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密集發佈的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012年,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地産企業已由萬科一家擴容至三家,此外,年銷售規模超過百億的房企也超過了53家,相比2011年的42家大幅增長。不過,亮麗的數字卻無法掩蓋行業的危機,在銷售額大幅增長的同時,房企利潤下滑的趨勢卻也同樣加劇。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500強開發企業凈利潤均值為4.34億元,同比下降18.64%。
即便銷售額增長本身也不太令人信服。與過去數年相比,合作項目,權益銷售在房企年報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高速增長的背後,卻是更多分享蛋糕的合作夥伴。而曾經作為房企實力重要考評指標的銷售額排行榜,也因此越來越失去其參考價值。
在行業內,不少從業人士已達成共識——2012年是一個結構調整年。持續加強的樓市調控正使得房地産市場生態急劇發生變化,這也迫使不少開發商從産品結構、區域佈局乃至發展策略上進行徹底調整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銷售榜淡出
每年的房企銷售排行榜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事件。甚至在很多人眼中,這就是房地産企業的實力排行榜。
如果説五六年前的銷售排行或許還能為企業實力提供一個客觀參考的話,那麼在合作項目大行其道的今天,房企銷售額排行榜的參考價值已越來越弱。
以龍頭房企萬科為例,早在2010年10月,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便稱,當年萬科約有75%的銷售收入來自合作項目。而自2005年起,萬科每年約50%左右新增項目都是通過合作購得。這一規則同樣在2012年的年報中得以體現,當年新增的78個開發項目中,有47個屬於合作項目,以建築面積計算,萬科擁有的權益建築面積僅佔到全部新增項目總規劃建築面積的77%,這也使得2012年萬科1412.3億元的銷售金額要大打折扣。
同樣通過大規模合作贏得發展的還有綠城和融創。兩家企業在2012年的銷售排行榜上均大幅躍進。綠城中國由2011年的第12位躍升為第7,融創中國則從2011年的第18位躍升至第12。而雙方開創的合作銷售模式無疑是主要原因,但卻遠遠不是企業實力的真實體現。
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綠城中國546億的銷售額中,歸屬於集團的權益金額為289億元。而融創中國356.4億元的合約銷售額中,歸屬於公司的權益合約銷售金額僅為283.5億元。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