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湖南郴州“喚醒”古村落 造就文教體旅融合發展新業態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3-06-08 14:10:19
郴州6月8日,踏上擁有600年曆史的石板幽巷,品嘗沿街叫賣的農家小食,體驗古韻十足的湘南剪紙館、米市、茶坊、酒肆、木雕館……自6月1日開市以來,湖南郴州北湖區“未來小埠1423耕讀市集”,給遊客帶來了沉浸式跨越歷史長河的“童趣”體驗。
這是當地探索未來教育、親子陪伴、自然研學、耕讀傳承等文教體旅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也是藏在湘南深山600年的古村落——保和瑤族鄉小埠村,被成功“喚醒”的一個縮影。
古村煥新迎“蝶變”
始建於1423年,擁有50多棟明清古民居的小埠村,曾是湘入粵“九十里官道”和“西京古道”的必經之路,卻也曾遇到“發展動能不足”問題。
為“喚醒”古村引領鄉村振興,郴州北湖區制定了《關於實施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意見》,在小埠村成立鄉賢理事會,建設鄉賢館,引導更多從小埠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反哺家鄉,招商引資、建設小埠。
“小埠村現存全國第一塊勸農碑,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務農重谷天下之本。”小埠生態文旅城項目聯絡員譚旭介紹,小埠村的提質以稻米為核心,融合耕讀文化,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通過修舊如舊、河道治理、補綠種新等措施,打造以“文化+教育+體育+旅遊+農業+商業”為發展定位的生態鄉村振興新模式。
“墻面刷了,旱廁改了,家家通了水泥路,戶戶門前有花草,還建了文化廣場,晚上出門有路燈,環境好了我們住得舒服,來遊玩的人也多了。”小埠村村民黃金英的一番話,道出了如今村民們的共同心聲。
數據統計,2023年以來,郴州北湖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喚醒老屋”行動,通過政府引導、鎮村組織、市場運作的運作模式,摸底可流轉租賃的閒置房屋近1170棟,引導人才返鄉創業就業,激活傳統民居生命力,改善人居環境,促進鄉村發展,美麗經濟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聚才引智促“發展”
政策的持續支援與基礎設施的不斷改進,讓小埠村“老樹發新枝”,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遊客的同時,也讓不少青年才俊嗅到商機。
“80後”雲南小夥方傑是小埠村小埠大院綜合文化體驗園的創始人,因看好郴州毗鄰粵港澳的區位優勢及小埠村的資源優勢,他慕名紮根於此,流轉村民閒置老屋,並在保留古村元素的基礎上,利用村裏的舊磚瓦對老屋進行改造。
“在老屋原有風貌上,融入國潮元素,院內引入了餐飲、農産品超市、漢服館、鄉村書屋、民宿等多種新型業態。”方傑説,小埠大院平均每天接待遊客1000余人,給古村增添了活力。
同樣作為小埠“新村民”的唐慧夫婦則看準了果園産業,與小埠農科所果樹研究基地合作開發了集果蔬採摘、科普、餐飲于一體的休閒農業。每年4月至10月,時令水果不間斷上市,吸引了不少遊客打卡採摘體驗。
“做農業是我們共同的夢想,我們享受‘田園’生活,更想把這份甜蜜帶給大家更多體驗。”唐慧説。而他們的水果採摘事業,不僅促進了周邊鄉村旅遊發展,也為在其採摘園裏勞作的村民每年帶來了每人平均2萬元的增收。
隨著文教體旅不斷融合,如今,小埠村引入“新村民”200余人,涵蓋職業經理人、教師、體育教練、設計師、園藝師、廚師等。2022年,當地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突破2.9萬元,村集體收入22.3萬元。小埠村也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湖南省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的稱號,讓小埠從“面子”美到“裏子”。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