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韻味
家庭旅館表面小資,實際卻沒能傳承鼓浪嶼老別墅的人文味
即便存在證照危機,家庭旅館依然有“氾濫之勢”。
據不完全統計,鼓浪嶼上有1200多棟飽含歷史底蘊的老建築,超1/4被改成家庭旅館。
著名時評人連岳,曾一度搬到鼓浪嶼居住。每天,沿著蜿蜒不平的小路,眺望寂靜的深院、斑駁的高墻、破敗的門窗,斜陽草樹,尋常巷陌,體味那個年代的故事。在他看來,紅磚、灰墻的老建築,遠比紅黃、翠綠的現代感,更有人文味。
比如,泉州路的金瓜樓,典型的南洋與歐式風格混合建築,梁、柱、楣、檐、板、角裝飾著各種中式浮雕。儘管已是斑駁破舊,但依然在向世人訴説著旅菲華人黃賜敏一家的喜怒哀樂。
可如今,島上不少家庭旅館讓鼓浪嶼變了味。“表面上看,家庭旅館給鼓浪嶼增加小資色彩,但這種表面小資,只是空洞和蒼白,沒有文化內涵,和麗江、烏鎮沒什麼區別,那不是鼓浪嶼。”鼓浪嶼申遺顧問、廈門市文化局原局長彭一萬説,鼓浪嶼的美在於它的文化,在於老建築背後的悲歡離合。“就算是給老別墅新生命,這生命也該源自老別墅自身的歷史底蘊、文化風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慧炯説,如果任由外力粗暴地改造老別墅,就會耗盡老別墅僅存的生命力。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