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反映,本以為綠地是大公司,買房後才發現,新房成了一塊“心病”。
而綠地總部對各地事業部放權過多是導致品質問題頻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去年4月馬鞍山綠地世紀城曝出“瘦身鋼筋”問題後,綠地旗下的樓盤品質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而經常將“品質”挂在嘴邊的綠地集團,卻始終未能擺脫樓盤品質糾紛和業主維權的夢魘。
近期,綠地的樓盤在各地出現多起業主維權事件,如徐州綠地香頌、綠地商務城,長春綠地新里中央公館,安徽綠地世紀城海頓公館等等,業主討伐的矛頭直指綠地品質監管體系及品牌形象。
根據綠地官網數據顯示,2012年綠地全年業務經營收入超過2430億元,較上年增長近39%。其中房地産業務躋身千億行列,全年預銷售金額超過1050億元、預銷售面積約1180萬平方米,分別位列全國行業第二和第三。
而在這份鮮亮的業績背後,綠地樓盤因品質糾紛引發的業主維權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據報道,徐州綠地香頌在完全沒有達到交房條件的情況下卻已經驗收合格,而原本應于2012年12月31日交房,卻由於虛假宣傳、變更設計、一樓下沉、頂層漏水等一系列問題拖延導致800多戶業主中有400多戶業主至今仍未收房。
合肥綠地藍海寫字樓更是頻繁停電引發上班族不滿。據在該樓上班的王女士介紹,去年夏天有過好幾次到用電高峰時就停電,更加讓人難以忍受的是空調經常無法正常使用,“據説是因為在規劃寫字樓初期,電路的規劃不完備”。
這樣的品質問題不勝枚舉,從房屋漏水、墻壁裂縫,到設計缺陷、施工粗糙,再到墻體結構問題,甚至樓體主梁鋼筋不合格,綠地所建的房子成為了眾多業主的夢魘。
據多位綠地業主反映,本以為綠地是大品牌大公司,買房之後卻發現買來了一大堆麻煩和問題,新房成了一塊“心病”。
對此,綠地一位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是這套説辭:上述部分項目的個別樓棟確實存在一定品質瑕疵,綠地集團對此高度重視,負責開發的子公司均與業主及時溝通、積極協商解決。但亦有個別媒體所指的部分所謂品質問題,實為開發過程中的正常設計變更,符合相關規定及合同約定,對此綠地集團仍堅持尊重業主,妥善做好溝通解釋工作。
而據業內熟悉綠地的人稱,綠地總部對於各地事業部放權過多是導致樓盤品質問題頻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來源:理財週報)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