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中國138縣醞釀撤縣設市 新型城鎮化恐被扭曲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3-06-09 13:32:00 作者:李秀江
自沉寂16年之後,“縣改市”借“新型城鎮化”之名,再次高歌猛進,大有捲土重來之勢。據統計,至少有138個縣醞釀撤縣設市,廣東、貴州、雲南和陜西4省就有60多個縣提出撤縣設市。
中國人民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小組負責人彭真懷嚴詞指責,“這是典型的政績衝動,與加大縣城和小城鎮建設的戰略意圖背道而馳。對其中的胡作非為如不明令禁止,耽誤發展不説,還會嚴重衝擊農村社會穩定。”
“縣改市”會不會重新啟動雖然仍未可知,但過多的縣改為市或區,將衝擊以縣制為基礎的治理制度,這不僅會造成虛假城市化,更會為中國未來發展埋下無可挽救的隱患。
“縣改市”出政績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縣域經濟迅速壯大,相應地要求行政權力和管轄範圍擴張升級,縣升格為市一度成為切實可行而又風光無限的擴張模式。
僅1994年-1996年間,全國共有95個“縣改市”,其中,江蘇、山東、浙江等省“縣改市”較為突出,江蘇蘇南的縣基本都升級為市。
而對於縣級單元來説,“縣改市”之後可獲得更高的稅收返還比例、城市維護建設稅等收入,還可以得到更多的建設用地指標、工業項目、水資源佔用量等好處,在當時客觀上這也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事實證明,改市之後,江蘇、山東、浙江等省的縣域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每年的全國百強縣排行榜基本都被這三個省佔據。
“在特定時期,縣改市不失為一條有效的發展道路。”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微網志)認為,城鎮化快速發展,就需要給中小城市放權,讓他們有擴張和發展的慾望。如果一個縣的經濟發展水準比較高,城市規劃面積到位,財政收入達到一定的水準,人口聚集達到一定的能量,自身的造血能力大幅度提高,就可以變成市,使農民就地變成市民。
但是這一輪的“縣改市”風潮,被中央政府1997年緊急叫停。彭真懷研究認為,中央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當時很多地方盲目追求縣改市,衝擊了縣制為主要特色的傳統行政管理系統,造成很多縣級市出現“虛假城市化”弊病,比如市區農村人口比重過大,城郊比例失調,城鄉概念模糊等等。
他説,“現在這些老毛病又發作了,簡單把縣一撤了之,搞硬生生的 拉郎配 ,甚至農民 被上樓 ,背離了新型城鎮化的初衷。”
如何釋放縣域經濟的活力一直是行政區劃改制的中心議題,不可否認,擴權強縣無疑是城鎮化的下一個增長點。“但我們要對新型城鎮化重新理解,不能走入誤區,甚至走向反面。”彭真懷錶示。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