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復出首推網路行銷:決戰鏈家不是時候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1-25 10:04:00

(原標題:施永青復出首推網路行銷:決戰鏈家還不是時候)

重掌中原帥印的施永青交出了復出後的首張成績單——2015年中原地産全年成交金額9205億元,佣金收入1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和30%。這個成績無疑給“中原不行了”的支援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不過,這家在內地仲介領域的行業領導者下決心趕上網際網路浪潮。施永青説:“我們要承認起步是晚了,一個人承認自己落後才會追上去。”

1月16日,中原集團宣佈推出自己的網路行銷平臺“中原好房子”——一個依託于移動網際網路的服務於開發商、經紀人和客戶的三方線上平臺。

據了解,試點4個月的“好房子”目前已落地13城,服務過11個項目的專場活動,2016年預計在中原覆蓋的33個城市全面鋪開。“通過 好房子 的案場,項目的成交多了10倍。”中原地産中國大陸區總裁、“好房子”董事長賴國強表示。

施永青給中原提出的策略很明確:積極發展網際網路平臺,借助資本杠桿,撬動大金融和大數據,並重啟中原上市計劃。

2015年初,中原曾宣佈在未來三年內投入10億元用於系統平臺建設與網際網路運用,提升運營效率和客戶體驗。

同時,施永青還在中原內部主導了一線人員、管理層、高管之間的薪酬改革,相對削減高收入者的利益分配。

過去一年,中原地産最大的競爭對手鏈家連續發起了11項並購,公司業務範圍迅速從北京擴大至華東、華南以及西南,並直指中原地位最為穩固的深圳,並在網際網路金融上早已先行一步。“中鏈之戰”成為業界最熱烈的話題之一。

談及此,施永青説:“無論從資源、資金還是現有的管理班底,中原都沒有條件打敗鏈家鏈家的短期優勢一定會出現。但中原不會完全以把鏈家打倒作為目標,某種程度來講是一場持久戰。2016年不是打決戰的一年。”

第一步

“好房子”是中原地産向網際網路轉型邁出的第一步,施永青認為,這一步是比較難的,原因是中原在發展過程中幾乎沒有和其他公司的合作。

在“好房子”平臺的構建上,中原選擇的合作夥伴是重慶圈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中原整合線下已有的經紀人和客戶資源,對方負責輸出網際網路技術和移動社交的經驗。

與絕大多數新興的平臺最大的不同是,“好房子”依託中原強大的線下經紀人資源,有中原6萬員工作為線下支援,同時能夠獲取最有優惠力度的房源,通過O2O的活動,把握好線上和線下的導流,節省行銷成本,提高轉化率。“全國33間分公司,每年成交的金額接近萬億,為50萬個家庭解決買房的問題,我們有這麼大的基數,可以説 好房子 在出生之前就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房子”CEO倪曉波説。

倪曉波認為,“好房子”的另一大特點是基於社群思維做社交。即讓經紀人在這個平臺上建立自己的生態圈,通過6萬經紀人的傳播和裂變打造最佳資訊發佈平臺。

“我們做專場活動,參與進來100個經紀人就很多了,可能造成幾百萬的點擊量,有幾萬個客戶的興趣被挖掘出來,這是在沒有社交工具的時候很難做到的,也是社交工具帶來的機會。”倪曉波表示。

在此之前,大部分房地産公司利用網際網路更多是利用熱門網站的模式。在施永青看來,中原用的是社交網站,這是一個新的接觸客戶和資訊傳遞的方法,中原要走一條其他人沒走過的路。

據了解,自9月開始試點至今,“好房子”目前在全國的粉絲量已接近300萬,總點擊量超過4200萬次。在用了“好房子”的案場,項目的成交量比以往多了10倍,但行銷費用是原來的1/10。

目前,好房子已在13個庫存量較大的二三線城市落地,2016年計劃在中原覆蓋的33個城市全面鋪開。目前專注于一手房的代理,往後會根據不同的城市以及“好房子”的發展情況來決定是否要做二手房。

據悉,“好房子”的推出已經得到萬科保利萬達世茂、和記黃埔等合作方的認可,並達成了長期合作意願。

對於仲介行業來説,重新洗牌是必然趨勢,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目前部分單純搭建O2O平臺的仲介,可能會最先遭到淘汰,而中原從線下走到線上,依託實體門店發展相對會更有耐力一些。”

“大金融”和“大數據”

“中原是一個經濟效益非常好的公司,這麼多年依靠的都是自有資金。”嚴躍進表示。據悉,中原2015年整體在內地的盈利情況不錯,33個城市中只有3到5個城市虧損。

在此基礎上,中原也慢慢意識到:對於房産仲介而言,仲介業務只是一個支點,借助資本杠桿,撬動的是大金融和大數據。

實際上,中原最大的競爭對手鏈家早已在金融佈局。2014年11月,鏈家理財正式上線,目前已形成買賣、支付、理財的房産金融閉環,包括産權服務、資金託管、金融仲介、尾款墊資四個部分。據其官網最新數據,鏈家理財目前累計投資金額達147.27億元,到期本息兌付率100%。

2015年初,中原集團正式提出了大金融的戰略設想。但中原的金融戰略並非自己轉型做金融産品,也沒有獨立設置資金池,而是以搭建平臺為主,扮演的依然是居間角色。“自己做金融産品,仲介代理公司實際上風險比較大,沒有金融公司考慮週全。做金融,中原不在行;做房産、做仲介才是中原的本行。”中原集團大陸區主席黎明楷表示。

據黎明楷介紹,中原“大金融”主要服務於需要資金的開發商和購房者,目前的初級階段包含兩類産品:一是針對房企的機構類融資,二是為購房者提供的首付貸、按揭貸等個人金融服務。

此外,對於開發商的融資需求,在拿地、開發、資産處置等任何階段,一旦出現5000萬元以上的資金需求,即可通過中原的大金融平臺獲得資金支援,最低年化利率7%。

相比于鏈家,中原金融已有的規模並不大,截至2015年12月底總放款金額為30億元,目前服務範圍覆蓋全國76個城市。目前中原金融平臺上的100多家金融機構,基本上都是行業排名靠前的公司,如中信證券、大業信託、盛世神州基金等。僅信託部分,全國68家有牌照的信託公司中已有32家與中原正式展開闔作。

去年,中原的金融業務收入約1.5億元,其中傳統金融業務(透過成交端的樓房按揭款)貢獻1億元,新金融業務的貢獻只有5000萬元。

2016年,中原預計推出的數個與外部公司進行新業務合作的模式中,金融服務成為最關鍵的一環,其年度目標是實現100億元的放款額度,創造2億元的業務收益。

在金融業務主要關注的轉化率上,中原的數字是0.4%。業內預計,如果能將轉化率提高到1%,按照中原去年大陸地區的成交計算,中原的金融業務空間可以達到700多億的規模。“大數據”或成為中原轉型的另一個風口。過去一年,中原投入了超過1億元整理全國十大主要城市的樓盤框架,數據庫容量已達到4000萬條,2016年的目標是累計到5000萬條。

如何盤活這些數據是一個首要問題。中原的解決辦法一是通過優質房源促進客戶買房的心態,二是在數據基礎上推出一個房價的評估系統,根據客戶需求及時更新一手房、二手房的房價變動。“我確實在卸載和調整自己的做法,但也不是180度的轉變,不是把一些根本的價值觀也改變了。我們想通過網際網路、上下級資訊對稱的方法,讓員工有自主發揮的空間,會朝這個方向去做。”施永青表示。

薪酬改革與上市

2015年底,隨著施永青上任後的人事調整,中原內部開始了一場管理變革。施永青認為,中原改革的主要問題並不在技術上,而是在管理上。現在行業上有一個現象是打規模戰、人海戰,或以高傭挖角經紀人,但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這場內部的改革由施永青主導,黎明楷負責設計統籌,主要是調整一線人員、管理層、高管之間的利益分配。“中原以前在報酬制度上做得好的是願意共用,做得不夠好的是這個共用的比例不合理。”施永青表示,現在有一個情況是,前線的銷售人員利益分配越來越高,例如鏈家給一線員工的佣金提成高達50%-85%,但實際上管理比較有效可行的方式還是以公司為單位,而不是自由經紀人。施永青傾向於給組別經理、區域經理等基層管理者增加分配比例。“這次轉變應該算是高收入人士受的影響多一點,但這個削減不是一刀切,而是保證一定的平衡度。”黎明楷解釋説,高層人員會在2016年先進行調整,基層人員的改革方案還沒有定下來,暫時以2015年的方案為準。

重啟上市是施永青此次復出的另一項主要工作。目前,仲介行業已經成了“風口上的豬”,大量資金紛紛涌入,包括鏈家、搜房、房多多在內的同行都在快速發展、跑馬圈地。

作為國內最大的房産仲介,中原在資本市場卻一直少有動作。2004年,中原曾計劃登陸港交所,最終因股東王文彥不同意而被擱置。

目前中原的兩大股東施永青和王文彥各持45%股權,中原亞太區總裁黃偉雄佔10%股權。施永青及黃偉雄均支援中原上市,“現在王文彥也同意上市了,但他個人有一些要提出的條件,這些條件現在還沒有談。”施永青透露。至於上市的地點,施永青表示首選內地,但由於內地上市程式繁瑣,排隊時間長,最終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來源: 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施永青復出首推網路行銷:決戰鏈家不是時候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1-25 10:04:00
重掌中原帥印的施永青交出了復出後的首張成績單——2015年中原地産全年成交金額9205億元,佣金收入1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和30%。這個成績無疑給“中原不行了”的支援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