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貴州古鎮有家“怪店” 裏面的人身懷絕技

來源:貴州日報 2016-05-05 09:01:00


(張春風的枝雕作品十分誇張,極具個性。)

池好順已經是第三次來這家“店”了。

説是“店”,其實連個像樣的招牌都沒有,只在門頭上畫了三個手牽手的小人。池好順發現,“店”裏面所有的燈罩都是用紙揉成的,“店”裏賣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衣服、絲巾、刺繡、瓷器、木雕還有領帶。

雖然是在時光貴州古鎮商業街的中心地帶,但和兩邊繁華的商鋪相比,這裡也著實太清靜了些。

77歲的池好順是被這家店裏的“枝雕”吸引住的。墻壁上展出的幾十件“枝雕”作品,都是用一些老死的樹枝拿來雕刻,上面的人物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之所以三顧這家“怪店”,池好順是想見一見這些枝雕的作者,問問他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到底是怎麼冒出來的。

事實上,池好順並沒有注意,這家“店”裏展出的所有東西,都是純手工完成。比如一條領帶,上面有10萬針,得花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又比如玻璃櫃子裏的衣服,是用破線繡這門幾乎已經失傳的技藝完成,價值幾十萬元。

而這些作品的創作者,大部分都是由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女完成。

池好順並不知道,這家“怪店”其實是一個公益組織,名叫“貴州鄉村旅遊發展中心”,一個致力於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婦女和青年藝術家發展的公益組織。

不愛説話的怪人


(77歲的池好順是被這家店裏的“枝雕”吸引住。)

池好順最終還是見到了這位枝雕的創作者。

讓他有些意外,他竟然是位28歲的年輕小夥子。

“很難想像,他的作品能夠有這樣的深度,和他的年齡完全不符。”池好順舉例説,比如這個沒有腦袋的木頭人作品,他伸出雙手,非常有力度,既代表“給予”,也代表“索取”或是“貪婪”。

又比如那個能讓他站在那裏看上足足半個小時的作品,叫《愛》,是在朽木上雕出一個骷髏頭,頭上還有一多玫瑰花。

這個作者叫張春風,遵義市務川縣人,2015年才剛剛大學畢業。

他的所有枝雕作品都在這家“怪店”裏展出。

(看似不起眼的小枝條,到了張春風手裏,就成了一件有趣的藝術品。)

2011年,大學一年級的張春風開始進行“枝雕”的創作。

這和根雕有所不同,其主要是以樹枝為載體創作的雕刻藝術,選材主要是以毀壞的樹枝為主,到目前為止,張春風已經有100多個枝雕作品,主要的木材有黃楊、檬子樹、烏木金絲楠、橄欖核、藤木等。其中,檬子樹是貴州省的一種新興資源,這種樹很有張力,因而也備受青睞。

似乎和這家怪店氣質頗為相符,張春風也是個“怪人”,大部分的時間,他都不願意説話,因為他總是在構思一根樹枝怎麼雕刻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

但他又特別喜歡和老人聊天,一聊能聊上大半天。

他的作品在店裏展出,也對外售賣,但曾有人出價2萬多元,想要買走他一個用老舊樹枝雕刻的作品,卻被他拒絕。

對於雕刻,張春風從小就喜歡。

5歲開始自己做彈弓,還給同村的小夥伴做,小學的時候雕過牛和昆蟲等,房前午後的樹被他砍個精光,然後又把目光瞄在家裏的果樹,他甚至還把“黑手”伸向家裏的傢具,一塊一塊拆掉,雕刻他喜歡的東西,挨了不少罵。

他雕刻的工具非常簡陋,是在街上買2角錢的鋸條,弄斷,然後磨成刀。

初中的時候,根據仡佬族神話傳説的描述,他自己鼓搗出一個連弩,能夠發射10多枝箭,後來資訊發達,能上網之後他才知道,還有一個諸葛連弩早已流傳,而自己做弩和諸葛連弩相比,威力和式樣都差不多。

高中時期,他曾到沿海工廠打了3年的工,晚上一直要工作到12點,掙的卻不多。這段時間的經歷讓他思考很多,下定決定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再次回到高中,學起了繪畫,最終考入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與文化學院。

大學讓他有足夠多的時間雕刻,他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子,把平時走向串戶收集到的樹枝全都搬了進去。卻因為長期敲敲打打的聲音,被“驅逐”了兩次。

也就是這個時期,他遇見張曉松,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與文化學院院長。

這是教他《西方藝術史》的老師,“只要有時間,他都會拿著木雕作品去張曉松老師辦公室討教一番。”這個過程中,張春風的作品變得成熟,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他的想法是通過作品來表達,比如宗教、哲學、人和動物、社會與人性等都是他的思考。

當時的張春風並沒有想到,自己畢業之後的職業也會和張曉松有關。

沒有文化的藝術家


(正在進行蠟染創作的楊二耶牛。)

和張春風一樣,這家“怪店”還有一位叫楊二耶牛的創作者。

楊二耶牛也很“怪”,雖然是80後,但她卻不識字。這個出生在黔東南州丹寨縣一個偏遠山村的苗族婦女,在來這家“怪店”之前,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説。

她有一個獨特的手藝,就是蠟染。

8歲的時候,她便跟著母親學習蠟染、刺繡和做盛裝,這些都是苗族婦女從小的必修課。

在手工藝方面,她表現出超高的天賦,18歲時,她能獨立完成所有的手工活,這其中最為擅長蠟染。

楊二耶牛最喜歡畫的就是蝴蝶媽媽,她曾經有過三年養蠶的經歷,每天照顧上萬隻蠶,自己上山挑桑葉餵養,然後觀察它們。

一樣的蝴蝶,在她的筆下卻是千姿百態,有的抽象有的具體,有的描實有的寫意。

她想著靠畫畫掙錢,但都不太如意。

有段時間,丹寨縣開設了一個手工藝工廠,楊二耶牛成為裏面的工人。她的收入是計件,也就是畫多少就得多少,這讓她覺得很累。

2012年,楊二耶牛在寨子裏遇見前來拜訪的張曉松。

彼時的張曉松,用15年的時間踏遍貴州大大小小的村落,她和每一個少數民族婦女接觸,了解貴州真實農村的現狀。

這樣的田野調查結束後,她又用三年的時間,寫成《符號與儀式——貴州山地文明圖典》。

也正因為如此,在學術界她被稱為“腳踩牛屎的教授”,她笑説這是對她最寶貴的認可。

“楊二耶牛想通過蠟染講述自己的故事,放牛、插秧、談戀愛的經歷,畫在我面前,簡直輝煌得不行。”接受貴州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張曉松説。

張曉松邀請楊二耶牛加入“怪店”,成為創作者。

這一時期,一同加入“怪店”的還有75歲創作者,名叫“仰”。

她的破線繡已經瀕臨失傳,堪稱一絕。

這種技藝常常用於刺繡嫁衣和慶典盛裝等,顧名思義,就是將一根絲線破為數根,即興搭配色彩,運用多根繡針同時刺繡,做工非常講究,一件衣服繡成大致耗時4年。

仰15歲喪母,下面還有三個弟弟,最小的還不滿兩歲,路還走不穩,因而一直照顧家人,拖成寨子裏的老姑娘。

“我就是命苦,這輩子淚水多了,眼睛就不好,現在繡花一會兒就會閃光,看不清楚,不像她們們那樣做得快……”

即使這樣,近5年來仰已繡成了兩件盛裝。

“為了我的女兒”


(張春風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己工作室裏,忙起來時甚至忘記了吃飯時間。)

這個“怪店”,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貴州鄉村旅遊發展中心。

這是一個公益組織,最初,致力於幫助少數民族婦女發展,如今,也幫助年輕的藝術家們發展。

創辦者就是張曉松,他有諸多頭銜,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與文化學院院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教授,也是世界旅遊組織在全球聘請的7位國際專家之一等。

2006年,張曉松創辦了這個公益組織。

其運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為了我的女兒”。

這個項目的目標是尋找一條“共贏”之路:通過幫助當地少數民族人民特別是婦女學習技能和知識,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記憶和手上技藝,比如刺繡、蠟染、編織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使這些文化得以傳承和傳播,又能幫助他們適應未來的城市生活。

值得一説的是,在當下的鄉村地區,四十歲以下的很多少數民族婦女已經失去了手工藝製作的能力。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以人為載體,以文化記憶和手上技藝的方式活態保存的遺産。可是在今天的鄉村,由於文化斷層嚴重,許多文化記憶和手上技藝正在不斷喪失。如果這些文化都消失了,那我們的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産,除了剩下一些服飾和繡片以外,還能剩下什麼?”

正是出於對這種現象的擔憂,張曉松和她的團隊,選擇了幫助當地婦女保護和傳承古老的民族技藝,讓這些手工技藝能幫助她們創造財富,帶來新的就業機會。

張曉松和她的團隊常年行走在鄉間,調研、發現和研究這些傳統技藝,與當地少數民族婦女、老人和兒童們一起工作和商討,試圖讓這些古老的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她表示,這個項目主要“盯住”的對像是留守在鄉村的婦女、老人和兒童。

在上海世博會頒獎晚會上,張曉松教授提交了這個項目,從26個國家的50多個申請機構中脫穎而出,獲得國際展覽局頒發的唯一一個公益性大獎——BIE-Cosmos(宇宙和諧獎)。

差點辦不下去


(張春風的手經常都貼著創口貼。)

這個公益組織遭遇的最大困局便是缺乏資金。

“最初開始辦的時候,沒錢沒人也沒經驗,現在琢磨出來的,都是一個一個碰出來。”張曉松回憶説,而第二個階段則是2007到2009年,中心幾乎要辦不下去了,所有人的工資都付不起了,我又去了美國做客座教授,但是大家都咬著牙堅持著。

“雖然一步步的很艱難,但我們紮實的往前走。”張曉松説,我們希望打開這個門,讓更多的大學生加入進來,有沒有能力都無所謂,這裡就是培養基本能力的地方。

“我們做公益這個事情,感動了時光貴州。”張曉松説,他們拿出一棟房子,免租給我們。

這棟房子就是77歲老人池好順三顧的“怪店”。

裏面售賣的品種有七藝,包括紙藝、染藝、繡藝、陶藝等,每一藝都至少有2位創作者提供作品。

中心會給這些常駐創作者發固定工資,如果有作品售賣出去,他們從中提成。

“然而,即便免租,還得交水電費。”張曉松説,這個中心還有許多國內國外大學生志願者,他們有的畢業後就留在中心工作,這樣就出現一個新的大學生群體,他們沒有創業的能力,中心便有了第二公益項目,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孵化的搖籃。

枝雕的作者張春風就是這個群體成員之一。

“這樣,我們有了兩個群體,負擔就重了。”張曉松説,於是,我拿出一些積蓄,讓大學生們自主成立一個企業,他們自己設計的東西賣出去,這些錢一部分留在公司運營,一部分作為自己的收入,我不從中拿一分錢。

此外,我還用自己的一些課題來支援他們。

大學生志願者們除了經營這個“怪店”,還會外出拉訂單,此外,自己也會設計一些作品出來展出。

比如池好順看見的紙做的燈罩,就是大學生們自主設計的。

兩個經歷截然不同的群體呆在一起,還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之前,她們的手工藝品只是他們內部生活的生活品,與現代社會有巨大鴻溝,而現代的作品又缺乏靈魂。”張曉松説,所以我們可以將兩者結合之後,再推向市場,大學生們設計,這些少數民族婦女們則負責把這些作品用手工做出來。貴州都市報 文/本報首席記者 劉佑清 圖/本報記者 楊興波)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時光貴州古鎮有家“怪店” 裏面的人身懷絕技
來源:貴州日報2016-05-05 09:01:00
説是“店”,其實連個像樣的招牌都沒有,只在門頭上畫了三個手牽手的小人。池好順發現,“店”裏面所有的燈罩都是用紙揉成的,“店”裏賣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衣服、絲巾、刺繡、瓷器、木雕還有領帶。雖然是在時光貴州古鎮商業街的中心地帶,但和兩邊繁華的商鋪相比,這裡也著實太清靜了些。77歲的池好順是被這家店裏的“枝雕”吸引住的。墻壁上展出的幾十件“枝雕”作品,都是用一些老死的樹枝拿來雕刻,上面的人物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