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産行業中,千億規模以上的大公司無論是兩級管理還是三級管理,都需要給地方公司充分放權,地方公司才能因地制宜取得業績突破。大公司如果過於集權化,對地方公司來説就無法施展手腳。”北京一地産投資公司負責人指出。
實際上,僅2015年一年,中海地産就有多位高管離職。去年9月,中海地産集團副總裁、中海地産行銷公司董事長曲咏海以及中海宏洋助理總裁、副總建築師範逸汀相繼離職。隨後的10月26日,中海發展宣佈郭勇及闞洪波辭任公司執行董事職務。
中海的郝建民時代
根據1月19日中海地産發佈的董事名單,陳誼辭職後,中海的執行董事只有4人,包括主席兼行政總裁郝建民、副主席兼高級副總裁肖肖、副總裁兼總建築師羅亮以及財務總監聶潤榮。
“根據港交所的規定,董事會主席與行政總裁不應由一人同時兼任,但在孔慶平時代一直擔任行政總裁的郝建民,在繼任董事會主席後卻並沒有放手行政總裁的意願。”一位與中海地産有業務往來的投資人士指出。
總裁陳誼離職,元老孔慶平榮休,51歲的郝建民成為這場內部紛爭的絕對勝利者。但對於郝建民來説,他能否帶領中海取得跨越式發展,這仍是一個未知數。
實際上,這兩年中海地産的發展已出現了停滯放慢的勢頭。
2013年,郝建民接任中海主席之時,公司銷售金額為1082億元,當年機構的統計報告顯示,中海地産的銷售金額排在全國房企第五名,碧桂園和恒大在其排名之後。
而2015年,從目前已經公開的數據顯示,恒大銷售金額已經突破2000億元,中海排名降至其後,而碧桂園目前的銷售金額也僅比中海少了不足百億元。
同時,在過去作為中海銷售的主戰場的華東區域在去年也遭遇了業績的大幅滑落。2015年,中海在南京和杭州兩個城市的銷售業績,已跌出前十,而萬科在杭州排名第三,保利在南京排名第四。而在其他樓市重點城市中,中海最好的成績則是在北京,銷售排名第七。
按照區域劃分,時任總裁的郝建民直接管理的是華北區,而其他幾個大區,特別是華東、華南區則不在郝建民的直接管轄內。
“郝建民在建立了總部集權的集團架構之後,對各區域的資源分配也出現了傾斜,由於郝建民之前就負責華北區域,因此這兩年中海的發展重點也在天津、濟南等地,對南京、杭州等傳統強勢區域支援較少。”上述曾在中海任職的中層管理者指出。
(來源:華夏時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