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業主投訴涉嫌造假? 祈福物業上市受挫)
8月8日消息,祈福生活服務控股有限公司的上市文件已經處於“失效”狀態,這意味著該公司2月5日提出的上市申請失敗。
物業公司上市一直是近兩年來投資者看好的投資風口,緣何祈福物業上市會突然夭折。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港交所廣州辦事處核實,其回應稱:“祈福物業失敗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業主投訴屬實,祈福物業涉嫌造假;另一個原因則是公司的自身條件不能滿足上市。”
事實上,近半年裏,祈福新村多名業主組成的小組曾經與港交所多次交涉、溝通,港交所也于7月初派專人到祈福新村實地考察。如果第一條原因為祈福物業上市失敗的導火索,那麼這將是全國首例物業公司上市因業主維權投訴而慘遭夭折的案例。
投訴引發上市失敗?
以朱先生為首的祈福新村維權小組于2月17日通過媒體,得知以番禺祈福物業公司為核心的祈福生活服務控股有限公司計劃在香港上市。隨即,朱先生致電香港交易所廣州辦事處諮詢,獲知祈福生活服務控股有限公司是2月5日向香港交易所遞交的上市申請。
“最終,我們開會商討,認為祈福物業這樣的公司不應該上市。”朱先生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談道:“從2014年我就辭職專職維權事宜,閒暇時間就研究資本市場動向,我既了解祈福物業也了解資本市場。按理來説,物業公司想上市做大做強,這是好事情,業主豈有反對之理?但看看我們的祈福新村:十幾年來,業主維權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在我們調查的資料裏祈福物業已經連續幾年虧損,但在上市文件中卻説自己正保持盈利。這很顯然是欺騙業主和投資者。”
有了這樣打算的朱先生便於3月份開始收集祈福物業的違規材料並撰寫投訴信函。最終於4月份通過香港業主向香港證券交所遞交了《致香港交易所的聯名投訴信》及相關資料(隨身碟)。
資料提交幾天后,朱先生便接到了香港交易所上市部副總裁黃誠思的電話問詢,並隨後收到電子郵件,告知按香港交易所的要求重新準備資料及簽名。
經過準備後,朱先生於4月19日,再次遞交《致香港交易所的聯名投訴信》及相關資料(光碟)到香港交易所。在隨後的幾個月裏,朱先生多次通過電子郵件向港交所詢問投訴進程,等到的答覆都是“在處理中”。
期間,有港交所派專人到番禺祈福新村實地考察。針對此,有祈福內部員工透露:“7月5日香港交易所派專人到番禺祈福新村實地考察。領導要求,各部門要做好準備,誰出問題誰負責。”
但這樣的準備並沒有給祈福物業的上市帶來多大的轉機。不久之後,祈福內部的員工再次傳出消息稱:“公司這次的上市黃了。維權小組給祈福物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8月8日,業主朱先生通過港交所廣州辦事處獲悉,祈福生活服務控股有限公司的上市文件已經處於“失效”狀態。
上市失效 損失近千萬?
為此,記者致電港交所廣州辦事處,詢問祈福物業上市文件失效事宜。該工作人員回應稱:“上市文件失效就表示上市不存在了。祈福物業失敗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業主投訴屬實,祈福物業管理有問題;另一個原因則是公司的自身條件不能滿足上市,有可能是上市條件不完備、財務報表更新不及時,導致企業的上市申請不能在半年內通過。但目前還不能明確到底是哪個原因導致失敗。”
“如果不是勒令終止,祈福物業之後還是隨時可以再提出上市申請。如果是因為業主投訴的問題導致上市終止,祈福物業就必須要拿出一個解決方案給港交所。但(再重提交上市申請)至少也是三個月之後的事情。”
然而,祈福物業損失的並不只是時間成本。“上市前請券商做包裝、培訓等費用少則上千萬元。而目前外界大多猜測是因為業主的投訴導致祈福物業上市失敗,這對祈福物業公司的形象造成極大的損失。不僅給以後的上市造成困難,也為物業擴張造成極大的影響。”有熟悉資本市場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稱。
事情影響如此大,記者試圖聯繫上祈福集團,該公司回應稱:“在祈福新村的確有這樣一群業主,不管祈福是上市還是做其他利於業主的事情,已經變成了‘為反對而反對’。但公司目前上市失敗的原因依舊不能確定就是因為業主投訴。”而在問及更多細節時,其則表示並不是太了解情況,現在處於上市保護期,不方便回應。
針對此次上市失敗的事宜,也有業主對記者表示,祈福物業無法上市,對於村民和祈福而言是雙輸的事情。“我在祈福有幾個物業,如果祈福物業成功上市,形象提升,物業將會升值;企業成功圈錢,也會有更多的資金和人力來服務好業主。”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祈福新村業主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態稱。
維權頻發 涉嫌造假?
根據祈福服務招股説明書披露,該公司物業管理服務涵蓋廣東省內12個住宅小區,簽約558.6萬平方米。截至2015年9月30日,祈福集團旗下的全部位於廣東省內包括祈福新村、祈福水城、祈福輝煌臺、祈福萬景峰、祈福黃金海岸、祈福聚龍堡、祈福南灣半島、祈福海岸等12個住宅區共有超過約45000個住宅單位,住宅建築面積約542.2萬平方米。顯然,以祈福新村為主的上述項目仍然是祈福集團社區配套服務的唯一載體,而號稱“華南第一村”的祈福新村更是祈福物業服務水準的最真實寫照。
但祈福新村不少業主卻認為,祈福新村十幾年來物業服務並不平靜。僅在祈福業主提交給港交所的文件中,祈福維權小組就指控祈福物業:操縱業委會,剝奪業主自治;違法提高物業服務費;侵佔、破壞業主公共道路、綠地,用於壟斷經營;妨礙、阻擾,打擊、報複業主維權;拒絕資訊公開,暗箱操作;涉嫌做假賬欺騙業主或投資者。
但祈福新村業主的意見遠不止於此。“有業主問我,為什麼不在投訴函提小孩上學的問題。”朱先生對記者如是説,“我只能安慰他説,祈福新村的問題很多,但投訴函只能提及最為重要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除被投訴問題多外,番禺祈福物業公司的經營水準也一般。在其公佈的2013年和2014年收支情況顯示,2013年管理費虧損1180萬元;2014年管理費虧損1864萬元。
但在祈福生活服務控股有限公司的上市文件中,卻顯示祈福物業的總體盈利頗為豐厚。2013年度祈福生活服務控股收益約為2.27億元,2014年度微增達到2.37億元。截至2015年9月30日9個月內,其收益約為1.94億元,同比增長11%。在此期間,四大業務板塊中,來自物業管理服務的收益分別僅佔總收益的16%、18%、18%及19%;零售服務與餐飲服務收益佔比最大,分別為39%和29%。
與此同時,祈福服務的整體毛利率由2013年的33%增加至2014年的36%,2014年9月底由35%增加至2015年9月底的38%,均分別由於餐飲服務部分的毛利率上升、配套生活服務的毛利率上升以及學校外教育服務的課程和收生數目增加所致。而最為核心的物業管理貢獻能力偏小。
對於這樣的數字出入,祈福集團回應稱:“這只是祈福新村的管理費使用情況,集團還有其他的管理收入,這並不能代表整個集團的經營管理水準。”但維權小組的朱先生卻認為:“祈福物業很可能在欺騙業主和投資者。”
物業上市或收緊
事實上,自從2014年彩生活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後,分拆物業上市儼然成為房地産公司買地之外的又一熱情所在,各物業管理公司也爭先擁抱資本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在港交所,除了彩生活之外,中海物業、中奧到家先後已上市,2016年6月~7月,星河和綠城這兩大中國高端地産商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均投入資本市場的懷抱。在新三板市場,開元物業、索克物業、天驕股份、嘉寶股份、萬聯生活、美易家、快易名商、城投鵬基、新鴻運物業、盛全物業、物管股份等26家社區服務商已掛牌交易。而萬科、碧桂園等一批業內知名房企的物業管理公司,正行進在分拆上市的路上。
但隨著物業上市風潮的來臨,資本市場卻日漸冷靜,逐步開始更為理性地看待物業公司的盈利模式。房地産與金融資深評論人黃立衝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彩生活的成功上市並在市值上有所突破,的確對其他的房地産公司起到不小的驅動效應,産生了不小的蔓延性效果。但在香港資本市場並沒有把物業公司上市看做很新的東西。投資者對物業公司的看法普遍是:對開發商依賴性大,盈利增長乏力;而通過收購則往往要給出不低的溢價。”
“而隨著港交所對上市的審核日漸嚴苛,物業公司想要成功上市更為不易。”黃立衝續稱。據《2016上半年全球跨境IPO(首次公開募股)指數》(以下簡稱“指數”)顯示,2016上半年,全球IPO市場無論是跨境還是境內,均出現大幅下滑。由於中國IPO交易數量下降,在歷經三年的增長之後,亞太地區跨境IPO交易融資額下滑了68.2%,跌至49.6億元。
來源: 中國經營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