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繪製8地圖 已上報給政府部門

來源:新京報 2014-10-08 08:34:00

8月22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河北省地理資訊局在北京召開了京津冀測繪地理資訊協同發展第二次座談會現場,展示了8幅專題地圖。

京津冀經濟、交通水準、人口規模等方面各有差別,差別到底在哪?將有8幅京津冀專題地圖,非常直觀地呈現出來。

記者從三地測繪部門獲悉,京津冀行政區劃、綜合交通、地形地貌和水系流域、人口分佈、教育衛生、産業園分佈等八幅地圖8月底繪製完畢,已于近日上報給政府部門。

以《京津冀人口分佈圖》為例,可以清楚看三地人口規模的密集,教育衛生圖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地高校等單位的分佈。“以前得出這個結論的方式可沒有那麼一目了然。”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人文地理研究院工程師吳飛告訴記者。

地圖完成後,將同步提供給京津冀政府部門,為協同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測繪界罕見跨區域聯合作戰

“我們是自發服務大局。”吳飛説,在今年地理國情普查的過程中,京津冀三地測繪地理資訊主管部門已經開展了三地測繪地理資訊共用工作。

7月25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河北省地理資訊局,在河北省地理資訊局地理空間技術創新基地,召開了京津冀測繪地理資訊協同發展第一次座談會。

三方簽署了《京津冀測繪地理資訊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並成立由三方領導參加的測繪地理資訊協同發展戰略合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例會,負責決策和統籌落實合作協議。

據河北省地理資訊局官網介紹,協議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共同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系列地圖。

一致意見是確定了首批8幅專題地圖,河北負責完成行政區劃、綜合交通、地形地貌和水系流域等4幅圖,而北京負責人口分佈和教科文衛圖,天津則負責産業園區和沿海地區圖。

“我們測繪行業確實很少如此大規模跨區域的聯合作戰。”天津市測繪院七分院副院長羅康説,為協同合作,三地相關部門在設計和編制過程中分享了大量數據,並突破常規,有所創新。

不到一個月拿出地圖初稿

8幅地圖,從7月底確定任務到8月20日完成初稿,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三地政府部門對這項工作亦非常重視。

壓在三地測繪人員吳飛身上的擔子不輕,這是因為專題地圖數據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地圖所表達資訊的正確性和科學性,而短時間內,要想收集整理分析處理三地多個政府部門的可發佈專題資訊,可並不簡單。

他們想出的穩妥辦法是,求助於三地出版的2013年版統計年鑒,上面的統計資訊都來源於各專業部門,兼具權威性和準確性,但這也並非一勞永逸的辦法。

編制《京津冀科教文衛分佈圖》時,如何找出能衡量三地科教文衛現狀的標準是個問題,若比較三地每萬人中高中、本科等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就會發現三地的統計年鑒相應數據統計口徑和標準並不一致,“有的細化到了大學本科人數,但有的只含混説高中以上。”

最終,在教育方面,他們確定反映京津冀三地中學以上學校數、在校生人數和專職教師人數這3個數據。

在8月22日的京津冀測繪地理資訊協同發展第二次座談會上,三地相關領導審閱了8幅4全開專題地圖初稿成果。

據吳飛和羅康回憶,《京津冀科教文衛分佈圖》因被指想反映的主題較多,資訊量太多,與其他圖不統一,被調為《京津冀教育衛生分佈圖》;而《京津冀沿海地區分佈圖》也因類似原因,改成了後來的《京津冀沿海經濟分佈圖》,將焦點集中在經濟資訊上。

《京津冀教育衛生分佈圖》採用分級設色的辦法,區分京津冀不同區域的醫療基礎情況,底色數據是當地規模以上醫院每千人擁有的床位數,數值越高,顏色也就越深。而教育方面的3個數據(中學以上學校數、在校生數、專職教師數)則被列為柱狀圖,標在圖上。

地圖配以統計圖表,列出京津冀三地的醫院數、醫生數和床位數絕對數量的對比,“能看出河北的醫院、醫生數量和北京基本相當。”吳飛説。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繪製8地圖 已上報給政府部門
來源:新京報2014-10-08 08:34:00
8月22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河北省地理資訊局在北京召開了京津冀測繪地理資訊協同發展第二次座談會現場,展示了8幅專題地圖。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