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二手別墅成交量增漲七成 價格回漲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4-26 10:05:00

原標題:廣州二手別墅成交增七成 價格回漲

去年被降價出售也難以“脫手”的別墅,今年價格回漲甚至超出之前價位,一些已經放盤待售兩三年的別墅,最近也被高價轉手。據中原地産最新數據,第一季度廣州二手別墅成交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七成,不過整體價格平穩,未有大漲。市場人士分析,“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使市場上對別墅的需求依然旺盛,但市場目前有一定的惜售心態,建議買家在接受距離的情況下擇機入手。

李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在番禺和天河有兩處房産,且都是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三居室。但李先生家庭成員較多,希望買一棟別墅改善居住環境。由於不具備廣州市區的購房資格,李先生一開始考慮佛山順德一帶的別墅,後來在考慮到升值空間的情況下選擇了一棟華南板塊的獨棟別墅。去年年中,該板塊的別墅價格為530萬元,目前同等面積的別墅放盤價已達600萬元。

別墅放盤兩三年終賣出

搜房網廣州二手房電商商圈經理梁夢靜介紹,別墅在整個二手房交易市場中處於較高端的位置:“受到3月整體樓市成交上漲的帶動,一向較為‘理性’的別墅市場也有所變化。”她發現,以番禺最受關注的別墅區華南碧桂園為例,去年年底其獨棟別墅的均價多在2.5萬元/m2左右,部分急於出售的業主甚至願意降到2萬元以下,但最終也難以成交。在經過了3月份的樓市之後,這些別墅已普遍漲至2.8萬~3萬元/平方米之間。

一些已經放盤待售了兩三年的別墅,也在近期被高價轉手。張先生是華南碧桂園一套獨棟別墅的業主,早在2年前他就有意以520萬元的價格將別墅出手,但因為該套別墅還只有毛坯,沒有任何裝修,大部分買家認為價格太高不願意接受。近段時間,該套別墅的放盤價從520萬元一路上調至630萬元,最後順利易手。

梁夢靜告訴記者,別墅的置換週期往往在半年到1年之間,相比普通的住宅更長,主要是別墅買家目的多為自住,所以看房、選房時更為謹慎,對於朝向、位置、花園、房間數量等與居住舒適度有關的細節要求更高。

分析:別墅市場成交量增價穩

據中原研究部監測陽光家緣仲介網簽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季度成交別墅共17套,2015年1季度成交10套,同比上漲7套。“2016年第1季度,廣州別墅成交依然以近郊區域為主,番禺、花都、增城等區域成交別墅佔比在80%左右。”中原研究部客戶研究主任熊小洪表示,原因一是中心區域別墅較少,物業總價較高,例如天河匯景新城放盤的別墅總價一般在4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且業主惜售,放盤量較少。另一方面,週邊區域別墅存量較大,且物業總價相對較低,例如祈福新村一套155平方米的連排別墅總價在250萬元左右,增城碧桂園鳳凰城160平方米的別墅總價在230萬元。“基本上相當於市中心一套普通的住宅,適合更多家庭的支付能力”。

熊小洪表示一方面隨著別墅用地越來越少,別墅日漸稀缺,另一方面,隨著二孩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家庭人口增多,而別墅這樣的住宅,擁有獨立的上下空間,一般都有2~3層,對於老人、小孩和業主這樣三代同堂的家庭,個人生活的私密性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因此目前市場上對別墅的需求依然旺盛,而業主也較為惜售。

從別墅目前的成交價格走勢來看,除了極個別需求較為旺盛的樓盤別墅價格上漲外,其他區域別墅價格並沒有因為樓市成交暢旺而出現漲價的情況,整體表現較為平穩。

目前廣州的別墅買家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度假+投資”型,他們平時居住在市區中心,週末或節假日到別墅休閒度假,這類買家往往會選擇入手順德、從化、增城等地的別墅,一來價格相對便宜,二來不被限購。第二種買家是“改善自住”型,購買別墅的目的是改善一家人的居住環境,一般會長期居住。對於這樣的買家,梁夢靜建議優先選擇番禺區、白雲區等離中心城區較近的板塊的別墅,不僅交通便利,升值空間也相對更大。

來源: 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廣州二手別墅成交量增漲七成 價格回漲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4-26 10:05:00
去年被降價出售也難以“脫手”的別墅,今年價格回漲甚至超出之前價位,一些已經放盤待售兩三年的別墅,最近也被高價轉手。據中原地産最新數據,第一季度廣州二手別墅成交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七成,不過整體價格平穩,未有大漲。市場人士分析,“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使市場上對別墅的需求依然旺盛,但市場目前有一定的惜售心態,建議買家在接受距離的情況下擇機入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