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副中心站綜合樞紐項目“行走”1000多個日夜,孟嘯:“鐵道兵”與超級工程的較量

來源:北京日報 2023-06-25 13:41:22

先後參建過廈門北站、哈爾濱西站、鶴壁東站、昆明南站等一批“地標性”火車站工程,榮獲“全國優秀項目經理”“中華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參建過多個國優金獎、魯班獎工程的孟嘯,第一次面對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圖紙時,卻皺起了眉頭。

那是3年前的盛夏,中鐵建設集團作為牽頭單位中標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01標段項目。這是整個樞紐項目中合同額最大的部分。集團公司指派擁有豐富建造經驗的孟嘯作為負責人。“圖紙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但仍無法在腦海中清晰構建出工程施工模型。這個項目難度太大了。”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面對的,或許是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打仗是這樣,幹工程更是這樣。”作為中國高鐵站房的第一批先行者,孟嘯深知,把現場情況摸透對於管理高鐵工程的重要性。為此,從進場第一天開始,無論是風吹日曬,還是寒冬雨雪,“走現場”成為他日常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施工過程中一個個難題也正是在他“走現場”的過程中迎刃而解。

而今,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奮戰,01標段站房核心區已經正式進入主體結構地下三層站臺層施工階段。端午小長假裏,當記者在施工現場見到孟嘯時,他正頂著高溫,在烈日下巡查施工進度。

眼前出現的,是深達30米的巨大基坑,置身其中有種眩暈感:基坑裏一眼望不到頭,基坑外的居民樓,好像建在了山坡上……這座定位於“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與人們印象裏的大型建築物相去甚遠。不清楚施工流程的人可能會有疑問,建設者幹了這麼久,怎麼剛蓋到地下三層?

實際上,這正是樞紐項目的工程難點和亮點:逆作法施工,主體結構全都置身地下。一般情況下,蓋房子都是先打地基,再一層一層往上蓋。可樞紐項目不一樣,樁基施工完成後,建設者們會優先施做頂板,自上而下依次施工,就相當於先把屋面蓋好,再往下建造。

這也是被現實情況“逼”出來的。樞紐項目附近有不少居民區,還有京哈鐵路、東六環路等交通幹線,再加上緊鄰大運河,多種因素疊加,傳統的明挖法施工很容易因為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因此,難度更大的逆作法成了唯一選擇。

孟嘯帶記者走上高臺,一覽樞紐項目建設現場全貌。“我們用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地下連續墻’,相當於人為營造了一個‘盆子’,把裏面的水排幹再進行施工,不會影響‘盆子’外面的地下水位。”他如果不解密,記者絕不會注意到這一面面平平無奇的水泥墻。

樞紐的建設難度還不止於此。在中鐵建設集團施工區域支撐結構的105根鋼管柱是火車行車線上的“線間柱”,即兩側都是火車道。這種柱子為逆做鋼管柱,其長度38米,在安裝時必須保證其位置及垂直度符合要求,萬一在安裝過程中發生偏移,將會對鐵路行車安全造成重大影響。“我們和北京工業大學的博士團隊一起進行課題研發,研製了垂直度控制儀,能把垂直精度誤差始終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孟嘯説。

然而,隨著工程持續向地下深入,孟嘯和同事們又遇到了大體量的材料運輸困難、現場施工場地狹小、鋼筋工程體量大、吊運安裝難度大等多項施工難點。針對這些難點,大家採用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優化演算法,研發出了新型的鋼——土馬道協同集約化的物料運輸體系。

這種運輸體系可以在滿足施工通行量需要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馬道區域預留土方量,鋼結構與站房主體結構還能通過預埋鋼板進行有效連接,增強運輸體系整體安全穩定性。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投用後,市民由此出發,15分鐘可到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到達大興國際機場、唐山,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形成1小時京津冀都市圈交通……面對如此困難的“超級工程”,是什麼在支撐孟嘯帶領團隊一路創新?他笑了笑,指了指項目部門前的標語——“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在副中心站綜合樞紐項目“行走”1000多個日夜,孟嘯:“鐵道兵”與超級工程的較量
來源:北京日報2023-06-25 13:41:22
先後參建過廈門北站、哈爾濱西站、鶴壁東站、昆明南站等一批“地標性”火車站工程,榮獲“全國優秀項目經理”“中華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參建過多個國優金獎、魯班獎工程的孟嘯,第一次面對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圖紙時,卻皺起了眉頭。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