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
航空港區龐大的“疆域”,仿佛就是一個地理性的棋盤,每一個行業、産業、企業的棋子都試圖找到自己的坐標。
無論是面積、人口、交通、設施、政策的誘因,還是國際、尖端、科技、人才等字眼的引力,航空港區都是人們爭霸之地。
可能我們的眼光早已盯上了類似荷蘭史基浦機場的經濟效應,更可能只有鳳毛麟角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航空服務保障和維修、飛機零部件製造和航空租賃等航空産業的一方諸侯。恐怕更多的本土企業,會把自己這顆棋子放在住宅、商業地産開發與經營上。這並不是低能甚至弱智,而是“人口大省、省會鄭州、鄭州空港”的能量在發酵著自己最為穩妥、最為安全的舉措。
即便如此,筆者從一些開發企業在地産規劃,尤其是商業地産規劃的藍本中,總覺得他們認識到了機會,卻忘卻了河南的母體——地理經濟的存在價值。
這樣的商業地産規劃,不能夠擺脫“城市綜合體”大手筆的蠱惑,以至於找不到“咱河南都有啥”的樸素而真實的利益潛質。
博弈
10年前,我做“大河村酒”策劃案時,從早上8點30分到下午4點,我一直婆婆媽媽地問領導一句話:“外地人到鄭州到底能帶點啥回去?難道是一碗燴面?”
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各地特産店雨後春筍般地鮮活而出。其實,商業地産在航空港打拼“城市綜合體”這樣的巨無霸的時候,是否可以著眼航空港區的特性,著眼河南18地市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民間特産、民間餐飲,做一個具有社會貢獻、家鄉貢獻又能實現企業價值的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特性商業地産呢?
固始柳編、朱仙鎮版畫、羅山皮影、西平棠溪劍、淮陽泥泥狗……數不清的民間工藝品不僅是藝術的載體,更是文化的傳承,一旦集散起來將會是怎樣的情形?信陽毛尖、南陽玉器、焦作懷藥、濟源蟲草……數不盡的個體一旦在航空港某個商業街或賣場集結,它的發散也將隨著“飛機效應”翱翔海內外。
洛陽水席、鄧城豬蹄、道口燒雞、信陽燉菜、開封灌湯包……哪一道美味不能讓本土與外地人垂涎三尺?
那麼,你可以是“河南風物”這顆商業地産的棋子,讓需求成為“衝”的動力。博弈不僅僅是一個棋子的定位,而是在全局中找到自我。
勝算
2012年,我和我所服務企業的團隊邀請了省社會科學院、河南文化産業名企等的專家、執業者,做了一個河南風物、風味的開發、傳承、價值體現的論壇。隨之的兩三個月後,一家以集散河南18地市土特産的企業就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更在2013年的國慶節小長假期間,僅僅是有選擇地在高速服務區展賣就取得億元銷售額。
我們不能總在製造的氾濫中隨波逐流,而要在創造的浪尖上後浪推前浪;我們不能總是滿足複製而應當創新。這一切都應源於思想的解放和能生成經濟的良好環境。
正如一盤棋的勝算在於胸有成竹。任何事情難得的是舉一反三。你可以是航空港商業地産博弈的“河南風物街”(或“河南風物場”)、“河南風味街”(或“河南風味堂”),更可以是“中華風物”和它的衍生業態的主宰者。
去過烏魯木齊的人,不會不駐足“大巴扎”,去過西安的人,不會不被回民小吃街的景象所吸引。
(來自:河南商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