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屬公園將開啟經典遊園活動

來源:北京日報 2023-09-21 13:39:01

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中秋佳節連接國慶長假,市屬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將開啟經典遊園活動和雲遊觀覽項目,為遊客提供團圓賞月、秋遊度假的好去處。今年,“月圓京城 情係中華”中秋活動是國慶遊園的“頭彩”,分為現場、線上兩大類,遊客可以賞秋色、品民俗,也可以話中秋、憶傳統。

天壇公園首次聯合中央音樂學院,在祈年殿前演奏中和韶樂,展現古建、古樂和舞蹈“共鳴”的月夜景致,並通過5G網路讓觀眾實時線上觀賞。紫竹院公園友賢山館舉辦主題音樂會,以音樂、剪紙、畫糖人等形式追憶歷史、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園林博物館為觀眾帶來寄情山水、寓意家國團圓的沉浸式民樂展演。

此外,中山公園、香山公園、國家植物園(北園)、陶然亭公園、北京動物園、玉淵潭公園等將在中秋節當天分別開展投壺遊戲及中藥香囊、桂花團扇、永生花相框、花草手提燈、中秋挂飾製作等,邀請遊客手工體驗中秋習俗和園林文化,帶走節日祝福。

10月1日,市公園管理中心將在市屬公園開展國慶主題活動,邀請遊客到公園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歡度國慶,祝福祖國。香山公園開展“我眼中的紅色香山”深度遊,遊客將跟隨公園紅色文化宣教員,聆聽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的革命故事,參與紅色知識答題、紅色詩詞拓印、發報機體驗等互動。中山公園招募青少年參加“我與祖國共成長”志願講解活動,引導青少年遊客傳承紅色基因,官方微網志同步線上直播。陶然亭公園將推出紅色實景課堂,邀請青少年“錚錚學子陶然行”,訪革命舊址、集印章打卡,走進公園紅色歷史。頤和園在益壽堂景區舉辦“共繪中國夢 共鑄中國心”主題活動,邀請遊客通過彩繪、寄語等形式祝福祖國。玉淵潭公園將在中國少年英雄紀念碑廣場帶領小朋友繪製國慶畫卷,觀看“傳承紅色基因 放飛時代夢想”紅色主題展。景山公園以展板形式介紹國慶節的由來和歷史。

長假期間,“頤和秋韻”桂花文化展、市花菊展、“南北名園 和合競秀”園説Ⅴ文物展、“樂動名園”音樂會等重磅遊園活動將聯袂呈現。賞秋花、觀文展、音樂會等多種遊園形式在市屬公園交織,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帶到遊客身邊。

今年,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並推出的系列精品文物展覽“園説”迎來第五期,將以“南北園林”為主題,聚焦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和北京周邊地區的中國古典名園,在頤和園博物館、德和園扮戲樓展廳兩地同時開展,展示南、北園林發展概況、藝術價值和文化特質。同時,作為市屬公園中的傳統秋季賞花品牌,“頤和秋韻”桂花文化展今年在東宮門、仁壽殿景區展出220盆盆栽桂花,其中包括園藏百年古桂59盆。

國家植物園(北園)、陶然亭公園分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菊花觀賞活動,菊花花壇、主題花境、精品盆栽等貫穿中秋、國慶、重陽節日。中山公園“春華秋實”花卉精品展中秋開幕,碧桃、連翹、西府海棠等春花,與海棠、蘋果、石榴、山楂等秋果觀賞植物在唐花塢共同亮相。中國園林博物館聯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辦“川派盆景藝術展”,以川派盆景、紫砂陶盆為觀眾展現川派盆景的藝術美。

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基於“城市系列”推出“樂動名園”系列,是市公園管理中心與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啟的特別合作。天壇公園神樂署成為本次“樂動名園”系列的首演選址,將在10月4日、5日、6日以三場午間音樂會的形式為遊客提供音樂文化旅遊盛宴。同時,天壇公園還將連續8天線上上帶來中和韶樂“禮樂興邦”系列展演,相約雲上音樂會,共慶國慶佳節。

市屬公園還將結合特色園林文化開展文化體驗、科普課堂、室外導覽、自然探索等47場次科普遊園活動,包括濕地導覽、古樹觀察、昆蟲旅館製作等,傳播生態文明,展現園林科學之美。

市公園管理中心提示遊客:中秋國慶假期,頤和園、天壇等公園景區將迎遊覽高峰,請參照活動資訊,合理安排行程,提前網上購票。建議遊客關注@暢遊公園及北京各市屬公園公眾號,了解更多遊園活動資訊,錯峰遊園。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市屬公園將開啟經典遊園活動
來源:北京日報2023-09-21 13:39:01
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中秋佳節連接國慶長假,市屬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將開啟經典遊園活動和雲遊觀覽項目,為遊客提供團圓賞月、秋遊度假的好去處。今年,“月圓京城 情係中華”中秋活動是國慶遊園的“頭彩”,分為現場、線上兩大類,遊客可以賞秋色、品民俗,也可以話中秋、憶傳統。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