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限購鬆綁的消息不斷傳來,“救市”的聲音再度響起。
據記者了解,在庫存量較大的城市,目前有不少房企呼籲政府“救市”,而“救市”建議集中在以下幾方面:放鬆二套房貸,加強對房企信貸上的支援;地方出臺購房稅費減免政策;實行限購的城市能夠鬆綁限購,從需求層面給予支援。
而開發商的訴求正好與決策層給出的下一步調控路線相呼應。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明確表態,將在樓市調控中擴大地方政府的調控許可權,包括制定和實施住房限購政策、住房信貸政策、公積金貸款政策、土地投放和房地産稅負。這讓地方政府出手“救市”成為可能。
“實際上,從我們市裏的情況來看,在信貸、稅收方面能夠進行政策調整,這是比放鬆限購更為有效的辦法”,東部某二線城市一位住建廳官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放鬆限購只是改變預期,信貸、稅收的調整卻能直接為購房者降低購房成本。”
放權地方政府
“我們已經在部署監測樓市各項調控政策的效果,一季度的調研報告和情況説明正在匯總中。”上述東部二線城市的住建廳官員向記者表示,在對調研進行匯總後,市裏將集中討論關於樓市調控工作中的相關問題。
按照他的説法,儘管中央層面尚未直接表態地方可以調整樓市相關政策,但目前高層關於樓市調控的“口風”沒那麼緊了。“目前市裏在限購、公積金貸款以及契稅優惠方面都在進行相應的政策儲備,一旦其他城市有所鬆動,我們的政策也能跟得上。”
從今年3月份開始,幾個樓市成交大幅下降的城市已經對“限購”政策作出了“鬆動”嘗試。溫州(樓盤)市限購鬆綁方案已經上報浙江省政府,長沙(樓盤)、杭州(樓盤)、常州(樓盤)等地也在醞釀對樓市調控政策做出調整。
“除了嚴控土地供應量,我們預計在需求方面也有可供備選的方案,如放寬公積金貸款限制、降低政府性規費收繳標準並分期繳費、購房入戶等政策。”常州一位知情人士如是説。
值得關注的是,從2013年年底開始,“放權地方政府、對不同城市實行分類指導”的思路就已經在住建部工作會議上被確定下來。
“盡可能放權給地方政府的思路已經確定,問題就在於放什麼權、如何放權”,住建部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這兩個問題上,從部裏來説仍然是有不同的聲音,現在只能視情況而定,根據各地上報的政策調整方案我們再酌情研究。”
據上述東部二線城市的住建廳官員透露,目前其所在部門已經開展了對公積金貸款情況進行調查,預計先出臺調整公積金政策的可能性比較大。
實際上,已經有城市在這類政策上先動起來。近日,有媒體報道,營口(樓盤)市相關主管部門出臺政策稱,在4月1日-30日期間個人購買商品房,經各區財政部門房交會現場認證,給予購房者契稅全額返還政策。同時,在這一時段購房,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時給予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
“如果地方政府可以在信貸、稅收等方面進行調整的話,調整的效果不亞於放鬆限購。從以往樓市調控的經驗來看,在限購不能明確鬆綁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都是通過在信貸、稅收方面的調整獲得喘息機會的。”北京(樓盤)市房協秘書長陳志對記者表示。
2008年“救市”將重演?
實際上,對於樓市調控來説,地方政府一直將“適度放鬆信貸和稅收”的做法作為“曲線救市”的首選動作。
2011年底,在銀行信貸壓力持續不減的情況下,各地就曾經出現利用住房公積金做“微調”文章的舉動。當時,寧波(樓盤)、南京(樓盤)、重慶(樓盤)等地就分別出現了購房貸款“商轉公”、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調整政策。
“這類政策比直接鬆綁限購要溫和許多,”中原地産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在樓市限購博弈時期,通過這樣一些措施來避免剛性需求被抑制,同時也並非明顯“與中央政策對著幹”。
“現在地方出政策主要還是隨大流,只要是對地方有利的,其他城市先出了而且上面也不反對,其他城市基本也會跟著出。”上述東部二線城市的住建廳官員告訴記者,除公積金貸款之外,其他的減免稅費政策也是各地調整政策的重點。
而地方政府的這類舉動不難讓人聯想到2008年的“救市之舉”。
2008年7月份,全國樓市普遍處於低谷,“允許地方政府自行救市”的呼聲此起彼伏。之後不久,西安(樓盤)、蕪湖(樓盤)、蘇州(樓盤)、成都等地開始陸續出臺相關的救市舉措。調整內容除了下調公積金貸款首付及放寬貸款年限外,部分城市還出臺了減免稅費或直接給予財政補貼等政策。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對比之下,如果今年樓市調控中給地方政府放權,令地方政府在信貸、稅收方面有調整的許可權,政策的走向有可能類似2008年的老版本,而對於目前的房地産市場而言,這無異於政府出手“救市”。
來源:華夏時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