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改落地進入倒計時 存量農地或先期試點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4-02-21 09:55:00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日前國土部已經召開全國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地方座談會,並在會上討論了《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思路框架》(徵求意見稿)內 容。意見稿提出了改革的目標和總體思路,強調了改革的原則和底線,確定了改革的重點任務,明確了改革的保障措施。

據悉,這次座談會後,國土部還將召開專家和部門座談會徵求意見,在綜合各方面意見建議基礎上,對思路框架進行修改完善,爭取抓緊上報審定後啟動實施。這意味著“新土改”的落地已經拉開帷幕。

記者注意到,就村土地制度改革而言,由於其涉及的主體和利益關係十分複雜,必須審慎穩妥推進。改革路徑是“試點先行”,這更增加了“農地入市”的想像空間。

問計基層和一線

“土地管理制度尤其是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接地氣、順民意、尊民願、問民計、維民權,問計基層和一線,廣 泛聽取基層意見,認真總結基層開創的鮮活經驗,加快研製總體思路框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國土部副部長王世元在上述座談會上説,而且這已經是他在不 到兩個月時間裏第二次專門談及此項改革。

就在春節前年根之際,王世元向媒體表示,2014年國土部將有四項工作,其中就包括研究深化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方案。

“深化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方案是我們的總體框架,在這個方案的基礎上,我們要逐步細化安排,比如哪一項工作需要試點,都要單項提出來,報中央政府批後積極穩妥地推進。”王世元説。 據他透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入市,國土部正在研究細化思路和任務。

除去國土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也在對“新土改”吹風。

其中,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陳劍波撰文指出,要慎重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並對農地範圍進行的疏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趙陽也撰文指出,要出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各相關部門的改革暖風徐徐,並不是偶然的。“農地入市”拉開破冰之旅只是時間問題。而對國土部來説,當前要集中力量抓緊研究制定《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思路框架》。從各地情況來看,浙江、河北、湖北等省相繼出臺省級農村改革文件,試水土地制度改革。

不同試點的猜想空間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新土改方案正在加緊設計,農地流轉已進入“倒計時”。而記者從權威渠道和近期透露出的最新資訊來看,“存量農地”和“新增農地”均有先期進入試點的可能性,只是針對“不同的地”,要制定“不同的改革方案”。這也給了各地不同試點的猜想空間。

記者注意到,其中,“存量農地”即為過去由鄉鎮企業使用的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而“新增農地”為新增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

對此,權威人士分析指出,雖都為農地,但兩者所涉及的法律規定也並不相同。其中過去由鄉鎮企業使用的存量集 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這是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第六十條規定,由農民自用的經營性建設用地。其出讓、轉讓出租的依據是土地管理法六十三條的規定。這方 面改革探索涉及的問題包括如果仍然使用原地塊,但改變了企業的合資方或産業屬性,需要履行哪些法定程式;由於規劃調整或者因環保、基礎設施配套等原因不再 使用原地塊,需要經過何種方式和什麼程式才能實現原土地使用權的轉讓。

而新增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的管理、審批和入市辦法,是按照城鎮建設用地進行管理還是按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管理?需要哪種審批管理程式取得以及如何進入統一的市場進行交易?這些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因此,“要研究制定關於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市場交易試點工作指導意見,探索建立集體經營性建 設用地産權流轉和增值收益分配製度。並在試點實踐和制度儲備基礎上,推動修訂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還要在修法基礎上,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 地流轉條例。”另一位權威人士説。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新土改落地進入倒計時 存量農地或先期試點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4-02-21 09:55:00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日前國土部已經召開全國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地方座談會,並在會上討論了《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思路框架》(徵求意見稿)內 容。意見稿提出了改革的目標和總體思路,強調了改革的原則和底線,確定了改革的重點任務,明確了改革的保障措施。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