實的以外,其他的很多應該填的一些資訊,比如説什麼時候付款,什麼時候交房,還有分幾批付款,這些很關鍵的資訊都空著。”

以北京為例,2011年,北京市發佈《關於降低本市住宅買賣經紀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根據通知的內容,500萬元以下房款的二手房交易,支付給仲介機構的佣金從2.5%下降到2%。除非是少數特別複雜的住宅買賣經紀服務,經交易各方協商同意,可在規定的收費標準基礎上適當上浮,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過10%。

但是,自文件執行的當月起,這個標準就被仲介機構變相提高,絕大多數交易都被視為特別複雜的買賣。因此,目前在北京,大公司的仲介費一般都是按照總房款的2.7%收取,其中包括2.2%的仲介費和0.5%的保障服務費或擔保費,而小仲介公司一般都收取1%-1.5%。直到2015年,隨著網際網路仲介的不斷涌現,仲介服務費這才開始出現1%甚至是0.5%的收費標準。

中國房地産經紀人學會副秘書長王霞稱:“仲介服務,我們將它分為基本服務和延伸服務。基本服務,就包括發佈廣告資訊、這個帶看,然後協助簽訂買賣合同,協助議價,這是基本服務。然後其他的,是老百姓可以選擇的,比如説代辦貸款,代辦這種過戶,這種服務,是那個老百姓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將對仲介散佈謠言等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整治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12-05 08:09:00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住建委啟動房地産仲介“雙隨機”專項檢查,從2000多家仲介機構數據中,隨機抽取30家仲介,重點檢查明碼標價情況、房源資訊真實性等進行檢查,將在近20天內完成“突擊”檢查,一旦發現問題,會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處罰,絕不姑息。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