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報告顯示貸款資金加速流向房地産 地産泡沫不得不防)
央行21日發佈的《2016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銀行貸款正加速涌向房地産行業,帶動中國經濟增速見底企穩;但傳統製造業遭銀行冷遇,融資難如何破解亟需解決。
銀行資金偏愛房地産
報告顯示,2016年3月末,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22.51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去年末高1.3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1.5萬億元,同比增加5045億元,增量佔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2.5%,比去年佔比水準高1.9個百分點。
相比去年數據發現,金融機構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的同比增速正在不斷提高。央行數據顯示,從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從18.41萬億元增長到22.51萬億元,而同比增速從19.4%增長到22.2%。事實上,去年9月末,人民幣房地産貸款增速比上季末高1.5個百分點,同比增長20.9%;而到了去年末,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達到21.01萬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比上年末高2.1個百分點。
據《證券日報》報道,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規模為4.61萬億元,同比多增9301億元。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7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0萬億元。一季度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增加1萬億元(約佔同期新增貸款總規模的22%),同比多增4309億元。
這組數據説明,一季度住戶新增的中長期貸款幾乎都流向了個人購房貸款。而2015年全年,新增個人住房貸款總計只有2.66萬億元。
開發貸款也明顯上升。截至3月末,房産開發貸款餘額5.22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年末低4.9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1.86萬億元,同比增長45.4%,增速比上年末低14.1個百分點;地産開發貸款餘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比上年末高10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也對這一判斷提供了佐證。該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6.2%,增速相比前2個月提升3個百分點。
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一系列的樓市去庫存政策開始登場,降準、降息、降首付、減稅等政策接連出臺,可見,政策組合拳對房地産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
製造業融資遇冷
據麵包財經統計,房地産貸款火爆的同時,“三農”與製造業貸款呈現疲態。“三農”貸款增速下滑3.4個百分點,是所有分類中增速降幅最大的。工業中長期新增貸款為809億元,同比少增875億元,少增幅度在各類貸款中位居榜首。
重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長速度遠低於整體貸款和房地産貸款增速,同比僅增長3.4%,增速比上年末低 1.5 個百分點;增幅不足房地産的六分之一。
這種趨勢在2015年各銀行的財報中就已經存在。2015年浦發銀行製造業的貸款佔比為15.61%,較上年下跌近3個百分點。製造業的貸款不良率也上升到3.99%,是不良率最高的行業。2015年光大銀行製造業貸款佔比為26.83%,佔比較上年明顯下降。
即便是深耕“三農”領域的農業銀行,農戶貸款佔比也在下降。根據財報數據,2015年農業銀行農戶貸款佔比為6.1%,較上年降低0.3個百分點。
專家:警惕房市投機
對於金融機構投向房地産貸款的增速不斷提升以及比重不斷增加,《北京商報》採訪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其表示,房地産貸款在整個金融機構貸款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這也意味著房地産市場在不斷擴張。央行從去年開始,對於房地産市場包括房産信貸方面的一些措施,如下調首付貸比例、降低放貸利率等陸續開展,而這些舉措在今年一季度發揮了較大作用。趙錫軍也提醒,需警惕房市投機帶來的市場波動風險。
黃金錢包首席分析師肖磊認為,從去年末開始,市場對於經濟增長的擔心已經較重了,通過出口、消費來刺激經濟都比較難,房地産就變成了拉動投資、消費,包括稅收的重心。政府推行首付貸政策、貸款利率打折等,名義是去庫存,實際上是在走房地産拯救經濟的路徑。
肖磊認為,在經濟稍微回暖的情況下,這個佔比或增速可能會稍微平穩一下,之後會出現下降。而其關鍵在於,政府能否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濟學家易憲容認為,當前中國的房地産價格高得離譜是誰也不可否認的事實。中國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全球領先。北京的房價收入比是33.5,上海則為30.2,深圳的為30,如果以相對於收入基準來看,全球十大房價最貴城市中,中國就佔了七個。
易憲容反問道:難道中國房地産的價格就是不會下跌嗎?難道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就會一直這樣漲上去嗎?這只能是從中國投資者的過去經驗説,但未來市場會發生什麼,其實沒有人知道。中國政府不知道,民眾更是不知道。否則歷史上就不會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機發生。
(來源:財經網)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