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近4年等待後,中國中鋼集團(以下簡稱中鋼)在天津響螺灣的地産項目,終於有了進展。據新華網消息,1月21日,中鋼天津響螺灣項目第二標段工程推進會,在天津濱海新區于家堡金融區舉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鋼內部獲悉,該工程的第二標段已完成招標工作,目前正進行開工建設的前期工作。
據了解,早在2011年9月,由於中鋼缺乏後續建設資金,在花費約2億元完成基坑工程後,該項目進入了近4年的復工等待期。期間,有消息稱,中鋼曾向天津方面提出回填該項目,但被後者拒絕;中鋼也有意轉手該項目,但由於成本太高,沒有企業願意接手。
一位中鋼內部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該項目出現轉機,源於中鋼找到了合作方。不過,現在具體的額度和比例,中鋼與合作方也正在商談,其中包括股權轉讓在內,涉及到評估的內容,雙方可能也存在分歧。
對於該項目的具體資金來源,昨日(1月26日)下午,記者嘗試聯繫中鋼新聞發言人李可傑,但其電話一直處於關機狀態。
中鋼將“盤活存量資源”
1月21日,中鋼天津響螺灣項目第二標段工程推進會在於家堡金融區舉行。除天津方面人員外,出席人員還包括國務院國資委中鋼監事會主席李繼平、中鋼董事長徐思偉、中鋼總經理劉安棟等。
公開資料顯示,天津響螺灣項目又名中鋼天津國際廣場,位於天津濱河南道以南、迎賓道以東,佔地2.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竣工後,將成為中鋼在華北地區的營運中心、物流中心、科技研發中心。
2006年4月,以中鋼國際廣場等為代表的10家外省市建設項目,正式簽約入駐天津市塘沽響螺灣商務區。按照中鋼的規劃,該項目為共88層、高358米的蜂窩式建築,曾打出“北京有鳥巢,天津有蜂窩”的口號。
但事與願違,“蜂窩”未起,卻留下了一個爛尾的“巨坑”。由於中鋼缺乏後續建設資金,在花費約2億元完成基坑工程後,該項目自2011年起9月起再次停工。早在2009年,因中鋼無法補充資金,項目就曾停工過一段時間。“2億元挖了一個大坑”,曾有媒體這樣評價這個項目。
據悉,在停工後,中鋼曾向天津塘沽區政府提出回填該項目,但被後者拒絕。
一位地産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由於中鋼項目施工停止,業主方繼續開發意願不足,又暫無其他企業願意接手這一“巨坑”,天津塘沽區政府曾為此頭痛不已。如今,天津響螺灣項目轉機的出現,多少有些峰迴路轉的味道。
與此同時,在1月16日召開的2015年工作會議上,徐思偉在部署中鋼2015年工作時,將“盤活存量資源”,納入中鋼工作範圍。
在一位區域經濟人士看來,響螺灣項目可以算作中鋼的存量資源,但在該項目的盤活上,資金注入無疑最為重要。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