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了2000億港元到歐洲後 李嘉誠近日殺了個回馬槍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3-24 10:15:00

投了2000億港元到歐洲後,李嘉誠近日殺了個回馬槍,做了一件大事!

  在向歐洲投資超過2000億港元之後,“超人”李嘉誠終於將視線暫時轉向了東方。

  最近,港股市場再次迎來大手筆回購,這次出手的是“李超人”旗下的長實地産(01113,HK)。僅僅3天,長實地産已經連續兩次大手筆回購公司股份,耗資超過6億港元。

  1、單日回購金額為近期之最

  長實地産近兩日連續發佈回購公告。3月18日,長實地産回購了1152.5萬股自家股票,耗資5.36億港元,回購價格在每股45.85至46.90港元之間;3月21日,長實地産再次耗資9628萬港元,回購了201萬股股票,回購價格在每股47至48.5港元之間,兩次回購的股份合計佔公司總股本的0.35%。

  這是李嘉誠對旗下資産完成“世紀重組”以來,長實地産首次大手筆回購股份。兩次回購僅間隔3天,且回購金額共計超過6億港元,這在近期港股市場上頗為罕見。

  從理論上來説,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大致有三個原因:股價被低估;看好公司未來的經營與發展;擁有充裕的現金流。對於李嘉誠來説,此次回購的原因是哪個?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2015年5月,長實地産的前身——長江和記實業發佈了股東週年大會通告,稱公司根據購回股份建議,獲准“購回不超過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10%”的股份。

  10%的數字只是一個授權,但如果長實地産“來真的”,最終回購金額接近上限的話,將耗資近200億港元。而在回購方案發出日期之前的6個月,長實地産並未回購公司股份。也就是説,這是長實地産一年半來首次進行回購。

  至於回購的原因,公司稱,此舉可提高公司資産凈值以及每股盈利,但回購時機要視市場情況及融資安排而定。

  顯然,長實地産認為,回購的時機到了。

  2、不奢求買在最低點

  自2015年6月份完成重組,長實地産在港股主機板掛牌以來,其股價就節節下挫。進入2016年1月,公司股價創下38.2港元的歷史新低,較2015年6月最高時的77.55港元已經腰斬。直到進入3月份,股價才開始逐漸回升。

  在回購前的3月17日,長實地産報收47.95港元,較1月時的最低價高出25%。但長實地産選擇了此時開始回購公司股份,顯然,其並不介意股價是否處在最低點。

  一個有意思的猜想是:在這個時間點,長實地産開始回購股票了,這是否説明,李嘉誠認為港股底部已經確認?

  國元證券分析師張浩涵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長實地産回購其股票,首先説明公司認為股價被低估了。

  “從估值來看,目前長實地産市盈率在11倍左右,市凈率在0.73倍左右,確實有吸引力。從其近10年的分紅派息歷史看,2006年至今,長實地産累計實現凈利潤341.81億港元,累計現金分紅達54億多港元,分紅率高達15.81%,這對長期投資者而言確實是個不錯的標的。”

  他還認為,股票回購在港股市場頗為常見,而且是一種很好的增加股東福利的方式。因為回購後股本減少,每股盈利增加,相當於給股東增加了收益,但因為不是現金分紅及發放紅股,因而股東不會就此收益的增加而交稅。

  有分析稱,歷史上港股公司開始集中大規模回購自家股票的年度,比如在2008年、2011年及2013年,其後港股市場都迎來了上漲。那麼,“李超人”在長實地産上的動作,是否會給築底加一塊磚?

  張浩涵表示,長實地産回購股票,和港股牛市沒有必然聯繫。“但目前港股整體市盈率10.55倍、市凈率0.94倍的估值,確實處在歷史可比的低位區間,未來如果內外部因素向好,那麼隨著市場預期的轉變,港股將有較大上升空間。”(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投了2000億港元到歐洲後 李嘉誠近日殺了個回馬槍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3-24 10:15:00
投了2000億港元到歐洲後,李嘉誠近日殺了個回馬槍,做了一件大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