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推動綠色低碳消費成為“全民習慣”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23-06-07 14:59:35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綠色低碳消費不僅僅是節約適度的消費理念和方式,而應當成為事關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全民習慣”。當然,推進綠色低碳消費,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全社會能儘快形成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

減少餐飲浪費的小份菜、頗受追捧的二手商店、交易火熱的線上閒置交易平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消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習慣不斷“迭代”,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正在加速“升溫”,成為新的潮流。

一直以來,我國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較為突出,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顯得尤為迫切。去年年初發佈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綠色低碳産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産品成為市場主流。中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産業競爭優勢。這樣看來,綠色低碳消費不僅僅是節約適度的消費理念和方式,而應當成為事關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全民習慣”。

倡導綠色低碳消費,要通過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環保知識普及等活動,提高全民對綠色發展理念的理解和認同。為了更加清潔美麗的家園,人們應當自覺做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者、推動者。例如,在外出就餐時杜絕食物浪費、不使用一次性食具等;又如,在日常生活工作過程中做到隨手關燈、選擇綠色交通工具、減少一次性辦公用品和學習用品的使用等。

推動綠色低碳經濟迴圈發展,促進綠色低碳消費逐步壯大,離不開各地各部門的積極嘗試。今年以來,多地組織開展綠色家電煥新、綠色家電下鄉等一系列促消費重點活動,進一步推動家電消費市場提質擴容,激發綠色低碳消費的更大潛能。市場監管總局則先後制定印發3批綠色産品評價標準清單及認證産品目錄,將19類近90種産品納入認證範圍,覆蓋有機綠色食品、紡織品、塑膠製品、洗滌用品、建材、快遞包裝、電器電子等多種産品,助力綠色低碳消費。

為了滿足新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調整産品和服務供給方向,以推動形成新型綠色産業鏈供應鏈,帶動我國經濟全面轉型升級。在綠色出行方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新能源汽車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0%。在回收再利用方面,根據某主流二手閒置交易平臺2022年碳減排量數據,該平臺用戶參與的閒置交易,全年累計減碳超300萬噸,相當於1.6萬頭成年鯨魚的重量。

當前,倡導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既是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之策。總而言之,要鼓勵公眾選擇更加環保、節能、低碳的産品和服務。與此同時,要加快制定鼓勵性政策,對生産綠色産品、提供綠色服務的企業在市場準入、稅收優惠、信貸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援。還要引導企業建立多元綠色産品供給體系,不斷豐富綠色産品和服務供給,促進從産品設計、生産到回收的全過程實現綠色“升級”。

當然,推進綠色低碳消費,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全社會能儘快形成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經評論:推動綠色低碳消費成為“全民習慣”
來源:中國經濟網2023-06-07 14:59:35
一直以來,我國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較為突出,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顯得尤為迫切。去年年初發佈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綠色低碳産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産品成為市場主流。中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産業競爭優勢。這樣看來,綠色低碳消費不僅僅是節約適度的消費理念和方式,而應當成為事關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全民習慣”。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