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糾紛源於快速擴張?
自去年4月,綠地進駐安徽馬鞍山的首個高端住宅項目綠地世紀城被爆出使用“瘦身鋼筋”後,輿論譁然。對此,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表示,産品品質是企業的生命線,有時候企業是自己被自己打倒的。“馬鞍山這個項目中存在一些品質問題,我們也覺得很痛心,作為全國大企業不應該有這樣的問題,我們真的是痛定思痛。”
但張玉良堅稱,馬鞍山項目以鑒定結果來看是一般建築品質問題。“這個一般問題也是不允許存在的,綠地集團一定把品質放在企業生命的重要位置來抓。”
但事實證明,綠地的品質問題卻時時發生。上海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高週轉的企業,速度提升上去了,品質難免出現問題。綠地各地事業部權力比較大,即使總部領導過去,也不一定聽話的。”
綠地上海、安徽、徐州、長春等各地樓盤紛紛出現品質糾紛的原因是否因為快速擴張與把控不嚴,權力過度下放給地方公司,綠地究竟如何應對?
對此,綠地給予時代週報的書面答覆是:綠地內部採用“集團總部-事業部(産業集團)-城市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架構,集團實行戰略管控與財務管控相結合,一方面給下屬單位適度授權,激發其發展主動性,另一方面,集團層面就戰略、投資、資金等核心環節及重點項目集中把控,並加強監督及指導,整個管理模式兼具靈活性與管控度。綠地作為國有大型企業,始終承諾對業主負責到底,切實維護業主權益。對個別樓盤中發現的品質瑕疵,綠地始終高度重視,及時溝通、積極解決,並舉一反三,通過不斷優化工程管控模式,強化對項目公司以及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監督管理,有效提升産品品質。
綠地的官方網站顯示,綠地集團總部下面還下轄20個房地産事業部,包括房地産事業一部、房地産事業二部、房地産事業三部、房地産事業四部、蘇南房地産事業部、南昌房地産事業部、武漢房地産事業部、長沙房地産事業部、貴陽房地産事業部、安徽房地産事業部、東北房地産事業部等。
凱捷諮詢顧問劉爭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這實際上還是二級架構,按照萬科、中海等的做法,中間會再成立區域中心幫助總部分擔管理職能,分成三級架構,“總部直接面對20個事業部,對總部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很難面面俱到,架構上是有問題,只能大的問題管一管。擴張太快,總部對事業部管得可能相對弱些,放權比較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存在種種問題,綠地的樓盤都能順利竣工驗收。強大的政府關係也一直是綠地引以為傲的法寶。張玉良常年把“做政府想做的事,做市場需要的事”視為圭臬。綠地的綜合體遍地開發、在超高層競賽中突飛猛進將這一準則運用得爐火純青。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