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江北新區核心區地下空間規劃制定完成並公示,江北新區將充分利用地下空間。11月20日,江北新區核心區地下空間開發建設國際專家諮詢會舉行,專家學者對江北新區核心區地下空間開發規劃進行把脈。未來江北新區將開發超過450萬平方米地下空間,而地下空間承擔的任務是治理道路擁堵、空氣污染、內澇等城市病,助力城市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江北新區公共工程建設中心介紹,核心區規劃地下空間總建築面積約450萬—480萬平方米左右,結合CBD規劃範圍和地鐵站點及線路佈置,提供均衡多元的公共服務功能。地下CBD將集中開發約36萬平方米,即沿中央大道下結合地鐵4號線站廳佈置為主要的通道,其餘部分通過地塊間的通道實現聯通。這個區域內將引進商場、文化娛樂,以購物休閒為主。此外,規劃區周邊約有15個地鐵站點,各站點都有配套的商業開發,主要是社區商業服務、餐飲以及社區超市等功能。
除了地下商業開發,地下管廊統籌是江北新區核心區地下空間開發的最大亮點。為避免道路重復開挖填埋管線,未來江北新區核心區的電力、燃氣、雨水、污水、供水、通信、空調水管等全部進入地下綜合管廊。管廊設置也更為合理,道路東側或北側設置雨水、電力、供水管,道路西側或南側設置污水、電信、燃氣管,如果道路寬度超過40米,則兩側都設置雨水管,遇大雨時方便雨水快速流走不會積水。
江北新區還充分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在全市最先設置了綠化儲水系統,即通過公共綠地底部的調蓄設施,對雨水進行過濾後儲存,這些可以用來綠化灌溉和景觀使用,每個調蓄設施的蓄水能力達5000立方米。
在專家諮詢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談到江北新區地下空間開發時提出:“開發利用地下空間,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發展軌道交通,不是搞商業開發,而是為了城市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利用地下空間治理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內澇等城市病。通過地下公共交通,將人流引入地下,緩解地面交通擁堵,減少由此引發的尾氣污染。充分利用地下管廊的作用,讓城市順暢排水,緩解內澇。”
錢院士説,地下空間開發要考慮到方便性,建議未來核心區主要建築物的地下通道全部聯通。他特別對地下管廊建設提出建議,“地下管廊建設不能太大。”他説,不能一味追求地下管廊空間多高多大,而是科學設置,緊湊、合理,要和道路建設同步施工,節省成本。
日本東急設計株式會社總建築師北田靜男參與了東京澀谷地下空間和北京CBD地下空間規劃設計,他對江北新區核心區地下商業空間開發提出了很多意見。在北京CBD建設中,有一個亮點是水池採光,即從地面上看是一個水池,水池底部是透明的玻璃,水池可以給地下商業空間提供自然光線。澀谷地下空間也充分採用自然採光。北田靜男説,江北新區地下商業空間應多利用下沉式廣場,為地下空間提供自然採光和通風,這也是節約能源的做法。他還建議,充分利用地上的公園和綠地,將地下商業空間的通風井、排煙口隱藏在這裡。
專家諮詢會上,與會專家對江北新區地下空間開發的可行性進行了充分論證,充分肯定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理念,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江北新區公共工程建設中心表示,將充分採納專家們的可行性建議。(來源:南京日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