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推動“一南一北”機器人産業園建設。日前舉行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機器人與科創融合發展論壇”透露,本市正在規劃建設25萬平方米的亦莊機器人産業園、30萬平方米的昌平機器人産業園。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477億美元。我國現有機器人相關企業已超34萬家,初步形成了産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及上下游生態鏈。本市機器人産業起步早、創新資源集中,已經形成了一批突破性的前沿技術成果和産品,培育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創業團隊。日前發佈的《北京市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實行“産品創新和場景示範雙驅動,生態優化和産業協同共聯動”,打造機器人産業發展“北京樣板”。
高速發展和變革中的機器人産業,需要多要素的保障。論壇上,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聚焦機器人産業關鍵核心技術、産業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發,本市將通過“揭榜挂帥”解決技術難題,中試驗證平臺、共用加工中心等公共平臺建設單位也可獲補貼。
在打造産業生態方面,北京正在規劃建設25萬平方米的亦莊機器人産業園、30萬平方米的昌平機器人産業園,兩園在京“一南一北”落地,將支撐起本市機器人産業基地建設;對“機器人生産機器人”的標桿工廠將予以獎勵,全局性、戰略性重大項目也將給予貼息支援。在京津冀産業協同上,本市將對首次納入機器人整機和核心零部件配套的京津冀企業,按不超過實際履約金額的5%予以獎勵,最高3000萬元。
本次論壇上,來自高校、院所、企業的專家代表共話機器人在推動城市治理、科技教育、智慧製造等方面的潛力。
“機器人的發展延伸了我們的視覺,能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深入的洞察能力,以及智慧、安全、高效的解決問題的手段。”北京城市排水集團企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魁曉説,北京城區排水管網、污水管網正在逐步使用機器人替代密閉有限空間的作業,未來城市地下管道和基礎設施的機器人化檢測維護,將是一個巨大的應用市場。
推動創新成果向産業鏈延伸,需要基於現實需求抓準痛點並不斷優化,讓機器人切實解決應用場景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本市將推動機器人“千行百業”示範應用,發佈“機器人+”典型場景應用目錄,並實施“百項機器人新品工程”,促進創新成果首試首用、迭代熟化,首次試用的創新産品及企業均可獲得獎勵。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