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項"三最"引調水工程將造福約1800萬人

來源:人民日報 2023-07-13 11:31:49

始於滾滾西江,穿越雲開大山,蜿蜒濱海平原,正在全力建設中的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這是廣東歷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總投資最高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

織密國家水網,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重要一筆。北起西江幹流岸畔的雲浮市鬱南縣地心村,南至湛江市徐聞縣大水橋水庫,輸水線路總長490.33公里,工程計劃總工期96個月,建成後將系統性解決粵西四市水資源短缺問題,支撐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造福粵西約1800萬人民群眾。

攻克多項技術難題

輸水線路一半以上為隧洞,地質結構複雜

雲開山起伏延綿,雲霧繚繞、時雨時晴。

大山橫亙,調水先鑿洞。“雲開山隧洞最大埋深約910米,總長64.5公里,地質結構複雜,作業環境惡劣,堪稱整個工程的‘棋眼’。”廣東粵海粵西供水有限公司西高管理部副總經理張傑一解釋。

“起爆!”巨大的轟隆聲從寂靜群山傳來。6月12日,雲開山隧洞貴子支洞實施第二次爆破任務。打孔、裝藥、起爆、出渣、初期支護,隧洞每天向深處開掘6米。

“貴子支洞是雲開山隧洞的交通隧洞,總長1868米,建成後將成為人員通行、設備運輸的交通通道。”張傑一介紹,“建設段為逆坡、山體有滲水,又正值夏季高溫,洞內通風不暢,為隧洞開鑿增加不少挑戰。”

縱觀全線,開鑿長距離隧洞,是工程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全長近500公里的輸水線路,56.62%以上為隧洞,穿行高山、平原、盆地,地形起伏大。”廣東粵海粵西供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代茂介紹,“這相當於在侵蝕風化、岩溶、斷裂等遍佈的地形中,掏出一條巨型‘水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組建專家諮詢團隊、成立博士工作站、設立七大課題21項科研專題、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攻關……一系列舉措出臺,多類型掘進設備、超大流量大功率離心泵相繼成功研發,確保隧洞安全高效開鑿和建成後的穩定運作。

江庫聯網調度是工程建設的又一挑戰。近500公里的管線、5座大型泵站,把西江幹流、諸多中小河流、10座水庫,連成龐大供水網路,受水區域廣、供水線路長,工況複雜。“這既需要考慮不同流域、地區的水情水勢,又要統籌供水、灌溉、防洪、生態用水等多重目標。”李代茂介紹,目前正在探索建立集安全監測、應急保障、運作監控等多位一體的工程智慧運作維護保障體系,確保科學精準開展聯合調度。

優化水資源配置

年均供水量將增20多億立方米

豐水的廣東,為何要建大型引調水工程?

“粵西地區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這裡多沿海丘陵、平原地帶,河流源短流急,水資源蓄積條件差, 有水存不住。特別是雷州半島,中間高、兩側低,形似‘龜背’,不利於建設大型蓄水工程。”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元勳介紹。

從需求端看,粵西地區水資源開發強度大,用水矛盾凸顯。劉元勳表示,長期以來,工農業用水、城鎮生活用水,擠佔河道生態用水;過度開采地下水,多地地下水水位下降,進而引發地面塌陷,對生態環境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引調水破解水資源分佈不等式。據介紹,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後,通過泵站加壓、封閉輸水,多年平均年供水量可新增20.79億立方米,能有效緩解區域水資源短缺現狀。

引來“放心水”。大水橋水庫,工程向南輸水的接點站,也是湛江市徐聞縣的“大水缸”。

缺水一直困擾著徐聞縣。這裡是有名的鳳梨生産基地,但因十年九旱,約50%鄉鎮灌溉用水難以滿足,一些群眾靠開鑿深井解決用水需求。工程建設後,大水橋水庫的水源供應將更為充沛,可有效緩解農業灌溉和居民飲水困難。

不僅是徐聞,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供水保障能力將明顯提升。工程可惠及沿線約1800萬人,新增灌溉面積185萬畝,助力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

引來“生態水”。地下沉降、海水倒灌……包括湛江在內的北部灣地區是珠江流域地下水超採嚴重的區域。這裡因地表水水源不足,人口密集,産業集聚,地下水成為用水主力。

治理地下水超採,增加外來水源是關鍵。工程建成後,可退減超采地下水5.66億立方米,退還被擠佔的生態環境用水1.85億立方米,為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創造條件。

引來“發展水”。水的承載空間決定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工程可有力支撐環北部灣城市群、珠江—西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

織密水網,高效配置水資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組織編制東南水網建設規劃,有序推進流域區域重大水網工程立項建設;協同推進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高質高效辦理水行政許可事項,進一步完善北部灣地區水網體系,提升環北部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的適配性。

搶抓時機加快建設進度

參建單位已全面進場,3000多名施工人員奮戰

在位於茂名市化州市合江鎮的合江支洞,運輸車、挖掘機轟鳴,建設如火如荼。幾百米深的隧洞中,合江支洞支護工賀超群站在施工車上,打錨桿、設拱架、挂鋼筋網片,“我們在為隧洞開展支護加固,為盾構機早日進入主洞作業衝刺。”

在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鎮,工程D1標2號盾構井施工現場,工程全線首個盾構井14幅地連墻已完成施工,為後續盾構井開挖及盾構機按期始發奠定基礎。

設計、監理、施工、管材生産等參建單位已全面進場,500多臺大型機械穿梭奔忙,3000多名施工人員奮戰,主體工程進入開工建設階段。

“重大水利工程具有吸納投資大、帶動産業鏈條長、創造就業多的特點,我們搶抓時機,全力加快建設進度,形成更多實物量。”李代茂介紹,初步估算,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將新增就業崗位約30萬個。

據悉,工程計劃總投資614.5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注入80.61億元。粵海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集團多措並舉,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撥付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專項資金支援。截至目前,工程籌集到位資金83.5億元,及時足額向參建單位支付工程預付款;累計完成投資24.36億元,佔工程總投資的3.96%。

打通大動脈,更要暢通微迴圈。接下來,工程將重點加快分水口至供水水廠、重點工業園區的輸水管網,力爭提前實現分段通水。推動灌區擴建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打通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廣東這項"三最"引調水工程將造福約1800萬人
來源:人民日報2023-07-13 11:31:49
始於滾滾西江,穿越雲開大山,蜿蜒濱海平原,正在全力建設中的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這是廣東歷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總投資最高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