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投資地産超6000億 多集中于商業寫字樓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4-07 09:24:00

原標題:2015險企投資性地産:平安增近六成 太保收益率9.5%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房地産市場,2015年,險資都掀起了巨浪。

儘管上市險企的投資策略似乎有所分化:去年,四上市險企中,中國平安(601318)和新華保險(601336)的投資性地産資産同比增長,而中國人壽(601628)和中國太保(601601)則下降,但業內人士認為,險資對房地産的投資仍在持續增加。

保險資管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稱,險資的投資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資金量級,二是預期投資回報率,而房地産投資具有所需資金大、投資收益較穩定的特點,因此成為險資青睞的對象。另外,不少保險公司出於集團戰略佈局的考慮,也在投資地産行業。

從收益情況看,中國太保2015年年報披露,從集團合併總投資收益率來看,“投資性房地産為9.5%,同比上漲了1.4個百分點。” 多位研究人士對記者稱,險資投資地産的收益率可重點參考寫字樓的租金變化以及公允價值變化。

險資投資地産超6000億元

根據中國平安披露的2015年年報,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的投資性房地産資産為275.09億元,同比增加了58.4%。該公司表示,這是由於“該類投資增加”所致。

事實上,中國平安早已開始在地産界攻城略地。通過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平安好房2015年業務迅速發展,房地産金融平臺規劃逐步清晰,與世茂、雨潤、碧桂園等數十家大型開發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通過平安好房平臺實現的新房房産成交規模超過1500億元。

其他險企方面,新華保險截至去年年底的投資性房地産資産為21.77億元,同比增長了30.8%。“主要原因是2015年公司將部分房屋及建築物由自用改為出租,同時部分在建工程轉入投資性房地産。”新華保險在年報中解釋道。其中,在建工程轉入投資性房地産的原值為3.87億元。

與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投資性房地産增長的情況不同,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2015年的投資性房地産資産同比有所下降。

其中,中國人壽的投資性房地産資産截至去年年底為12.37億元,同比下降了3.6%,在總投資資産中佔比為0.05%。“主要原因是投資性房地産折舊的影響。”中國人壽解釋稱。

此外,中國太保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其投資性房地産資産為63.44億元,同比下降了3.3%,在總投資資産中佔比為0.7%。

以上數據顯示,上市險企對地産投資的態度呈現出一定的分化。但業內人士指出,從行業整體來看,地産投資是險資非常青睞的對象。

根據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近日披露的《2015年中國保險資産管理髮展報告》,截至2015年年底,保險資産的投資性房地産資産為921.60億元,佔比0.82%。不過,從保險資金涉足地産投資的總額來看,應該要遠高於這一數字。五合智庫策劃總監馮愛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使用最保守的方式估計,投資到地産領域的險資至少超過6000億元。

“新增保險資金這麼多,我們必須找到有效的投資渠道,判斷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資金量級,二是預期投資回報率。”某保險資産管理公司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稱,儘管有的項目預期回報率不錯,但資金量太小,對於險資而言,成本消耗太大,也並非理想的投資標的。而房地産投資則具有所需資金大、投資收益較穩定的特點,成為險資青睞的對象。

該負責人表示,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險公司已經或正在向綜合金融集團的方向發展,投資地産行業也是出於集團戰略佈局的考慮,地産業務可以與保險主業相互呼應,泰康人壽、合眾人壽在養老地産的投資就是如此。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險資投資地産超6000億 多集中于商業寫字樓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4-07 09:24:00
儘管上市險企的投資策略似乎有所分化:去年,四上市險企中,中國平安(601318)和新華保險(601336)的投資性地産資産同比增長,而中國人壽(601628)和中國太保(601601)則下降,但業內人士認為,險資對房地産的投資仍在持續增加。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