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川公積金釋放井噴式增長 購買商品房近2000萬㎡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1-19 10:54:00

    巨量資金釋放有效促進住房消費

  去年全省新增公積金貸款521.86億元 同比增長91.41%

  2015年,甘孜州康定市民王紅用公積金貸款買了新房,“一家三代,終於不用擠兩室一廳,早上搶廁所了。”截至2015年底,全年累計104萬戶像王紅這樣的四川家庭,通過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解決了住房難題;超過690萬人次通過公積金提取用以購房、租房、養房,改善了住房條件。

  2015年,我省住房公積金釋放資金井噴式增長。全年新增提取475.86億元,同比增長49.03%,創歷年新高;新增貸款521.86億元,同比增長91.41%,翻了近1倍,同樣創歷年新高。

  巨量資金的釋放,有效促進了住房消費。根據估算,去年公積金購買商品房近2000萬平方米,佔全省銷售面積約1/4,佔去年初商品房庫存約1/3。體現公積金支援個人貸款買房力度的重要指標——個貸率,達到80.7%,較年初增長超過16個百分點。個貸率全國排名從第17位上升至第11位,超過廣東、山東等地。

  公積金貸款有力支援了保障房建設。2015年,成都、攀枝花、德陽、南充4個試點城市發放公積金項目貸款32.69億元以支援保障房建設;全省累計提取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逾80億元,撬動保障房建房資金420多億元,可新建公租房20多萬戶。

  去年我省公積金貸款逾期率低於國家規定的0.3‰標準,更遠低於商業銀行1‰的貸款逾期率;全部完成歷史遺留涉險資金清收工作。我省建立了住房公積金資訊披露制度,並首次披露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確保資訊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

  公積金釋放資金為何井噴式增長

  “創歷年新高”,是過去一年中我省公積金的關鍵詞。全年新增提取同比增長49.03%,新增貸款同比增長91.41%……一個個數字不斷刷新著歷史紀錄,有效實現我省改善民生、帶動房地産市場化解庫存。公積金釋放資金為何會實現井噴式增長?

  利好政策迅速落地 提取和貸款門檻降低

  唐楊至今還記得去年得知中央接連釋放出公積金利好政策時的興奮。“利息在降,門檻也在降,確實足夠吸引人。”這位來自自貢市自流井區、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説,那時起他就有了貸款買房的想法。4月下定決心,5月初就下手了。最低首付款20%,貸款年限從25年延長到30年……所有該享受的政策,一個不落,全都迅速變成現實。“政府出臺一個政策,馬上就兌現了,安逸。”

  看得見的實惠背後,有看不見的努力。

  2015年4月初,我省兩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及時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進一步降低公積金提取和貸款門檻。至4月底,各地所有公積金管委會也都及時調整相應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迅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抓資金使用上來。

  針對我省房地産市場、公積金結余等情況,省住建廳會同相關部門從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放寬貸款條件,推進異地貸款,優化辦理程式,取消中間費用,擴大提取範圍六個方面著手,形成了《關於進一步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促進住房消費的實施意見》,並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實施。

  各市州進一步將政策“本地化”。甘孜州即提出無公積金貸款、購買自住住房的繳存職工,申請公積金貸款時均執行首套房利率等符合當地情況的政策。

  上線“網上辦事大廳”讓老百姓少跑路

  走進資陽的商品房樓盤,抬頭見的標語、低頭瞧的展板、售樓部裏的展架、兩旁街道的燈箱……幾乎隨處都能看到對住房公積金的詳細介紹——什麼條件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利率是多少?需要哪些程式?一條條清清楚楚。“政策調整一次,展板就換一次,確保每一位購房者都能知道最新政策。”資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步培訓所有合作銀行和樓盤工作人員,確保其掌握政策並向老百姓講解。

  2015年省級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上線“網上辦事大廳”,實現歸集核心業務網上辦理的同時,還應用了住房公積金貸款線上審批系統,“在合作銀行提交材料,公積金中心就能線上審批,省去了老百姓反覆跑路的麻煩,提高了審批效率。”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體弱、殘疾及不方便人士,中心實行到府和預約服務。

  2015年底,我省省級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全國20家省級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簽訂了互貸互認備忘錄。未來無論青海、陜西,還是江蘇、浙江、福建……只要在任一簽約中心繳存公積金,就可到其他任意簽約中心申請公積金貸款。

   提高使用效率 用足用好結余資金

  新政推出後,各地落實有快有慢,執行效果有好有差。如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我省馬不停蹄展開一系列督查調研工作,確保新政落實到位。

  4月,省政府分別召開成都、川南、川東北和攀西4個片區的工作現場會,強調要努力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率。省住建廳召開全省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專題推進會議,要求把“用足用好公積金結余資金”作為工作重中之重。

  5月,省委、省政府把公積金工作納入全省穩增長政策落實綜合督查調研,組成21個督查組分赴全省指導和督促各地落實;省住建廳在樂山集體約談個貸率低於全省平均水準的14個市(州)公積金中心領導,要求找差距、定措施完成年度任務。

  6月,省政府派出由省住建廳等牽頭的三個專項督查組,分赴瀘州、德陽、廣元、廣安、巴中、資陽進行專項督查……

  督查不僅“抓進度”,也要“保安全”。去年省住建廳組織4個檢查組,對省內各公積金管理中心進行廉政風險防控檢查。各地亦強化業務風險管理。內江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加強人員培訓、與承辦銀行合作以及貸後管理,截至目前未出現資金安全事故,無一筆違規放貸,已發放貸款也無一筆逾期和呆壞賬。今年將實現住房公積金涉險國債資金全部歸還完畢。

  覆蓋面擴大 讓更多人享受惠民政策

  去年我省公積金新增繳存逾650億元,同比增長11.45%。這意味著有更多人加入到公積金制度中,享受到個人住房貸款等惠民政策。

  省政府辦公廳去年出臺了《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的指導意見》,把著力點放在小微企業、非公企業和大量進城務工人員,完善繳存制度常態化機制。

  南充市將公積金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連續三年開展“擴面執法年”主題活動,宣講繳存政策,明確繳存要求,培訓繳存業務。過去五年,該市成功新增繳存職工7.8萬人,使總數在2015年突破20萬人大關。

    今年政策亮點提前看 公積金支援力度不打折

  住房公積金政策,今年是否會繼續像去年那樣“給力”?將有哪些新亮點?記者就此採訪了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

  個貸率計劃保持在80%以上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公積金支援個人住房貸款力度不會“打折扣”,各地將保持相關政策的連續性,支援職工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産市場發展。今年個人住房貸款率計劃將保持在80%以上高位運作,年底結余資金預計將下降到300億元以下。

  截至去年,我省已有12個市州(含省級分中心)公積金個貸率超過85%。大家都申請公積金貸款,會不會沒錢可貸?上述負責人表示,個貸率超過85%的市州今年將進一步提高融資能力,開展存單質押、公轉商(短期)、貸款資産證券化等業務,滿足貸款需求;同時加強調查研究,預防流動性風險。對於個貸率較低的市州,省住建廳將加強調研、督查和考核,堅持每月通報制度,通過約談等形式,助其找差距、定措施、見成效。

  不得拒絕“省外繳存、回川貸款”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各市(州)要嚴格執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關於住房公積金異地個人住房貸款有關操作問題的通知》(建金〔2015〕135號),不得增設附加條件拒絕省外繳存職工到我省購房需求,即不得拒絕“省外繳存、來(回)川貸款”。

  今年我省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城市和省級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先行先試省,平臺將在今年底前基本建成。屆時老百姓可自行選擇網上業務大廳、自助終端、服務熱線、手機短信、手機客戶端、官方微信、微網志等8種服務渠道,獲得即時公積金綜合服務。

  2016年我省計劃所有市州完成貫徹住房公積金基礎數據標準工作,實現“三年任務、兩年完成”,提高公積金業務流程規範化程度和資訊化水準。

  覆蓋城鎮穩定就業新市民

  過去,農民曾是被公積金“遺忘”的群體。越來越多的進城農民有了購房需求,他們能否也繳存並享受公積金?

  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我省將繼續完善繳存擴面政策,擴大公積金覆蓋面。圍繞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積極推進住房公積金向城鎮穩定就業新市民覆蓋,做到“應繳盡繳”。到今年底,力爭新增繳存700億元,使公積金繳存總額達到4500億元。

  我省今年還將通過當地報刊、電視、電臺和新興媒體等廣泛宣傳住房公積金相關政策,著力營造用人單位自覺履行住房公積金繳存義務的社會輿論環境。將加大力度打擊騙提騙貸、防止斷繳斷供,全面推行公積金信用制度。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去年四川公積金釋放井噴式增長 購買商品房近2000萬㎡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1-19 10:54:00
2015年,我省住房公積金釋放資金井噴式增長。全年新增提取475.86億元,同比增長49.03%,創歷年新高;新增貸款521.86億元,同比增長91.41%,翻了近1倍,同樣創歷年新高。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