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多措並舉推進畢業生就業擴大崗位供給 做好精準幫扶

來源:北京日報 2023-07-20 15:25:36

2023屆北京高校畢業生預計有28.5萬人,同比增加1.7萬人,畢業生規模創歷史新高。市教委高校學生處副處長吳纓昨天介紹,本市指導各高校充分挖掘潛力,千方百計擴大崗位供給;聚焦難點,做好困難群體幫扶;鼓勵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措並舉穩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高校“一把手”到府推薦

“今年,所有校領導每個人都認領了訪企拓崗的任務,‘一把手’全員動起來,帶領畢業生走訪重點企業,挖掘就業資源,讓學校的人才培養更有靶向性,提升校企合作熱度。”北京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曉傑説,截至7月,該校“百企千人·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累計走訪208家用人單位,為畢業生拓展就業崗位千余個。今年暑期,該校還建立了中天鋼鐵、長城汽車、寶武集團等優質就業實習實踐基地,開展暑期教學實踐,加強對重點就業企業需求的引導力度。

搶抓畢業關鍵期,多措並舉拓展就業崗位,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前提。市教委主動與各省、市、區所屬地級市組織、人社、國資部門對接,開拓崗位,為地方發展提供人才支援;指導高校訪企拓崗5374次,挖掘崗位5.4萬個。

除了主動走進重點企業,到府推薦畢業生,各高校還通過舉辦招聘會,為畢業生創造就業機會。例如,北京建築大學積極鋪設“零距離”就業資訊服務平臺,保證每月舉辦大型綜合雙選會、每半月校院聯合舉辦中型專業類雙選會、每週舉辦重點企業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高品質就業搭建了廣闊平臺。

“一人一檔”精準服務

各高校創新思路,“一人一檔”精準服務畢業生就業。北京林業大學依託“就業+”數字平臺,建立了覆蓋全體畢業生的電子臺賬數據庫,學院就業專職輔導員每週更新畢業生就業進展,校院兩級工作人員可隨時查看、更新畢業生就業動態,調閱畢業生求職過程,做到有的放矢。基於精準的臺賬管理數據,該校可根據“學生畫像”分類別、分專業、分就業狀態將就業資訊精準推送至學生微信終端,提升人崗匹配精確度和實效性。該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聞亞説:“截至目前,北林大校院兩級就業服務中心已通過‘就業+’平臺為2023屆畢業生推送各類資訊31萬餘條,畢業生離校時的簽約數據同比上升10.02%。”

吳纓説,市教委把困難群體作為重中之重,指導各高校重點聚焦關注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各高校建立校院兩級領導包乾責任制,形成“學校領導包學院、學院領導包專業、幹部教師包學生”的責任體系。

此外,市教委還依託“宏志助航計劃”培訓就業困難大學生,提升求職能力;堅持向高校反饋去向落實率低於60%的學科專業名單,建立學科專業“灰名單”制度,促進招生、培養與就業聯動。

打造市級創業園孵化體系

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市教委打造市級“一街四園多點”創新創業工作體系,創業孵化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啟動第二屆“京彩大創”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遴選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市級大學生創業園,並提供全方位創業服務。去年,市級創業園在孵企業融資3315萬元,營收4.3億元。多家在園創業企業獲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金種子企業資質認定。

各高校也主動破題,北京工業大學落實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北京工業大學優質就業創業基地”和“北京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目前已涵蓋300余家企業。該校還打造了“師語職言”就業創業諮詢服務平臺,以學生不同成長階段需求為依據,充分整合併發揮校內外專家力量,從職業方向探索、行業及企業選擇、簡歷撰寫等方面進行詳細指導,本學期服務學生超過5000人次。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高校多措並舉推進畢業生就業擴大崗位供給 做好精準幫扶
來源:北京日報2023-07-20 15:25:36
2023屆北京高校畢業生預計有28.5萬人,同比增加1.7萬人,畢業生規模創歷史新高。市教委高校學生處副處長吳纓昨天介紹,本市指導各高校充分挖掘潛力,千方百計擴大崗位供給;聚焦難點,做好困難群體幫扶;鼓勵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措並舉穩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