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海南樓市2012量價穩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3-02-08 16:50:00

作為全國第一個崛起旅遊地産的城市,海南樓市20年前房價地價暴漲,泡沫破滅,經過很長時間復原,並在國際旅遊島獲批前後再創新高,之後受宏觀調控影響回調。如今市場如何呢?日前,海南省房協公開表示,2012年海南樓市房地産投資增幅依然位居全國前列,商品房銷售量穩中有升,存量房也在可控範圍內,而今後的海南省將“綠色崛起”。

房地産投資增幅位居全國前列

“2011年、2012年我省各市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房地産調控措施,房地産增速放緩正是這一調控取得的預期成效” 海南省房地産行業協會會長向多銀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2012年,全省房地産開發投資完成886.64億元,同比增長33.7%,增幅位列全國前列,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商品房銷售931.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9%,銷售量穩中有升。

向多銀錶示,目前海南省商品房在建規模還處於合理的區間範圍內,房地産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1340.42億元,約是開發投資完成額的1.5倍,表明企業資金供給狀況良好。

專家看法 海南還是價格洼地

雖然海南樓市開發增幅靠前,商品房銷售量也穩中有升,但是在價格上卻逐漸回歸理性,據記者了解,目前其商品房銷售均價789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1.3%。

對此,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曹錫仁教授表示,最近20年來,海南省房價幾乎未漲,還在消化90年代那一場經濟危機給其帶來的泡沫。

當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城市購房者似乎還不知道“商品房”為何物時,海南省就以其獨特的自然環境映射出了“瘋狂的房價”。

同是沿海城市、且同具備較好的宜居資源,杭州市與海南的房價做比較可發現:1993年至1995年,杭州市西湖周邊房價為2700-3300元/平方米,而海口市中心房價為6000元/平方米——當時海口的房價是杭州市的兩倍。

如今已經過去20多年,海南省房價幾乎未動,曹錫仁教授認為,以海南省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居住舒適度來看,眼下其房價依舊是“價格洼地”。

後市預期 降價概率越來越小

對此,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房地産分會會長陳寶存表示表示,樓市調控以來,由於更多的受到網路媒體的影響,大家預期樓市有一個下降的空間,覺得能降,所以大家才不買。

但很明顯樓市已經回暖,對此,陳寶存認為,海南包括全國的房價,都應該是回升的狀態。價格要回升,成交量要回升,將是量價齊上。而上升的幅度將會受到調控預期的限制。因為調控,整個房價上漲的幅度可能不大,但是降的概率已經越來越小了。

相關連結  海南省要“綠色崛起”

2010年以來,國際旅遊島建設為海南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國家房地産調控的大背景下,海南房地産市場抓住機遇,積極轉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優異的自然環境資源賦予了這片土地獨特性和稀缺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0年底海南東環高速鐵路正式開通,2015年底西環高速鐵路也將投入使用,屆時將形成環島旅遊交通圈;同時,瓊海市和儋州市還規劃各增設一個機場,中線高速公路海口至屯昌段已建成投入使用,屯昌至瓊中段已動工建設等等,這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縮小因交通可達性導致的地區差異,更好地為遊客和本地居民服務。

在旅遊服務配套方面,清水灣、海棠灣、石梅灣等旅遊度假項目已初具規模。文昌航太主題公園、陵水海洋主題公園、萬寧奧特萊斯等大型旅遊度假綜合開發項目已進入建設實施階段。樂東縣龍沐灣規劃以十余家高端度假酒店、度假村為主體,跨鎮區區域整合進行綜合性開發,省內多家星級酒店相繼落成營業,充分表明海南逐步具備高水準接待國內外遊客的能力。

在公共服務方面,2011年,海南相繼實施離境退稅、離島免稅政策,吸引島外眾多旅客前來觀光度假。解放軍301醫院海南分院已在三亞建成開業,這將為海南的居民、遊客提供一流服務和醫療保障。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盤點]海南樓市2012量價穩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3-02-08 16:50:00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