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建住房中佔比不足15% 精裝房推廣卡在哪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 2013-07-25 09:32:00

市建設工程質監站:將研究出細則 有四大方面標準,要求必須達標

對於普通市民來説,最關心的無疑是精裝房要推廣,品質問題誰來監管?對此,無錫市建設工程品質監督站的徐曉峰站長表示:“我認為精裝房的爭議、摩擦,主要在於業主和開發商之間的合同約定不明確。”

徐站長所説的不明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材料標準、施工品質、工藝標準。“這方面的規定,目前有這麼兩條,一個是2011年6月1日起實施的《成品住房技術標準》,這是江蘇省強制執行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太虛,不夠細。還有一個《住宅室內裝飾裝修驗收規範》,這個是行業標準,相對比較詳細,但是它不是強制執行的。”

事實上,現在市場上精裝房的品質良莠不齊,而精裝房的交付標準也沒有界定,導致購房者對“精裝房交房即等於入住”這一概念表示懷疑。實際採訪中記者也了解到,在打造精裝房的時候,一些品牌開發商推出了較為全套的精裝標準,可以實現交房即入住,而有些開發商只是清水房外加贈送家電的“半精裝”標準,與購房者期待的拎包入住有距離。而更多的購房者是將樣板房對實際拿到手的房源作對比,結果越比越窩火。

徐站長表示,從長遠來看,推廣精裝房是有十分必要的。“房屋精裝修有助於住宅産業化、建築工業化,同時環保節能、減少資源浪費,對工程品質的提高也是有好處的。”為了迎合這一未來的發展趨勢,質監站正在研究一個關於精裝修房品質監督的實施細則。

“這個細則主要要明確這麼幾個問題,那就是材料標準、工藝標準、施工品質標準和品質檢查標準,落實各方責任。”這個細則將有多細,徐站長舉了一個例子,“拿材料標準來説,就好比一個櫥櫃,建築單位必須給我一份標準,標準必須具體詳細到這個櫥櫃使用什麼材料,甲醛含量是多少,板厚是多少,強度是多少等等。同時這份標準必須建立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如果是沒有國家標準可參照的材料則參照行業標準。否則審核不予通過。”

民間裝修人士尚擔心“雷同” 放心,個性化定制是未來趨勢

官方聲音對精裝房推廣很有信心,民間裝修人士卻持保守態度。“推廣精裝房5年前就提出來了,但是現在精裝房所佔的比例還不是很多,我覺得要推廣開來很難。”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裝修小老闆這樣告訴記者,他分析説,一來,每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不一致,統一的裝修並不為所有人接受;二來,每個人的喜好和居住習慣不同,對裝修的要求也不一樣,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個人定制式”裝修。對此,上述建設局的專家早有回應説法———從“裝修個性化”來談,許多業主不喜歡精裝房千篇一律的裝修樣式,覺得還是自己打扮出來的“家”更合乎自己的心意,“這其實也是有解決方法的,首先是通過傢具、窗簾、擺設等室內陳設來彰顯獨特的品位和個性;或者將來開發商會根據業主需要進行單獨‘個性化’的精裝修,比如現在綠城的香樟園,就提供這方面的服務。”記者在採訪中也遇到有其他業內人士預測,未來精裝房可能會走“一對一定制”模式,業主在購房之初就與開發商簽定相應合同,開發商後期根據購房者的特殊需求分門別類地裝修。

而價格方面,該專家表示,“這本身也是有利有弊的事情,精裝房或許是會貴一些,但它省去了業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便事後有了問題,業主也只需要認準開發商就行了。”

(見習記者 程琪斌 記者 練維維 實習生 唐子淇)

本文來源於:無錫新傳媒網, 原文地址: http://www.wxrb.com/node/news_dczx/2013-7-25/FKFDJJBAF472795.html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無錫新建住房中佔比不足15% 精裝房推廣卡在哪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2013-07-25 09:32:00
上月中旬,無錫市建設局擬出房地産業改革方向———“積極推行住宅全裝修,鼓勵新建住宅一次裝修到位或功能表式裝修,促進個性化裝修和産業化裝修相統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