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晨報報道,重慶土地供應穩定,今年一季度不會因供不應求漲價“地球還在轉,丈母娘還要面對,房子的問題也還是得解決。”談到樓市,網友如此戲言。
瑪雅人“2012世界末日”的預言已經破滅,可2013年樓市的預言還在繼續。買還是不買,賣還是不賣,在焦慮和糾結中觀察市場的人,總需要臨門一腳的勇氣和一盆冷水的清醒。2013年樓市走勢如何?重慶晨報記者專訪了總監何田,與全國200多個城市的各項房地産數據打交道的他,對2013年樓市有著自己的判斷。
猜供應量
重慶樓市不會供不應求
2013年的樓市將怎麼走?拋開政策影響,供求關係至關重要。
何田認為,去年年初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已經觸底,同比分別下降14%和20.9%,到了去年7月,累計新開工面積和開發投資額增速到達低谷(分別為下降9.8%和增長15.4%),市場的供應量將在今年年初達到一個低點。不過,隨著近幾個月開工、投資等供應指標已逐步企穩回升,單月新開工面積由降轉增,開發投資額增速明顯加快,伴隨品牌企業業績好轉,拿地力度加大,預計2013年這一趨勢將延續,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將止跌反彈,投資增速趨穩。
之前有人認為,隨著供應量的逐漸減少,房價可能在今年3月份出現上升。對此,何田表示,“這種供不應求的情形只會出現在我國一線城市,短時間內還不會在重慶上演。因為重慶的土地供應量最近幾年一直比較大,雖然存量已經消耗,但是隨著建設週期的到來,2013年重慶的供應量還是相對穩定的。”
猜房價走勢
會漲,但上漲空間有限
眼巴巴盼著房價降下來的人們,估計2013年要大大地失望了。
基於土地成本高企、剛性需求支撐、投資途徑單一等種種原因,業內人士對於今年房價的預測大方向頗為統一,都是一個“漲”字。
何田也這樣認為。他説,貨幣環境的穩定和市場成交不斷加溫,都支援房價繼續走高,尤其是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因為供應少,房價走高已成定局,“從全國整體而言,我認為至少向下的通道已經關閉,房價即使不漲也不太可能跌。”何田説:“具體而言,一線城市和發達的二線城市(如長三角的杭州、南京等地),在過去兩年受調控影響較大,2012年來積壓的需求逐步釋放,成交量普遍在去年6-7月率先達到小高峰;多數二線城市市場的供應總體充足,價格上漲動力不及一線城市,價格平穩運作的可能性較大;三四線城市供應充足但潛在需求相對較弱,部分供應明顯超出當地需求的城市面臨價格下行風險。”何田還認為,由於2010年以來新開工面積始終處於高位,這些新開工面積將持續形成供給,因此預計2013年全行業去化壓力依舊嚴峻,全國整體房價上行空間有限,不會出現2009年那樣的飆升局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房價持續上漲,將加大房地産調控政策在2013年升級的風險。
猜市場格局
大魚擠走小魚將成定局
如果説之前房企洗牌還只是預言,那麼到了2012年底,這個預言基本實現了大半,大企業通過2012年的銷售業績,牢牢把握並逐步擴大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12年,萬科、保利、恒大、中海、招商等房企每到12月就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這些業績飄紅的大房企在土地市場更是縱橫捭闔,屢屢創下“地王”神話。2013年,糧草足的大房企們,或將把房地産市場攪動得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何田認為,雖然2012年房地産市場還沒怎麼上演“大魚吃小魚”,但是大魚變大擠走小魚的情況已經成為定局。“目前,我國百強房企加起來的市場份額不過30%,就是房企老大萬科也只佔了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幾。而在美國,僅僅前十名的地産公司就佔了30%的市場份額。”何田説,這幾年品牌房企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2009年,十家代表性企業的市場份額為全國的7.5%,到去年已擴大到11.6%,萬科在千億的基礎上繼續實現增長,品牌房企業績快速增長已經擠佔了中小開發商的市場空間,預計在2013年,品牌房企的佔有率將繼續提升,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高。
“雖然大房企的壟斷也會帶來弊病,但是對於我國的房地産行業發展而言,大房企的集中度越高,對政府的監管、行業的規範和人們居住品質的提升都是好事。”何田説。
猜房企應對
多物業形態多層次開發
何田認為,2013年對房地産企業來講應該是利好眾多的一年,如何踩準市場和政策節奏,隨行就市的以合理價格提供適銷對路的産品才是企業長遠發展的要訣。
何田建議,2012年東部地區一二線城市回暖較早且力度更大,2013年這一趨勢可能會延續,而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地産供應和當地經濟、人口不匹配,或將面臨供應過剩風險。從産品方面來看,要跑量快速週轉做大規模,中小戶型、低單價、低總價是産品策略的必然選擇,想要迅速提升銷售金額、創造高收益,區域或産品特徵稀缺、性價比高的中大戶型高端産品必不可少。
另外,在當前住宅市場受到嚴密監管環境下,拓展業務,發展多物業形態,如旅遊地産、商業地産、養老地産等也是企業分散風險、做強做大的重要途徑,但與傳統住宅産品完全不同的是,這些産品存在週期長、前期資金投入大、産品開發能力要求高等,一窩蜂盲目投入可能導致供過於求或去庫存乏力的局面。
專家認為,今年初重慶樓市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