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調整住房公積金購買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有利市場置換交易

來源:澎湃新聞 2023-09-08 15:20:36

9月7日,據微信公眾號“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為支援深化城市有機更新,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提升居民居住品質、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制度作用,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第六十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調整本市住房公積金購買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的通知》及《關於本市住房公積金支援城市更新有關政策的通知》。

其中,《關於調整本市住房公積金購買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的通知》明確,對借款人購買6(含)至35年之間房齡的存量住房的住房公積金最長貸款期限進行調整。其中,所購存量住房房齡為6(含)至20年之間的,住房公積金最長貸款期限從原來的不超過“35減房齡”的計算規則調整為不超過30年;所購存量住房房齡為20(含)至35年之間的,住房公積金最長貸款期限從原來的不超過15年調整為不超過“50減房齡”。

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傑提到,上海存量住房裏房齡普遍比較高,建築房齡在2000年以前的佔比約40%。特別是中心城區,如徐匯、黃浦等的存量住房房齡也普遍較高。這些存量住房配套完善,本身是有流動性需求的,但往往因為房齡高而難貸款。此次將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延長可促進存量住房的流動性。

上海中原地産研究總監盧文曦表示,以往,如果貸款期限短,月供高,買房人負擔不起,只能提高首付比例。這對買家的首付提出更高要求。按照新的政策,延長貸款年限,變相而言是降低了首付壓力。考慮到目前置換性需求,大部分掛牌房源在300萬元-400萬元,而此類房源有相當比例房齡也不小。同時,目前政策“認房不認貸”會推動這種房源掛牌。降低此類房子的購買壓力,可以推動更多剛需買得動這種房子,市場置換交易的鏈條能順暢運轉起來。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特別是一些20年左右房齡的二手房明顯是最受益的。此類住房過去最多可以貸15年,但是按現在的規則,可以貸30年。此類住房的交易性價比會提高。

舉例而言,若沒有補充公積金,按照上海公積金貸款額度,按家庭來算是100萬元。對於首套房來説,過去若是貸款100萬元但只能貸款15年的話,每個月還貸6954元。而現在如果可以貸款30年,那麼每個月還貸4270元。這樣對比,每個月的還貸壓力減少了2684元,可以比較明顯地減少購房者的每月還貸成本。

當前,上海已執行“認房不認貸”政策利好改善性客群,不過公積金方面的政策仍未變化。據上觀新聞,首套房使用過公積金的,賣掉置換再次使用公積金仍算二套房,貸款利率(5年期以上)仍為3.575%,而首套房公積金貸款利率(5年期以上)是3.1%。

此外,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發佈的《關於本市住房公積金支援城市更新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對納入本市城市更新範圍內的舊住房更新改造項目實施住房公積金支援政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支援購買更新改造後房屋公積金提取。業主(産權人或公有住房承租人,下同)購買改造後具備交易條件的房屋(含增加面積),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實際購房款。

二是支援項目建設期內租房公積金提取。業主在項目建設期內租賃住房過渡安置的,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扣除過渡費補貼後個人承擔的租金。

三是擴大提取申請人範圍。提取申請人範圍為業主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申請人為本市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借款人、借款人配偶、共同借款人的,應當符合當前貸款無逾期的條件。

本次政策調整自2023年10月7日起正式實施。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上海調整住房公積金購買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有利市場置換交易
來源:澎湃新聞2023-09-08 15:20:36
9月7日,據微信公眾號“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為支援深化城市有機更新,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提升居民居住品質、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制度作用,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第六十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調整本市住房公積金購買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的通知》及《關於本市住房公積金支援城市更新有關政策的通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