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物業板塊表現依舊疲弱,物業股整體呈現持續震蕩下跌。
申港證券發佈研報稱,當前物業與地産仍處於同漲同跌的階段,但從各階段表現來看,物業股較地産股彈性依然較大,且目前估值仍處歷史低位。
面臨備受考驗的市值,物企頻頻開展高管增持護盤行動。
以萬物雲為例,自5月31日以來,朱保全六次增持,總計涉資約971萬港元,持股數量增至35.16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0.27%。
朱保全此前在2022年年報的致股東信中表達了市場形勢的艱難,指出經過數年調控,開發商持續債務爆雷、新房銷售大幅度下跌,預期中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平滑轉換曲線,變得異常陡峭。放眼歷史,這種震蕩強度也殊為罕見。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53家上市物企股價年初至今的平均跌幅為16.59%,恒生港股通物業服務及管理指數近一年跌幅為44.36%。
估值低迷之下,除了萬物雲,寶龍商業、新城悅服務等物企高管今年也下場增持自家公司股份。此外,卓越商企服務、金科服務、雅生活服務等也相繼獲得外部資金增持。
顯然,物業行業受到地産市場的行業大變局影響。
從地産端來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表示,5月份房地産市場總體平穩,但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産開發建設仍比較低迷,房地産市場還在緩慢恢復。
1-5月份,房地産開發投資與銷售數據顯示無論是投資端還是銷售端,都面臨較大壓力。其中1-5月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45701億元,同比下降7.2%(按可比口徑計算);商品房銷售面積4644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3%。
換個角度看,目前物業板塊已進入最佳配置期。
東方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物管的核心邏輯從判斷公司的成長性轉為研究公司在項目服務生命週期中賺取穩定現金流的能力。
長期來看物業行業輕資産、現金流穩定、利潤可見性高的優勢依然存在,行業集中度較低的格局未變,優質物業公司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的業績和較高的投資價值。
隨著物企獨立性增強,不少投資者看好物業板塊後續增值空間。當行業再次行至十字路口,分化格局愈現,物企如何打開局面,將這場長跑行進到底?
8月7-10日,觀點機構將繼續在海南舉辦2023博鰲房地産論壇及系列活動,博鰲大講堂將如期舉行,這裡有眾多重量級行業嘉賓,物業篇將探討物業未來趨勢與無限可能。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